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評論集錦 第三節  勤廉善政

作者 ︰ 天聿可

本節共有十二篇文章分別是︰

1、敢為事業用人才

作者︰馬珂顧絢

2、何謂前瞻意識

作者︰羅建軍

3、機遇期意識

作者︰鄭劍

4、決策的「決」與「策」

作者︰田阡

5、開放不僅僅是「打開大門」

作者︰張巨成

6、勤政還需善政

作者︰隋繩武

7、讓青春煥發絢麗光彩

作者︰林庭芳

8、文化讓生活更美好

作者︰陳啟本

9、興國之要與興國之魂

作者︰艾斐

10、以治懶增效率

作者︰孫志勇馬洪萌

11、以治庸提能力

作者︰孫志勇

12、擁抱文化的春天

作者︰鄭劍

一、敢為事業用人才

作者︰馬珂顧絢

為政之道,要在用人。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同志把任人唯賢、廣納人才歸結為我們黨保持和發展*主義政黨先進性的一個根本點,並就如何發現、培養和合理使用人才進行了深刻論述。對于領導干部來說,貫徹落實*同志重要講話精神,一個前提就是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敢為事業用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為黨和國家事業選好人才、用好人才是領導干部的職責所系,本不應存在「敢」與「不敢」的問題。為什麼「七一」重要講話要強調一個「敢」字?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能做到為黨和國家事業而努力培養人才、大膽使用人才的領導干部固然佔多數,但反面的例子也是存在的。不敢為事業用人才的領導干部,大致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不願使用最優秀的人才,寧願使用「中不溜兒」的人才;二是不能五湖四海選人才,只信任和使用身邊人、圈內人;三是不想使用個性較強甚至有些「帶刺兒」的人才,而傾向于使用四平八穩的人才;四是不是出于公心用人才,只是從個人好惡甚至私利出發選人用人。

不願使用最優秀的人才,原因之一可能是不自信,認為手下的人才太拔尖了,會反襯出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並最終威脅到自己的領導地位。相形之下,還是選擇才能一般的人比較安全。有這種想法的領導干部沒有認識到︰能夠發現和使用好一批最優秀、最得力的干部,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領導能力的標志;如果手下干部都比較平庸,不但體現不出選人用人的能力和智慧,而且很難在工作上取得重大的創新與突破,最終也會影響自己的發展進步。

不能五湖四海選人才,可能是認為自己對身邊人、圈內人比較熟悉、有感情,用起來順手和放心;而用自己不太熟悉的干部,則多少要擔風險。這種想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一味從身邊提拔使用干部,選人用人的視野勢必變得狹窄,不一定能把能力最強的人才選拔到最合適的崗位上來。群眾的眼楮是雪亮的。如果把群眾公認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這樣選出來的人才即使自己不太熟悉,也不會有多大風險。

不想使用個性較強甚至有些「帶刺兒」的人才,可能是認為他們不太听話、不好管理,用起來比較麻煩。但這類人才往往很有主見、很有闖勁,敢于提出和堅持自己的意見。改革創新、攻堅克難、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常常需要這樣的人才。能否團結這類人才並把他們放到合適的崗位上,也是領導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

不是出于公心用人才,只是從個人好惡甚至私利出發選人用人,搞山頭主義、幫派主義,甚至為謀取私利而營造關系網。這種做法與我們黨在選人用人問題上的原則和規定從根本上相背離,其危害性不言自明。

上述種種領導干部在選人用人上出現的問題,雖然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原因,就是受私心雜念影響,沒有把「公」字放在第一位,真正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出發大膽提拔使用人才。克服這些問題,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基本原則,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來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同時,應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和機制,以確保黨的選人用人原則得到貫徹落實。

二、何謂前瞻意識

作者︰羅建軍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當前,各地各部門正在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認真制定和實施今後5年的發展規劃。經驗證明,制定和實施發展規劃,有效開展工作、推進事業,具備前瞻意識是重要前提。那麼,什麼是前瞻意識?怎樣培養前瞻意識?

