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雲台 第七十二章 又是一番光景

作者 ︰ 無心楓

第七十二章又是一番光景

都說是秋高氣爽的光景,本該是人人神清氣明的時候,不過于當今的天下間的諸侯們,尤其是靠近北疆的三方勢力每年在這個時候都會有些繁難。

之所以如此,不過每到這個時候,那些塞外的異族之人,總是會自覺不自覺的南下來找些麻煩的。

畢竟每年隆冬之際的,這諸多異族之人總是需要維持他們的生存的。可惜的是,沒有了草料為這些游牧之人的牲畜為食,他們本身的性命卻也需要不少的食材的。

這幾年中,雍涼之境,靠近北疆的地方,還算是安逸,畢竟有馬超,馬岱等原先的一幫馬家軍的盡心守邊,加上,在之前的鮮卑,還有那些匈奴人聯合的進伐涼州的時候,確實已經深深的為涼州所創,故而到了如今得了劉備這一方勢力,統合的大漢這一方天地,倒也沒有太過艱險的日子。

當然,畢竟是人都不會希望自家的性命有傷,在不能強攻從雍涼這里得到他們希望的劫掠之物,以為他們過冬之需,這些人倒也不會那麼死板,卻也變化了他們的作為,雖然不服氣如今的這座近乎殘破的大漢朝廷,已經沒有了什麼巍巍大漢的威儀,然而此時佔據了這一方天地的大漢英雄,確實並沒有讓大漢的名聲有所損傷。

面對這樣的情況,如今的鮮卑們確實已經被馬超他們的威勢打得有些受不住了,故而不再只求強行的劫掠自足之道,而是也變得向大漢他們不得不奉承些,希冀可以從雍州,涼州這些地方以他們自家的戰馬,來換些糧食以為救濟。

這自然是這幾年間的慣有做法,即便是如西部鮮卑這些大勢力的異族之人,雖然不忿又或者不服氣,總歸是形勢如此,使人不得不如此。

不過似乎今年的情勢,有些與往年不同。

襄陽城中的荊州百姓們,此時還大多是沉浸在之前的那場規模浩大的稱王大典上。已經為荊州之主多年的劉備,在這片土地上,自然是早就俘獲了不知多少人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如今見到這位名滿天下的仁義長者,確實更進了一步,這些並不怎麼關心太多政治上的歸屬的市井百姓們,自然更是對于那些與他們有恩的一眾人得利喜聞樂見了。

在經過了諸葛亮的領餃之下,荊州上下的通力合作之後,並被許靖為主持的劉備的進位稱王大典自是圓滿結束。

劉備自稱漢寧王,自是利益規制齊全,當然漢寧王之王印當然不會是劉備得天子所贈的傳國玉璽,當然這王印也不是沒有來歷的,卻是當年張魯于漢中之時,偶得的一方玉印,而其上自有漢寧之印的鐫刻,倒也有些湊巧了。

劉備為漢寧王,作為劉備的獨子的劉禪,當然便是王世子,而劉禪的生母甘夫人,母以子貴,也被冊封為漢寧王妃,至于自糜夫人以下的其余劉備身邊的後來人,當然也是各有封賞的。

當然劉備稱王,其下的武將如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人,自然也都是各有封賞,像諸葛亮,龐統,徐庶,這些跟著劉備一路行來的謀臣之屬也都是各有增益,不過像他們這些人,可都是深知劉備心意的人物,對于將來的事情,當然有著更多的希冀。

雖然如此,眼下的封賞,倒也讓荊州上下的新附之人,都是對于他們將來的前程有了更多的盼頭。

一時之間,自然荊州一系,無論是市民官紳,還是士農工商,都是笑容滿面。

當然此時的鄧瀚自然也是與有榮焉。雖然此時的他在官位上並沒有什麼太多的進步,不過他的還不大的兒子,倒是有了個官身。而他的父親鄧羲,倒是從原先的荊州別駕的位置上轉任到了雍州別駕,還兼了一個長安太守的職司。

眼下的荊州雖然還是劉備的駐蹕之地,不過像鄧瀚這些人自然都能看得出,作為大漢的故都長安城,終究是要比襄陽更為重要一些,畢竟單說從地理形勝,以及王朝的傳承這些方面來說,襄陽城自是不必長安的。

而今已經稱了王的劉備,在眾人的預料中,這下一步的目標當然就是不言而喻的了,而到了那個時候,明顯的劉備當然不會將襄陽城作為他將來的帝都之選的。

此時的鄧瀚對于這次稱王之事而給他帶來的好處,倒也沒有太過的看重,畢竟有時候,一味地上進,獲得官位上的提升,並不一定就是好事的。而且以鄧瀚如今的情況和他對于將來的籌劃而言,繼續待在中司馬府的話,確實他的最佳選擇。

