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雲台 第二十九章 決斷

作者 ︰ 無心楓

江夏城為孫權所得的消息,很快便被四處行商的人們帶到了江陵城內,聞訊蒯越也是加強了一些戒備,張允雖說已經往襄陽那邊帶了不少的水軍,可是畢竟江陵城乃是荊州重鎮,非等閑之地可比,此處卻是荊州諸城中,錢糧最盛者,自然還屯有不少的兵士,除此之外,江陵城中還有荊州大將文聘在此據守,由此可見先前劉表對此地的重視,要不然即便是要貶謫手下,卻還是將荊州最有才能之蒯越派到江陵為守。

雲漢貨棧自然消息靈便,江夏的變故,以及江南四郡中的異動,自然也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由各地的分站收集然後,又分別的傳送到襄陽,交到了鄧瀚的手上,隨即新野劉備處自然也是得知。

而襄陽城中的事情,卻是有劉琦等親至新野,告之于劉備徐庶和諸葛亮等人得知。

「不想,劉備卻是如此福薄,竟未能得與景升兄相見一面,而景升兄卻已仙去,真是讓人神傷!」劉備自是唏噓。

「叔父,佷兒如今已是家破人亡,父親一去,那蔡氏一族雖扶持二弟繼位,卻是大權獨攬,如今之襄陽城,已經姓了蔡了,而小佷于荊襄間卻是已無立足之地,還望叔父能為小佷做主啊!」堂下的劉琦自是鄭重的向劉備行禮道。

劉琦的樣子已然是憔悴不堪之極,想他平日里不過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富家貴族子弟,驟遇大變能夠逃出險地,而奔波至此求援,依然是他的極限了,眼下的他即使已經雙眼因哭泣而腫痛,卻也只能讓人嘆其不幸,卻不能哀其不爭。

劉備自是連忙下座,伸手扶起劉琦。之前劉琦已是有投靠他的意思,劉備自也是已經有了收下劉琦的心思,不過當時的他卻沒有明確的答應下來。

素來有大志的劉備,自是也有過憑借劉琦的投靠而間接控有荊襄九郡的念頭,不過以仁義為名,卻是讓他有些躊躇,不過如今的局面卻是讓他有些意外之喜的感覺。

蔡瑁等人橫插一手的舉動,使得他有了介入荊州的借口,更加幸運的是,鄧瀚于大變將起時,竟然已經將劉琦帶出了襄陽,並將他送至新野,偶爾想想,劉備卻是感嘆老天待他雖然前半生有些多舛,不想如今卻漸漸的轉運了。

「賢佷的事情,備自是不會袖手旁觀,然此時的我卻是听聞景升兄的噩耗,心內悲痛,竟是一時間手足無措,還請賢佷,讓我靜一靜可好?」劉備扶著劉琦,臉上自是也帶著戚容。

劉琦聞言自是心內悲苦,臉上自然更是淚流下來。

邊上的徐庶卻是開口道︰「主公,公子與主公自不是外人,當下,公子來求援,我等自當仗義相助。想來,蔡瑁等人也是趁著景升大人驟然離世,未及做出安排,以勢壓人挾持二公子繼位,當此時,我等若是要助大公子,卻也是需要早做準備,既而瞬發大軍,掃平襄陽城中的不諧之處,還荊州原本的太平盛世,若是遲滯,或有不測!」

劉琦自是對開言的徐庶心下感激,眼中也是涌動著感動。劉備自是知道徐庶所言是為他而作,他也是知道眼下的時機很重要,可是該做的表面功夫,他卻是從來都不會耽誤的。

「元直所言自是正理,適才備卻是心傷不已,竟近乎忘卻這般道理!」如恍然大悟般,劉備卻是仍然一手扶著劉琦,「賢佷,且放寬心,景升兄待我恩遇深厚,我與賢佷又份屬一體,怎看得賢佷如今這般模樣!」

「叔父高義,小佷不知如何以報!討賊之事,就請叔父一力主持,小佷自當唯叔父馬首是瞻!」劉琦自是實心如此,他雖對外事不通,可是自知之明還有。

若說,蔡瑁等人所作之事,對劉琦來說,最大的罪過並不是不讓他當這個荊州之主,只是蔡瑁等人讓他成為了一個不忠不孝之人。若是劉表遺命讓劉琮繼位,他自是毫無異議,可問題是,劉表有沒有遺命尚不得而知,不過之前,劉表還存世時,蔡氏已是隔絕了劉琦與劉表的父子相見。作為從小就被劉表教導成為了一個正統的文人的劉琦,子欲養而親不待,已是人生之大悲,而讓他得此大悲的人自是罪大惡極了。