所謂前瞻意識,就是一種超前意識。具體來說,就是在科學把握現實國情、社情和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的基礎上,面向未來、著眼長遠,形成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事業發展走向的清晰判斷和科學預見。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鋒交融呈現新特點,綜合國力競爭更加激烈;我國改革發展處于關鍵階段,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一方面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另一方面也必然帶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使社會矛盾愈來愈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突發性和不確定性,處理起來更加棘手、艱巨。即使對于同一件事情,處理的時機不同,也會帶來不同的結局、造成不同的影響和後果。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具備前瞻意識,才能具有長遠的戰略視野,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實際增強預見性,從而在事業和工作中更加主動、更有創造性。

前瞻意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實際工作中,前瞻意識不足乃至欠缺的現象仍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缺乏創新精神,認為不出問題就是政績,滿足于守攤子,小富即安;追求短期效應,在發展問題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缺乏主動意識,推一推動一動,甚至等問題出來才想辦法加以應付;等等。其結果必然導致工作無特點無起色,甚至貽誤發展和解決問題的時機,影響科學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領導干部缺乏前瞻意識,有理論素養和思維能力欠缺的原因,也有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政績觀不端正的原因。相應地,也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克服和提高︰一方面,進一步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不斷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能力,拓展戰略視野,學會站在推動事業科學發展的戰略高度思考問題,既充分把握事業發展的優勢和有利條件,又提前判斷和應對可能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既考慮眼前工作,又著眼于長遠和全局問題。另一方面,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自覺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縝密的而不是片面的調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最可靠信息,並對之作出必要的甄別、分析和取舍,為科學謀劃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同時,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自覺踐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摒除私心雜念,沖破名韁利鎖,把是否有利于事業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是否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與和諧進步等作為思考問題、進行決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衡量和檢驗工作成績的重要尺度與標準,推動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真正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三、機遇期意識

作者︰鄭劍

「綜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002年,黨的十六大作出了這一判斷。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010年,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得出了這一結論。

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刻反映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歷史方位,為我們確立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方略步驟提供了客觀依據。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我們增強機遇期意識。

所謂機遇期意識,就是對機遇期的理解、認識和把握。具體說來,就是要弄清楚機遇期是怎麼來的、意味著什麼、應當如何把握,從而為抓住和用好機遇期奠定堅實思想基礎。對于我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可以從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進行分析。

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是偶然來的,而是國際國內形勢不斷發展變化的結果。從國際看,冷戰結束以後,和平、發展、合作成為時代潮流,世界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形勢總體穩定。從國內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實踐探索中逐步找到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各項事業欣欣向榮。外部環境有利,內部條件具備,重要戰略機遇期便「應運而生」。從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它的形成有外因更有內因,包含著全國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

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是一般性的,而是關系我國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契機。事物發展的矛盾運動規律,決定了機遇與困難都是常有的,就像一枚硬幣有兩面一樣。一個國家或民族在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機遇,但其數量、性質卻可能很不一樣,有時機遇會多一些,有時則會少一些;有的機遇是一般性的,有的則是特殊性的。在一定時間內可能出現大量機遇,就構成了機遇期;具有重要作用和戰略意義的機遇期,就是重要戰略機遇期。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因而,當前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關系我國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也必將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增強機遇期意識,就是要振奮精神、改進作風、創新思路,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倍加珍惜。機遇珍貴如金,不能等閑視之。重要戰略機遇期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我國近代以來錯失發展機遇的教訓,必須深刻記取。應當看到,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天下並不太平。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此起彼伏的局部沖突,就是例證。我們一定要始終具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著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著力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同時,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的和平發展,為我國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緊緊抓住。機遇稍縱即逝,不能輕慢對之。重要戰略機遇期帶有「普惠性」,會給每一個地區、部門、單位乃至每一個人帶來機遇。只有大家都重視抓機遇,我們才能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重要戰略機遇期帶來的機遇並不是均衡性的,所以要搶抓、敢抓、善抓。這就需要不斷提高抓機遇的能力。人們常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因此,應創造條件抓機遇,不能守株待兔;應雷厲風行抓機遇,不能猶豫不決。

努力用好。機遇蘊涵挑戰,不能敷衍待之。重要戰略機遇期綿延20年,其中有一個戰略布局和戰略展開的問題。這就需要樹立戰略眼光,進行戰略謀劃。如果說搶抓機遇是起點,那麼,用好機遇就是過程,推進發展才是目的。推進發展不是輕而易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以對人民、對事業、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真抓實干、開拓創新,用好每一個機遇,不斷取得發展的新成效,才算真正用好了重要戰略機遇期。

四、決策的「決」與「策」

作者︰田阡

決策是領導和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領導干部最重要的職責。領導和管理工作的理論與實踐表明︰進行科學決策、實施有效的領導和管理,需要把握好「決」與「策」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將二者很好結合起來、有機統一起來。