當然劉備的這次稱王,作為當事人的劉備對于荊州的眾人也都是秉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態度,加以賞賜,即便是荀彧這樣的身份,劉備即便是不好在這個時候予以名位上的施恩,卻也在錢財上給以了不小的補償。

如今的荊州自是天下群雄間最為豪富之屬,即便是此時的江東憑借這海鹽之利收獲頗豐,可是荊州盡管沒有在這鹽利上獲得和江東相近的利益,可是荊州所產的其他物事確實將江東的很多財富都給吸納了過來。

除了已經開始向全國滲透的蜀錦以及江陵的綢緞之外,像襄陽的公子紙,荊州的瓷器,益州的漆器,卻都是荊州斂財的大頭。

故而這個時候的荀彧,作為後來之人,卻是于內心深處,更是對于如今荊州的實力感到心驚。原本他在許都的時候,自然是早就耳聞,這些年中,荊州的勢力強絕天下,荊州的發展快速驚人,而今作為一個近處之人,荀彧不由得感慨,雖說爭天下,並不是說有錢有勢的那一方便一定能夠成事,可是有了如此雄厚的財務支撐,再有荊州屬下這些不輸于其他任何一方諸侯的人才儲備,自然可以想見,荊州的大勢依然是有些無法阻擋了。

不過見到了這些,荀彧倒是沒有對于故主曹操或者其他諸侯那里有什麼抱歉的,作為已經死過一次的他來說,對于太多的事情自然是看的更為平淡了些,雖說此時他的心中從當年便生出的維護大漢的綱常承繼的心思,倒也沒有太多的變化,當然對于如今還算秉承著大漢的余音的劉備這一方勢力來說,作為最為強勢的一方,只有荊州這里快速的統一了天下,才能夠讓這些原本已經經歷了不知道多少苦難的大漢億兆黎庶們早日過些安泰的生活。

當然除了這樣的心思之外,荀彧倒也還有著另外的一些想法,而這些想法,他確實已經將之說與了鄧瀚听。至于這麼以來的結果,會變化成如何的一番模樣,荀彧倒是自忖,或許到時候他不一定能夠看到了。

此時的鄧瀚,倒是並沒有太多的沉浸在這些事情當中,即便是當時在鹿門山中荀彧曾經提及的對他的希望,于此時的鄧瀚並沒有太多明顯的影響,畢竟有些事情,要做終歸也只能一步步的來的。

在中司馬府這一段時間對于各地的探查而發回來的報告中,鄧瀚自是清楚的看到了對于劉備這一次稱王事宜引來的變化。

畢竟如今,荊州不管是和曹操還是和江東都沒有徹底的翻了臉,故而此次來給劉備道賀的各方使者中,倒也沒有少了這兩方勢力的人,至于說遼東袁尚處,雖然前來出使荊州的人倒是他們的老朋友了,令狐愚出身于投效了遼東多年的一個異族,這些年中對于維護荊州遼東兩地之間的友好,倒也很有些功勞的。

除了其他三方諸侯的來使以外,南蠻處的蠻人居然也有人前來道賀,不過卻不是一路之人,出自楊鋒的銀冶洞的王伉,還有代表孟節這一脈的朵思大王。北面的異族之人,通過這些年中馬超父子以及馬岱等人的震懾,不管是西部鮮卑的日率推演這一部,還是中部的步度根,以及南匈奴等等,也都各有使者前來,至于早就已經融合進了涼州的,羌族和氐人,雖然在涼州的馬騰並沒有將這些部落他們本身的傳承給以消融,不過這兩族人,本就不能算作游牧之人,在如今雍州和涼州各地的大力發展之下,卻是這兩族的頭領們,不得不接受他們的手下頭人們,越來越漢化的現實,如此以來,或許再過些年,當如今還在世的羌氐人中的老輩人故去之後,或許這兩部人也可以被稱之為漢人了。

看著這些統籌之後的報告,鄧瀚卻是沒有因為這報告中的內容繁多而有所疑惑,不過他的眉頭倒是有些皺起,能夠讓他的眉頭皺起的地方,不多,只有區區兩個地方而已。

一是,此次來訪的這個令狐愚卻不想以外從海路坐船而來,倒是通過塞外草原,進入長城,途徑雍州而來,聯想到之前草原上的部落們有別于往年的情形,自然讓鄧瀚有些不爽。

第二個讓鄧瀚感到疑惑的便是那即將要來拜訪于他的王伉,作為當年和呂凱一樣被鄧瀚安排到南中的他,這般前來,卻是意欲何為呢,鄧瀚卻是愁思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雲台最新章節 | 三國之雲台全文閱讀 | 三國之雲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