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紀事 如履薄冰 第三十四章 門戶之戰(下)

作者 ︰ 照燒茄子

收費章節(12點)

女皇十年十二月,英軍佔領鎮江的時候,聖彼得堡冬宮就針對出不出兵發起過一場爭論。

當日議會上文武十名部長和部長代理們吵開了鍋,有人提出帝國應當在清國對英作戰時趁機南下,佔領窺視已久的蒙古地段。也有人提出應該助戰清帝國,打擊共同的敵人大英帝國。女皇陛下一直不發表言論,任由議會成員們爭論的面紅耳赤、拍桌子敲板凳。

其實之所以兩方意見爭執不下,主要還是因為無論是大英帝國還是清帝國都算不上是沙俄的盟國,英國自不必說了,清帝國總是一廂情願的將沙俄帝國視為自己的「屬國」,雖然近幾年極少發生軍事沖突,但是帝國軍部尤其是東軍的人看辮子國的嘴臉就非常不爽。

沙俄帝國與清帝國一直保持著規模不小的互市,原本是一邊倒的貿易輸入由于近幾年的工業大發展正逐漸向持平和輸出轉變。清帝國的產品不再那麼吸引人了,而工業化後的輕紡業產品卻是清帝國所沒有的。

可無論是政府間的高層交往,還是民間的互市交易,清帝國的官員和商人們鄙夷的神情態度卻總是貫穿始終,令發展起來的沙俄帝國非常不滿。

但爭執的雙方都無法說服另一方,原因很簡單︰若是趁機南下攻佔清帝國,勢必造成清帝國的兩面對敵,重視陸地領土的他們也只有迅速結束與英作戰轉而全力對付沙俄,如此一來英方極有可能在停戰談判中獲得極大的好處。

但若是出兵幫助清帝國對付英國,一來會提前歐系兩個陣營的正式沖突,二來自視甚高的清帝國也不定會感恩拜德,說不定到時還是熱臉貼人家冷。

最終女皇陛下心煩意亂的揮揮手,下令道︰「兩邊都不參合,就派人冒充海盜騷擾一下英方的後勤補給,讓他們盡快談妥結束吧,我只希望英方不要在此次遠東戰爭中佔太多的便宜。」

于是得到女皇陛下的批準,皇家海軍便氣勢洶洶的月兌下了制服,駕著幾艘蹂躪號南下做土匪去了。

話題再度回到談判桌上,一月初的談判拖延的時間比雙方想象的都要長,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清帝國落後的交通狀況。雖說和中堂是得到皇帝令可以「便宜行事」的,但他也並非腦殘到自以為真的有權專斷,英方開頭提出的幾條要求和中堂就深感受不了,他明白這幾條自己真的要是專斷了,那回去恐怕只有掉腦袋的份。

英國人的要求是︰第一要求清帝國皇帝與大英帝國國王行持平禮。第二要求清帝國賠償繳獲的那些鴉片煙錢,並且支付戰爭費用。第三除廣州外另開福建、廈門、寧波、上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商人攜家眷定居經商。第四對年前拘押及問斬的英國商人支付賠償金,今後英國商人在清犯法憑英國律法處置,清方沒有處置權。第五繳納贖金贖回定海鎮江兩地,劃香港為租界,允許英國商船永久定居。

于是和中堂連夜將信息傳遞給北京,自己做好了長期扯皮的思想準備,談判一談就是十來天,北京反饋的指示是︰第一條可以,第二條和第五條價格好商量,第三第四條那是萬萬不成的。

乾隆皇帝態度很明確,雖然是我們不想打了要停戰,但是一切有可能動搖我大清統治基礎的、有礙我乾隆本人宏偉名聲的要求那都是免談

于是和珅悲劇了,這不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嗎?若真依照皇帝的想法,只通過第一第二第五條,基本是也就是想花幾個錢就打發英國人?根本不現實嗎

然而皇帝是不管你現實不現實的,他只需要臣子們執行。

一月二十九日,談判陷入了僵局,作為威脅,英方艦隊進逼江陰

與此同時,南海海域出現了一只不知名的海盜艦隊,大肆對英方的後勤艦隊予以攻擊。海盜艦隊裝備優良,由五艘排水量九千余頓的鐵甲戰艦及部分小型但速度更優的鐵甲護衛艦組成,對以木船為主體的英方後勤船隊形成了沉重打擊。

據僥幸存活的孟買東印度公司水手說,帶頭的幾艘鐵甲戰艦非常像早年在美洲西海岸攻擊奴隸船的海盜船。

這些神出鬼沒的海盜船難道是專門盯著大英帝國來的嗎?先是美洲,再是遠東,究竟有完沒完?