決策中的「決」,指的是決斷。好的決策講求的是堅決果斷、干淨利落,忌諱的是優柔寡斷、拖泥帶水。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常常把決策形象地稱為「拍板」。領導干部是否有膽識、有魄力,是否能夠當機立斷、敢于「拍板」,直接影響決策與領導工作的成效。堅決果斷是對領導決策的一般性要求,什麼時候都需要引起重視,在新形勢下則顯得更為重要。當前,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機遇可遇難求,又稍縱即逝。這就要求我們具備高度的敏銳性,善于發現和抓住一切有利于促進自身發展的戰略機遇,否則就可能錯過發展的良機、喪失競爭的主動權。矛盾錯綜復雜,又瞬息萬變。這就要求我們具備深刻的洞察力,善于判斷和把握問題的癥結和矛盾發展的趨向,果斷地進行處置,否則就可能導致問題和矛盾的激化,引發群體性事件和不安定因素,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決策中的「策」,指的是謀劃。好的決策固然強調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有膽識、有決斷能力,但決不意味著不要集體商議和策劃。個別領導干部把決斷誤認為武斷和盲斷,結果導致決策失誤、勞民傷財。這樣的領導干部被群眾戲稱為「三拍」干部,即「事前拍腦袋決策、事中拍胸脯保證、出事後拍走人」。顯然,這種決策方式是與科學決策的要求不沾邊的。科學意義上的決策常常是一種集體決策,需要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發揚*、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使決斷有「策」可依。任何人包括領導干部的知識、能力和經驗總是有限的,但需要進行決策的事項卻經常是綜合的、復雜的。在這種情況下,克服個體的有限性,避免主觀武斷,確保決策的科學有效,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發揮「策」的作用,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變個體決策為集體決策。

有的同志可能認為,「決」與「策」是對立的︰強調「決」經常會導致「一把手說了算」,也就否定了「策」即*協商;強調「策」則往往會導致議而不決,影響決策和工作的效率,貽誤發展的時機。實際上,出現這兩種情況恰恰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握好它們的密切聯系,沒有將二者很好結合起來、有機統一起來。對于一個科學有效的決策過程來說,「策」是基礎和前提,「決」是目標和關鍵。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常說的*與集中的關系,離開了*的集中和離開了集中的*都是不科學的、無效率的。一個成功的領導干部和管理者應既善于「借助外腦」,廣泛听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調查研究、群眾公議、*協商等在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又善于分析和綜合他人的合理化建議,在時機成熟、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大膽拍板,果斷拿出方案和舉措,確保決策的及時有效。當然,這里面還有一個如何統籌兼顧、把握火候的問題,需要在領導和管理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提高。

五、開放不僅僅是「打開大門」

作者︰張巨成

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是「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如何落實好這一任務?多年來,人們一直把對外開放比作「打開大門」,這是比較形象生動的。不過,從嚴格意義上說,對外開放並不僅僅是「打開大門」,同時還包括「修好大門」、「用好大門」、「守好大門」等。要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就應當在這些環節上下功夫。

「修好大門」,就是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為招商引資、發展對外貿易、進行文化交流等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吸引外資,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僅靠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相應的政策支持、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等。沒有一定的實力和「本錢」,不具備良好的「硬件」和「軟件」,是很難引來國外「鳳凰」的。時下,各地對「栽樹」的工作一般都比較重視,對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設備、人才和管理經驗舍得下「血本」。但需要引起重視的倒是另外一種傾向,即為引資而引資、為開放而開放,提供的條件和政策過于優惠,讓「鳳凰」得到的利益過大,而自己的收獲卻比較低。這種「開放」除了表面上的熱鬧,實質性意義並不大。因此,在對外開放的問題上,「大門」修得不好、缺乏吸引力固然不妥,但「過度裝修」、損害自身利益同樣是要不得的。

「用好大門」,就是進一步明確「打開大門」的目的和功能,使對外開放更好地成為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打開大門」,目的是為資金、產品、技術、設備、人員、文化等的「進口」和「出口」提供一個通暢渠道,從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進口」和「出口」同等重要、「引進來」和「走出去」同等重要,需要統籌兼顧,不宜畸輕畸重。在這個問題上,有的傾向也需要引起重視︰一方面,在資金、企業、技術、人才等環節片面強調「引進來」,相對忽視了「走出去」;另一方面,在產品等環節則片面強調出口導向,相對忽視了進出口的平衡和內需的拉動。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偏弱,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過高,內需不振。因此,在「十二五」期間進一步「用好大門」,需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緊缺物資的進口;在注重「引進來」的同時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使對外開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

