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正文87 杭州三舅母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古杭州城,四面環水,北有大運河,南迎錢塘江,西臨西湖,東靠貼沙河。文箐終于見得杭州古城門,方曉得杭州有十座城門,便有杭曲小調唱詞為記︰「武林門外魚擔兒,艮山門外絲籃兒,鳳山門外跑馬兒,清泰門外鹽擔兒,望江門外菜擔兒,候潮門外酒壇兒,清波門外柴擔兒,涌金門外劃船兒,錢塘門外香籃兒,慶春門外糞擔兒。」

這唱詞,便已經十分生動地將杭州各城門各市井分布劃分成區。而且也說明了「兒」化音並非北京特產,杭州更是出奇的多,追究歷史原因的話,這可能同南宋遷都至臨安有關。便是杭州話,文箐雖說能听懂,可是那發音,卻把握不好。只說普通話中三聲在杭州官話里大體為去聲等,可是塞擦音、鼻音等卻是自己這個半桶水學來怎麼也不象的。

文箐听得鄭家的下人講解些杭州的風土人情,只略略點頭,偶爾贊其一聲。其實,心里卻是打鼓一般,狂跳不已,既有幾分盼望期待,又有幾分惆悵——是不是自己也將寄人籬下了?

「勞煩,送到此便可了。我且雇輛車便是了。今日既為小年,想來昵家人甚念,就不必再麻煩大哥了。」文箐想著鄭家既住在杭州,自己要是寄居在三舅母這兒,如今勢微,高攀不起,不想與鄭家再多來往。故而,不欲說出具體地址與他。

鄭家下人卻不容推卻,一邊指了腳夫搬運行李上車,一邊客氣地道︰「周少爺,昵勿要客氣。我家少爺同表少爺可是說了,務必要送到貴親戚府上才是。這要是在碼頭處我便撂攤子,回頭,我便沒了這份活計兒了。」

文箐一想,下人也難為。要是自己執意不從,只怕到時他難交差。唉,既然避不過,鄭家人終究會曉得自己一切,那便交給老天爺吧。

鄭家下人熟門熟路的在前頭帶路,道︰「周少爺,昵看,遷才說要去逛個鋪子呢,那是從西邊城門入?還是從南門入,直接往凌椒姜巷?」

文箐看看天色,正是近午時分,自己要是進了三舅母家,只怕他們已吃得飯,自己豈不是又得麻煩人家嗎?便道︰「如今既到了杭州,也不急在一時半刻了。听昵說,最是繁華莫過于武林門與涌金門,昵且擇一酒樓,咱們吃了再說,順道也見識一下杭州風景。這一路也多賴昵照顧,無以回報,只能薄酒一杯相待。」

鄭家下人一愣,沒想到周少爺同自己這般客氣,受寵若驚,道︰「周少爺,莫要如此。小的哪敢同少爺一道吃喝?這要是讓我家主人曉得,便是十個腦袋也不敢……」

他這一說,文箐方才再次明白,古代良賤有別,差距懸殊,也絕不是前世保姆與主人之間關系。嘆口氣道︰「肖大哥,只是從涌金門入,我且先去舅母鋪子里一看,順便買幾樣物事。」

鄭家下人姓肖,行三,挺厚道的一個人,也有幾分眼力見,在船上交待船家等一應事宜都十分妥當。現在見周少爺不趕著投親,反而是先去鋪子一逛,不明其意,不過仍是半點兒不表露,只領命辦事。

文箐匆匆用過飯,隨著馬車在杭州城里略轉得一轉,眼瞅著外面的景況,心里自有個數。

西湖游船泊于岸邊,游人自是由涌金門而入,故而十分繁華。肖三稱道︰「貴親戚的鋪子在這,想來生意興隆。」

文箐點頭,不語。且看鋪名為「周記杭絲」,實無特色。只有招幌在風里吹得呼呼啦啦的作響,偶有客人進去,也不知生意好與壞。

文箐到得店里一瞅,店不算太大,中等大小,只是貨品不太多,裝模作樣翻了櫃台上的布匹,嘆一口氣。同周圍其他幾家鋪子相比,這哪里是當初陳管事嘴里所說的好鋪子,好生意?

出得門來,內心郁悶不安,面上仍是作笑,對著肖三道︰「便是這鋪子了。我讓店里伙計送我到親戚住處。多謝昵這一路關照,也請代問府上諸位好,在下萬分感謝貴府厚情。」一邊說,一邊便拿出賞錢來。

肖三明白這是下逐客令了,只是既送到這里,自己的差使到頭了。看著賞錢,卻是不接,反而指著車上幾個箱籠道︰「這是我們府上老太太同表少爺一再交待的,請周少爺莫要嫌棄。昵這不收,我也交不了差……」

文箐愕然,昨日以為推拒掉的,沒想到還是給搬上船來了。鄭家也許認為這是還自己的人情?還是有結交之意?

無法,如今既送上門來,再也推拒不得,也只得收下。見他遠去,方才攜了弟弟又坐上車,對車夫道︰「凌椒姜巷。」

三舅母,並不善經營。文箐想到周夫人以前同自己談過的話,到得這一代,沈家除了三舅,其他人對營商並不熱情,反而棄商從文。尤其是大舅與二舅,雖說不是一母同胞,可是如今卻是熱衷于詩文,只置田地,卻不料受了三舅海船一事,如今田地亦拿去抵債,只守著周夫人給他們的鋪子過日子。

文箐心里越發沉悶,雖說有親可依,可是親戚家要是不寬裕,那豈不是自己一去,讓他們的日子雪上加霜?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同理,積貧之家少笑容。不說三舅母給自己臉色,可是自己一來,會不會給對方帶來別的誤會?

