三國之雲台 第十三章 吾為先行

作者 ︰ 無心楓

襄陽城北門外。

一條通向遠方的大路旁簇擁著兩隊人,其中之一隊人數較少,另一隊較多。

此時鄧瀚卻是在那較少一隊人中。這是鄧瀚在送別鄧羲夫婦回鄉探親。自從鄧羲投身荊州以來,用于任事,兢兢業業,多年來也未曾有過回鄉之舉,雖然老家章陵那里,如今至親之人俱已不在,可是這時侯的人宗族的觀念意識卻是很強,這次調任江陵,並沒有很嚴的行程要求,倒是讓鄧羲有了時間,也湊成了這次難得的衣錦還鄉,唯一稍有遺憾的是鄧瀚卻是不願一同回章陵,不過鄧羲倒也理解,他這次回鄉之後,自然是要直接去江陵,若是要帶著兒子一起回去,到時候,還得再送回襄陽,倒也有諸多不便,這是鄧羲的看法。可是鄧瀚的想法自是與之不同,來回折騰雖然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可是他的宗族觀念卻是不同于同時代的人。

鄧羲一家人,今天又要骨肉分離,不想劉備軍中的孫乾倒也安排在了今天離開。

鄧瀚看著那邊或是幾位對劉備心存好感的,或是代劉表送別孫乾的大人,依依惜別,孫乾自也表現的感激不盡的樣子,劉荊州最終還是接納了劉備的投靠,雖然還沒有給予具體的安排,對于此次使者之行達成的效果,想必孫乾也應感到滿意了。落難困苦,無以為繼,能得到一方諸侯的接納,何啻于久旱逢甘霖。

鄧羲見兒子不時的看著那邊的孫乾,便說道「那便是劉備的使者,孫乾,孫公佑。卻也是今日離開襄陽。」鄧瀚聞言微微點頭,算是知道了,卻也沒有多話。

待鄧羲又囑咐了鄧瀚一些事宜,便催促啟程,留下與鄧瀚自小相親的管家鄧德在襄陽城的鄧府中留守,還可以時時的照顧鄧瀚。

揮手作別,看著父母的身形漸漸的消失在遠方,鄧瀚也同老管家回轉鄧府。空蕩蕩的府中,讓人倍感寂寞。

于是,翌日鄧瀚便又離開了襄陽,去到水鏡莊,不想不僅水鏡先生在家,就連一向最是無影蹤的徐庶也在莊中。師徒三人相見,自有一番別後情要敘談。

原來,徐庶前些日子卻是去了江東和汝南,那自然是要去實地考察一番。

「那師兄,心中可有定策!」鄧瀚倒是先行發問。

「什麼定策不定策,到了江東,那里倒也是士民殷富,也能安居,可是在那里現在只能聞得孫策余威,至于孫權,卻是難得被眾人稱起。卻是無功而返,至于那劉備,我尚未前去汝南,便有行商言道,說是劉備又被那曹仁在汝南所敗,現在恐怕不知領著他那殘兵敗將躲在何處哀嘆命運多舛吧!」

「或許吧,那師兄言下之意是看不上劉備了。」鄧瀚卻是想要直達徐庶的本心。

「現下我也在困惑之中,那日听師弟所言,我倒也頗有心得,然如今的事實,卻是讓我失望,一時間,難免彷徨無策,這不,便來先生這里,求一言,一解我心中迷惑!」說罷,徐庶便看向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這半天自是一言不發,微笑著看著兩個弟子,現下聞得徐庶所言,開口道︰「元直自昔年棄武從文,拜入我門下以來,自是刻苦學習,奮勇精進,到如今卻也算得上是學業大成!」

听到這里,徐庶連聲道︰「不敢當先生如此之言!」

「呵呵,元直何必妄自菲薄!當然,和孔明以及士元二人相較,雖稍有不足,然非你智力不及之故,乃是你往日多習武,基礎不及他二人。但較旁人,稱爾為名士實不為過,不然你以為那劉荊州何故多次聘請與你,難道僅僅是因為你是我的徒弟不成?」

「雖是如此,聞先生之評語,學生心下自是忐忑不已。」

見徐庶一幅慚愧的臉色,鄧瀚卻是笑言道︰「這卻不是師兄的本性,既然先生都評師兄為名士,那師兄自然就是名士,難道你還不信先生的眼光。」

「非是如此。只是我自孩提時,家母常叫我以忠孝禮義,自當為國以忠,奉長以孝,和人以禮,待友以義。如今當是大漢天下,我既已學有所成,自當報國。然縱觀天下,天子不得自己,曹操又是跋扈,而眾諸侯卻有皆如師弟所言,不堪輔佐,自是上不能報天子以忠,還愧對于師長教誨。自是彷徨失態,倒叫師弟笑話了!」