「守好大門」,就是在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同時防範和抵制國外各種腐朽落後東西的侵入,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利益。「大門」打開之後,進來的可能不僅有陽光雨露、鳥語花香,而且有污泥濁水、蚊子蒼蠅。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國外各種腐朽落後的東西會滲透進來,敵對勢力會借此對我實施西化和分化的圖謀;同時,在經濟、貿易、外交等領域的爭端和摩擦也會增多。這對我國的經濟、文化、生態、國防等安全帶來了挑戰和風險。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立足防患于未然,通過完善法規和加強監管等手段,保持對關鍵行業、關鍵領域的控制力,提高應對挑戰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努力把陽光雨露和鳥語花香引進來,把污泥濁水和蚊子蒼蠅擋出去。

六、勤政還需善政

作者︰隋繩武

勤政是從政者應有的職業素質。我們黨的干部無論身居何位、職務多高,都是人民公僕,都應勤勤懇懇地履行好職責,也就是要勤政。但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僅僅勤政還不夠,還應當做到善政。既勤政又善政,比較全面地體現了科學領導水平。而領導干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干部能否做到既勤政又善政,實現科學領導,對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至關重要。

現實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有的領導干部特別是剛走上領導崗位的同志,表現十分積極,工作忙忙碌碌,結果卻是力氣沒少出、效果不如意,甚至事與願違、問題頻發。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是重勤政、輕善政。其實,無論做什麼事情,「勤于」和「善于」都是不可或缺的。領導干部如果只勤政而不善政,就會事倍功半;只有既勤政又善政,才能事半功倍。那麼,領導干部如何做到善政呢?舉其大端,有以下幾點。

善于把方向、統全局、抓大事。領導領導,既領且導。領導干部作為一個單位的主心骨和領路人,應胸懷全局、抓好大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必事無巨細皆親為。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把握不好就會顧此失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領導干部的職責決定了領導干部應注重把方向,立場堅定;統全局,深謀遠慮;抓大事,突出重點。事實證明,領導干部如果陷于事務主義、大包大攬,勢必分散精力,影響抓主要問題,同時很可能妨礙他人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善于選人、用人、培養人。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干部是領導干部的基本職責之一。選好人、用好人、培養好人,是善政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現。要做到這一點,領導干部就應胸懷寬廣、舉賢任能,而不能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出以公心、著眼需要,而不搞門戶之見、任人唯親;深入調查研究、全面考察了解干部,而不是高高在上、憑主觀感受選人用人;堅持*用人、注重群眾公認,而不搞一言堂、家長制、「一把手」說了算。

善于調動部屬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俗語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領導干部個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獨自做完、做好一個單位的所有工作;只有團結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努力,才能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這就需要充分調動部屬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善于調動部屬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求領導干部注重掌握和不斷提高領導藝術。比如,應對部屬有深入了解,能夠用其所長;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部屬感受到信任;積極為部屬創造良好工作條件,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善政是一篇大文章。當今時代,國際國內形勢不斷發生深刻變化,新事物新情況層出不窮,新矛盾新問題不斷出現,這對領導干部的德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領導干部要做好善政這篇大文章,不僅需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素養、政治覺悟、業務水平;而且需要率先垂範,不斷增強凝聚力、親和力、感召力。這樣才能提高領導效率和工作效率,形成齊心協力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七、讓青春煥發絢麗光彩