英國遠東軍司令不得不派遣兩艘戰列艦帶隊支援後勤船隊,三天之後兩艘君權級戰列艦在南海與五艘蹂躪號遭遇,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互攻,這也是沙俄帝國的蹂躪號初次對陣大英帝國的戰列艦。

戰斗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雙方都有一定損傷,但相比之下英方的君權級戰列艦雖然噸位佔據了優勢,但速度和機動性卻明顯落後。最終五艘蹂躪號率先撤離了戰場,而君權級戰列艦也不得不返航修理。

南海後勤受阻的局面未能擺月兌,使得鎮江談判的英方代表不由愈發的焦躁起來。

目前缺糧的不僅僅是清帝國北京的皇城根了,大英帝國的遠征軍部隊也面臨斷糧的危機

女皇十一年二月十日,雙方最終各退了一步,敲定了合約內容。乾隆皇帝同意與英國喬治國王以平等論;增開福建廈門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商人攜妻入內地經商,同意將香港作為租界租賃給英國商人,視同澳門處置;「賞賜」英方六百萬兩白銀作為鴉片煙的補償和英方退出定海、鎮江的返程費用;對先前「誤判」的幾名英國商人表示歉意並支付兩百萬兩的賠償款,同意今後若英方人士在清犯案需邀英方協同查處等等。

在合約的簽訂過程中,和中堂竭盡所能將所有的賠款、求和、道歉字樣以賞賜、停戰和表示寬恕等詞語代替,極力維系大清帝國僅存不多的臉面,確保乾隆皇帝死要面子的性格不受到太大的沖擊。

而對于割讓香港島,乾隆皇帝反倒是想都沒想就批準了。在他看來,香港和澳門這幾個資源困乏、遍布瘴氣的流放之地,租借也就租借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由于軍事經濟落後、交通和通訊的不便以及清帝國重視對內鎮壓勝過對外抗爭的原因無法發動全民抵抗,第一次與大英帝國的交戰以失敗告終,給年暮的乾隆就任皇帝的生涯中添加了一抹不怎麼好看的顏色。第二年乾隆就退了位,立十五阿哥為帝,改國號為嘉慶,自己做了太上皇。

為此清帝國沒能取締鴉片貿易,英國商人還打開了福建廈門的通商口岸,便宜的紡織品源源不斷的西來,開始沖擊清帝國內剛剛萌發不久的脆弱不堪的民族工業。

此外為了抵御白銀外流造成的銀荒,朝廷吹起了弛禁的風。所謂弛禁也就是明處不禁以達到實際禁止的目的,有太常侍提出︰法令愈嚴,官吏賄賂愈豐,因此禁煙是沒有意義的。不如索性放開,只準以貨易貨。再說了,凡吸食者都是「社會上的渣滓」,皇上「大可不必顧惜」。

從國計民生上來說,這個主意明顯是餿主意,然而從純經濟角度看倒也不失為個「聰明」法子。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財政,事實上並不止依賴對清帝國的鴉片貿易,更多的還是依賴于鴉片貿易的非法性質。正因為鴉片是皇帝宣布非法的,因此國內沒有種植,造成了東印度公司的壟斷,英國政府財政也從中獲取了暴力。若是敞開了國內種植,大英帝國的財政則必然會遭受沉重打擊。

嘉慶皇帝犯了難,目前白銀外流的問題得解決啊,可若是自己公然宣布國內也種植鴉片,和父親乾隆相比自己不知道要被人罵成什麼樣子呢。于是皇帝陛下思索再三後將折子「留中」,即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不同意。于是不少地區揣摩透了上意之後,私下里開始偷偷種植鴉片,在清帝國的某些官員眼中看來,銀子與其讓洋人賺去了,不如便宜自己人。

與此同時,奧蘭遠渡重洋抵達印度孟買,暗中清理了一部分東印度公司中的老人,將公司的權利緊緊的握在了自己手中。他派人從清帝國引進了十萬株茶苗,選擇了印度北部最適宜茶葉種植的地區開始發展種茶業。

一場戰爭,大英帝國打破了東方強國的神話,將落後的清帝國真實的實力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了多少顆貪婪的心。

一場戰爭,原本唱著高調禁止鴉片的清帝國為了海外貿易中的盈虧開始自行種植毒品,他們拒絕從失敗中醒來,仍舊沉醉于天朝上國的夢幻中不願自拔。

一場戰爭,全世界最大的毒品集團掌門人換了人,開始洗白白走上正途。也許奧蘭已經得知,再過不到十年,憑借肥沃的土地和經驗豐富的種植經驗,清帝國的鴉片生產就足以達到自給自足。到那時歐洲的茶葉市場卻仍舊是最能獲取巨額利潤的產品市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皇紀事最新章節 | 女皇紀事全文閱讀 | 女皇紀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