此時,旁邊的諸葛亮卻是插話道︰「有大公子在,我等若是討賊自是義正嚴詞,進而師出有名,以正討逆,自當無往而不利,不過,不知主公此次將要派多少兵士出擊討賊!又不知襄陽城中兵力如何,還請大公子稍作解釋,也好讓我等能夠盡心籌劃,好使得速戰速決,免得到時糾纏時日!」

劉琦卻是于軍事上不通的很,諸葛亮的話,讓他很是尷尬,襄陽城為荊州的治所之地,自是城高牆厚,城內也是軍兵極多,況且臨來時他也是對張允北上與蔡瑁沆瀣一氣有所耳聞,以他往日對劉備實力的听聞,自是也覺得諸葛亮的考慮卻是實言,而他對這些卻是考慮欠妥,一時之間,無言答之。

隨劉琦而來的卻是伊籍,自是開口道︰「孔明先生,你所言的事情,卻是我等疏忽了,還請先生見諒,公子與我等離襄陽時,都是心內惶惶,加之悲傷莫名,自是對這些事宜不加留意!」

「機伯之意,我等盡知,孔明之言也非是無的放矢,卻是我等近來也是據聞北面宛城的夏侯惇以及汝南的曹仁處,都對荊州虎視,而且卻是尋機便要出兵來襲了!」劉備開口對著劉琦和伊籍道,「劉琦賢佷之事,我自是不能無視,北方的來敵卻也是氣勢洶洶,所以孔明的言辭有些不妥之處,還請見諒!」

說著,劉備自是對著劉琦和伊籍致禮。

「不知那夏侯惇和曹仁等處,來敵有多少?」卻是伊籍問道。

「夏侯惇處有兵七萬,而曹仁處出兵少些,卻也有萬五,即便僅僅是曹仁處出兵,也與新野全城之兵相近!」諸葛亮為伊籍和劉琦解說道,盡管他的語氣很是沉沉,可是他手上羽扇揮動的姿態卻很是翩然,不過劉琦和伊籍明顯沒有注意到,听了諸葛亮說的數字已然有些僵了。

荊州眾人中經歷過戰事的,顯然沒有劉琦和伊籍二人。

「那皇叔,以新野之地能否抵敵?」伊籍繼而問道。

「新野城如今自有了民眾十數萬,可是兵士不過萬五,雖然我等自是不懼來犯之敵,可是僅憑新野一地,自是沒有戰略縱深,以一地一城而擋曹操之洶洶北方之敵,自是無法長久的!」自是諸葛亮開口道,為劉備解圍。

有些話不用說的太明了,此時久不語的劉琦,自是開口︰「叔父與家父俱為漢室宗親,也都是為大漢天子守牧一方黎明。如今曹操既是國賊,自當並力抗賊,為國鋤奸,家父今雖已遠去,小佷雖不才,自也當繼承先父遺志,願與叔父一起為大漢盡力,然大漢罹難,百姓流離,當今天下,先父與在下都沒有能夠為天子布武天下,安定四方的能力,因此,若蒙叔父不棄,小佷願為叔父手下一書吏,為大漢稍盡綿力。待掃平荊州賊人之後,荊州自當讓叔父為天子守御!還望叔父能夠早下決斷,為小佷主持公道!」

「賢佷之心,自是天地可鑒,然劉備自是以仁義縱橫天下,荊州自是景升兄之遺留,劉備即使這便為荊州掃平蔡瑁等賊,自當還荊州于賢佷,此為劉備之心月復語,此言此語,也可為天下鑒,還望賢佷勿憂!」

「叔父,小佷也……」劉琦聞言卻是要繼續申辯,劉備卻是伸手阻止了他的話語,轉而對著稍顯失望卻又瞬間收斂了的徐庶和諸葛亮二人道︰

「二位軍師,眼下誠為生死存亡之秋,還望兩位助我劉備,先平我荊州內患,再抗暴烈之曹賊!」

「我等自當盡心竭力!」徐庶和諸葛亮齊聲答道。

吉人自有天相,仁人豈無人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雲台最新章節 | 三國之雲台全文閱讀 | 三國之雲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