作者︰林庭芳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同志突出強調了青年在我們黨90年奮斗歷程中的重要作用,並鼓勵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增長知識本領、錘煉品德意志、矢志奮斗拼搏,讓青春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中煥發出絢麗光彩。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青年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為當代青年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在新*主義革命時期,廣大青年勇敢承擔起救亡圖存,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重大歷史使命。誕生之初的中國共產黨即洋溢著青春的風采。據統計,在參加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13名代表中,年齡最大的45歲,最小的19歲,平均年齡只有28歲。同時,還有一些接受了共產主義新思想的年輕人或奔走于各地,或活動于海外,為黨的創立進行精心準備。其中,陳獨秀、李大釗在京滬建立了*研究會,成立了黨的早期組織;毛澤東等在長沙,王盡美等在濟南,周恩來等在法國巴黎,施存統等在日本東京,先後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走進實際,深入群眾,積極傳播*主義,大力促進*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我們黨正是在這批懷抱崇高理想、充滿奮斗激情的青年人的不懈努力下得以創建的。此後,在歷次革命運動和重大斗爭中,廣大青年挺立歷史潮頭、不負人民重托,勇敢沖鋒陷陣、不怕流血犧牲,充分發揮了先鋒戰士的重要作用,為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廣大青年繼承優良傳統、銳意開拓創新,為黨分憂、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作出了新的貢獻,展現了新的風采。一句「願為祖國獻青春」的誓言,激發了多少青年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而燃燒激情、揮灑汗水;一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承諾,激發了多少年輕人勇擔重任、只爭朝夕,夜以繼日地奮斗在各條戰線上;一個「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引起了多少青年的強烈共鳴,激發了多少年輕人的無窮干勁。在火熱的建設工地上,在艱苦的工作一線上,在復雜的重大工程中,在危險的搶險救災中,無不躍動著廣大青年的身影、凝聚著廣大青年的奉獻,無不記錄著廣大青年的理想追求與榮耀輝煌。可以說,我們黨90年的偉大歷程就是一部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的歷史,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譜寫了一曲曲激情奔放的「青春之歌」。

歲月易逝,青春不老。瞻望未來,黨和國家的前景光明而美好︰到我們黨成立100年時,我們將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我們將基本建成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這些宏偉目標,青年責無旁貸、重任在肩。黨和人民對當代青年寄予厚望,也為當代青年發揮聰明才智、實現理想抱負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了廣闊舞台。勇挑重擔、不辱使命,需要廣大青年志存高遠、永葆激情,自覺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腳踏實地、不懈奮斗,自覺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努力學習、大膽創新,頑強拼搏、樂于奉獻,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創造更加優異的業績,讓青春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八、文化讓生活更美好

作者︰陳啟本

人類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人類不斷追求和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奮斗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不斷創造物質財富,也不斷創造精神財富。物質財富的逐步積累,使人們豐衣足食、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精神財富的逐步豐富,使人們身心愉悅、文化生活更加美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愉悅人的心靈,使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思想上的升華。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文化的傳承與繁榮發展,就等于沒有精神家園,人們的心態就會浮躁、精神就會空虛、生活就會黯然失色。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人在滿足了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需要後,就會產生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滿足這種精神文化需求,對人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創造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僅需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且需要不斷繁榮和發展先進文化、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文化工作,高度重視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革命戰爭年代,盡管戰斗殘酷、條件艱苦、環境惡劣,但根據地、解放區軍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始終豐富而充實。無論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還是在長征路上,無論在反「圍剿」斗爭中還是在大生產運動中,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都給廣大軍民帶來了不盡的歡笑與勇氣,成為戰勝艱難困苦的強大精神力量。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把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擺在戰略位置緊抓不放,各個藝術門類百花競放、異彩紛呈,一批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強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廣大人民群眾讀書、看報、收听收看廣播電視、進行藝術鑒賞、參加文化活動更加便捷,享受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趨于均等,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活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趨豐富多彩。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全社會求真求善求美的願望更加熱切,人們對實現自身文化權益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準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並強調要堅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我們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在實踐中進一步把握文化發展規律,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增強領導文化建設本領,自覺擔負起滿足人民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歷史責任;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努力創作更多反映人民生活、反映時代特征、反映社會文明進步的精品力作,生產更多雅俗共賞、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讓人民群眾在文化燻陶中思想更加充實、精神更加振奮、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九、興國之要與興國之魂

作者︰艾斐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興國之要與興國之魂,這兩個關鍵詞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意義重大,需要我們深刻把握其內涵和相互關系。

要者,中心、關鍵之謂也。加強經濟建設,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財富,是國家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基于這一認識,我們黨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全部工作的中心;發展是解決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為興國之要的道理所在。

魂者,思想基礎、精神支柱之謂也。國家要健康發展、社會要穩定運行,離不開一定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需要社會成員在基本價值取向上達成共識,為共同的發展目標而團結一心、和衷共濟。集中體現這一基本價值取向的,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精神動力和行為規範,集中體現了全體人民的意願和共識,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興國之魂的道理所在。