凌椒姜巷,听這名字,車夫道過一聲「哦,肉市巷啊」。文箐初始沒在意,可是仔細琢磨,便能明白這地方,椒,姜,都與肉有關,只怕不是好地頭。再問得車夫一聲,原來就是賣肉的一條街,如此,就是與屠夫為伍了?

難不成,三舅母已經度日艱難到如此境地?

車夫請他下車,原來已到地頭了。文箐瞧了瞧地方,前頭不遠處果然是賣肉的,這後面一排倒是住家。只是冬日刮風,肉腥味陣陣,在周圍彌漫。

也許,自己要適應這種「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的生活環境。

文箐輕扣門環,听得院里有人軟語應道︰「我個小爺,莫要敲(杭州話里發音為KAO,湖南等地也是這個音)門,來著了,來著了……」

且開得門來,是一個少女,十五六歲光景,粗衣雙鬟,如此,只怕是下人了。見得文箐一愣,傻了,不是自家少爺。臉上紅雲升起,問道︰「昵哪個……」

文箐听得她柔柔問話,自己嗓子里突然有些哽咽,清了一下嗓子,笑道︰「姐姐,尊府可是姓沈的人家?我是周家的……」

那少女先是听前一句,只皺眉;待听得「周家」二字,又狐疑地道︰「哪個周家?」

文箐見她只開得一個門縫,真是好一副防備心態。「蘇州周家。這里可是沈家?若是,有勞姐姐,同你們太太道一聲,留落在岳陽周家的外甥文箐與文簡來拜。」

那少女一听,瞪大眼楮,模了下額頭,驚道︰「岳陽?那不是大姑女乃女乃家的……不是說丟了嗎?……天啦,我沒魔怔啊……啊喲,我這是……我這便去稟了太太……天啦……」事情太突然,也著實讓她失了頭腦,于是語無倫次、大呼小叫跑了,既忘了關門,也忘了安置客人。

文簡從車上爬下來,問道︰「哥,怎麼沒人來?」

文箐拉了他的手,放進手套里,道︰「莫要著涼了,才見到親戚,生病就不好了。到了此處,簡弟,莫要叫哥了。」

文簡「哦」了一聲,還要說話,卻是院里一陣喧嘩,有女人聲音響起︰「在哪呢?鈴鐺怎麼不把人請進來?哪里有你這般待客的……快開門,快啊……」

先頭那少女想來名喚鈴鐺,只見她急急忙忙開了門來,忙不連迭地道︰「太太,在這兒呢……表少爺……快請進」

文箐才牽了弟弟邁進宅門,便見一個十來歲少女,扶著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婦女,著了素色布袍,想來是孝期,頭上仍綁著布繩,未著絲毫飾品,容長臉蛋,一雙杏眼紅腫,顯然是適才聞得消息,便已開始落淚。此時只傻愣愣地看著文箐姐弟倆。遲疑地不敢上前來相認,問道︰「你是?」

文箐這個穿越者又哪里認得她?便是本尊在此,只怕隔得若干年,早不記事,雙方都不認得。故此,她頗為拘謹地行了個大禮問候︰「可是三舅姆?我,我是文箐。舅姆,安好?」又催著弟弟叫人。

她三舅母有些轉不過神來,忙阻止文簡磕頭,讓身旁女孩扶起來,只點頭道︰「我是,我是……箐兒不是女孩兒麼?怎的……」

文箐苦笑一下,道︰「出門在外,女裝頗為不便。一路上便作男童,省事些,也顧不得其他禮儀了。舅姆見諒。」

三舅母終于明白過來,只一把緊緊拉住她小手,哭道︰「你們受苦了哇……我這是……菩薩保佑,你們能找回家來……」

她旁邊的那個女孩亦是抹淚,勸道︰「姆媽,表妹與表弟在風里站著,且快快讓他們進到屋里去吧。」

說話時,正站在大門處,她三舅母姓吳,這時抹了一把淚,道︰「甚是。我這是喜的,喜的……」

那邊鈴鐺又叫來一個老頭,幫著車夫將行李卸下來。

沈吳氏拉著文箐,到得廳里,卻又是抱頭痛哭一場。文箐沒想到古人這般動情,陪著她亦是抹了兩把淚。倒是表姐嫣兒陪在一旁掉了些淚後,便開始抱了小dd出來,一邊張羅著其他事務來。

話說,沈吳氏有一女二子。長女名叫沈華嫣,才十二歲;其下為大兒子十歲,叫沈華庭;再有一個小的,乃是去年冬生的,因沈三船難,便是個遺月復子,如今不過周歲罷了,小名楫。上面尚有沈老太太在世,卻不是周夫人親母,乃是繼室,生得沈三,沈華庭帶了一名僕婦正去庵里接她回來過小年。

再有兩家下人,一家專管府里,便是鈴鐺他們家,再有一家管著鋪子事務。沈家如今這院里,說是小兩進,卻是一個‘H」形的布局,天井頗小,院里便是顯得暗淡,只是卻是有著兩層小樓,如此倒是房間也算是不少。

沈吳氏情緒稍安,便也忙著張羅這些來。稍後,便開始盤問起文箐這一年概況。

文箐將早想好的說辭一一道來,可是時間有限,卻也只能說得姨娘去逝,自己被拐的事宜。

听得沈吳氏悲悲切切的,沈嫣抱了弟弟,來回踱著,要不是表妹在眼前親口所說,只怕是自己萬萬不會信的。可是見表妹臉上雖有戚容,卻不似辛酸過甚,並無甚麼怨天尤人,實是少見。

既是小年,沈家為沈三守孝,自己吃不得,卻是要準備一應牲畜相拜祭的。這種事務,瑣碎卻繁忙。

看著人家停下手頭上活計,忙上忙下整理房間,文箐沒想到,終究還是給三舅母一家添麻煩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