「師兄倒也不必著急于彷徨,想必師兄尚未得知,如今那劉備劉玄德卻是投托到我荊州了,時局或許有變,也未可知!」鄧瀚回來後,倒還沒有將這一時事告知二人,趁此時機,自是將其在襄陽得到的消息悉數道來。

「縱是如此,我心中對那劉備也是猶疑不定!」徐庶答道。

「呵呵,元直,為師也不多講,只是你且思之,劉備困頓至此,猶有如孫乾等輩為之奔走,這卻為何。自是說明其果有不凡之處。且觀那劉備帳下,關張趙,俱為萬人敵,盛名在外,卻都願屈居其下,生死不棄,想必此必是天不厭之,而將下如此的人物。可惜至今,在劉備帳下無人能將這些英才,人盡其用,才使得劉備,屢敗而不衰絕啊!」水鏡先生說完,自是讓徐庶在那里深思,鄧瀚自是微笑,面有得色。

俄頃,徐庶說道,「聞先生言,事實如此,故而,我願再去評彈考察一番,若真如先生所言,自是大善,我便當仁不讓,將這一身所學,賣與他,若是不然,哎!只能嗚呼久不遇陽春啊!」

「師兄倒也不必如此,俗話說,上趕得不是買賣。還需從長計議的好啊!」鄧瀚勸道,「況且,劉備雖已被州牧大人接納,尚不知要將被安置何處,師兄又要去哪里去考察,嘻嘻!還是在這里稍帶些時日,也好順便指點師弟一番。」

見徐庶目光一指水鏡先生,鄧瀚自是明了,「倒是些劍術上面的問題,一事不煩二主,我又怎麼能去煩擾先生呢?」

徐庶自是答應不提,然後便在水鏡莊住了下來。而鄧瀚自然的,在文武之道上又都各有長進。

這一日,閑來無事,鄧瀚與徐庶言道︰「近日,我看師兄讀書,卻是一絲不苟,而且還時常反復吟誦,若有心得,必然記錄下來。而我還曾見諸葛師兄看書,卻是一幅一目十行的樣子,如今師父倒是讓我多多自己修習,師弟卻是不知如何做法才好,還望師兄指點一番!」

徐庶還未說話,倒先笑了笑,「師弟倒是細心,說起這個如何讀書,倒讓我想起一件舊事,我與孔明,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曾在一起言談,除孔明外,我等四人讀書時,往往是得到一本書後,便誓要將其弄通弄懂,費精益求精不可。而孔明則是先看書之大略,內容是否有必要學,若是書的內容,有新意,且言之有物,自然便再深入讀,甚至再復讀,但若是書中不過是些百家雜談,人雲亦雲的,他便會一忽而過。相較而言,孔明讀書自然博,我等卻是少了許多,但是孔明卻懂得好讀書不求甚解,故而倒顯得我等不如孔明學識。我也曾想過好讀書不求甚解,但是習慣依然,加之我自知基礎不如孔明,卻依舊務于精純。孰優孰劣,不好判斷,但事情總是適合自己的好,師弟卻需要好好的琢磨一番才是。」

鄧瀚自是點頭答應,或許正是諸葛亮讀書務求大略的方法,鍛煉的使他的大局觀自是一流,而在具體而微,例如戰術上不如務于精純的徐庶等人,才使得他六次北伐而無功而返的吧!

「其實,除了崔州平,實在是無心于官場仕途,我等數人中,皆有志于平此亂世,不然也不會時時的品評天下大勢,指點各路諸侯了!」雖然面向著鄧瀚,可徐庶此時言語,倒像是在自言自語,「眼下各路諸侯的,所作所為,若以次序輪,曹操當算的諸侯實力之冠,但孔明卻是厭惡其殘暴好殺,無仁德之心,且行事多以詐道;在我,以我之本性,也是不願看到為人主者會滿口奸詐,縱使能強橫一時,也終將不得善終,豈不聞,騙人者終被人騙,溺死之人多善水者!」

「哎,不說了,師弟這般年紀,想必我這番話,你是體味不深,還是奮發讀書的好!」說話時,徐庶倒是親昵的模了模鄧瀚的頭,「現在,就看那劉備吧,待再過幾日,我便去見識一番,為我等師兄弟先行探探路,到底看看世人所稱之英雄,能否當得我等一拜!希望他不會令人失望啊!」

世事無常,豈能盡如人料,當此時,即使鄧瀚,也不敢確定有了他的時空,到底會有如何的不同,或許事情不會改變,只是增加了一個悲劇的角色而已,或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雲台最新章節 | 三國之雲台全文閱讀 | 三國之雲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