興國之要與興國之魂,二者緊密聯系、相互作用,為當代中國發展振興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與精神支撐。我國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主義強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表明,政治、法律、倫理道德等社會意識形式的發展進步,必須建立在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社會物質財富逐步積累的基礎之上。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做大社會物質財富這塊「蛋糕」,為國家和社會的文明進步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強大的反作用。政治法律制度、倫理道德觀念尤其是核心價值觀念,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成效。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分配方式以及思想觀念等日益多樣化。在這一形勢下,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尤其需要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念來統一思想認識、凝聚發展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與建設,正順應了這一時代發展的要求。

當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凝神聚力尤為迫切和緊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求更加緊迫;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迫切需要文化建設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在深刻把握這些新的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目標。實現這一重大戰略目標,首要任務是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以確保文化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和道路,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精神支撐。因此,我們要高度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將其作為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十、以治懶增效率

作者︰孫志勇馬洪萌

在一次座談會上,一位來自基層的信訪干部講,現在群眾對「懶政」即機關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反映強烈、投訴不少。消極應付、效能低下的「懶政」,常常使群眾的合理訴求得不到及時回應,進而導致社會矛盾發酵升級,並可能釀成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對此,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

「懶政」源于「懶官」。「懶官」之懶大致有三種表現︰一是「心懶」,對待工作不獨立思考、不結合實際,缺乏創新精神,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對待問題能拖則拖,敷衍了事。二是「嘴懶」,發現苗頭性問題,該提醒的不提醒,該批評的不批評,能躲則躲,少說為佳。三是「身懶」,習慣于坐在辦公室遙控,電話指示、文件命令,不願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懶政」和「懶官」的存在,損害黨員干部的整體形象,降低黨和政府服務群眾的效率,削弱黨和政府的公信力與群眾基礎。因此,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既應重視以治貪促廉潔,也應重視以治懶增效率。

以治懶增效率,需要在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治理「懶政」和「懶官」,需要切實加強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責任意識、公僕意識、服務意識,理解權力就是責任、干部就是公僕、領導就是服務,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滿腔熱情地做好服務群眾的各項工作,多干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以優質高效的業績取信于民。

以治懶增效率,需要在調動干部積極性上下功夫。有的干部寧懶不勤,是由于存在吃「大鍋飯」現象︰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改變這一現象,需要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加強績效考核,讓能干事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讓勤勉者吃虧、懶怠者得利。同時,理解基層工作的困難,體諒基層干部的艱辛,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基層干部,做到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顧、精神上激勵,使他們不斷為黨和人民創造新的業績。

以治懶增效率,需要在從嚴管理和監督上下功夫。有的干部之所以能夠懶怠混日子,與相關管理和監督失之于寬、失之于軟,沒能做到公開透明、科學有效不無關系。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最便捷的監督。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和辦事公開,充分利用電子政務平台,可以使「懶官」在陽光下無所遁形。開展效能監察,進一步完善行政效能投訴受理機制,可以發揮監察機關在治懶增效方面的作用。積極發揮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監督作用,適時曝光典型案件,將廣大干部的工作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可以使他們不敢有絲毫松懈。

以治懶增效率,需要在明確職責、嚴肅問責上下功夫。「懶官」敢懶,一個重要原因是職責不明確,失職沒追究,瀆職無處理。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認真落實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做到有崗有職、有權有責。應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問責制的各項規定,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加大對失職瀆職以及不作為、慢作為等的問責力度,使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人員受到追究。對責任心不強、辦事拖拉、推諉塞責、失時誤事進而嚴重影響機關作風和政府形象的人員,可以采取誡勉談話、通報批評、待崗培訓等多種形式進行問責,促使廣大干部廉政勤政、清正為民。

十一、以治庸提能力

作者︰孫志勇

*同志在十七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要求全黨加強基層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堅持把治理庸懶散問題作為突破口。這個要求很有針對性,突破口選得很準確。其中,治庸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貪官深惡痛絕,而對庸官卻相對寬容得多。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庸官的危害性並不比貪官小。2010年,我國發生安全生產事故363383起,死亡79522人。其中,許多事故的發生都有庸官失職瀆職的原因。不僅如此,一些干部還把「庸」奉為當官的「秘笈」。據報載,前不久有位記者下基層采訪時了解到這樣一件事︰一位年輕干部到縣里任「一把手」,臨行時領導贈言︰上任後不期望你能有多大政績,但有三句話你必須牢牢記住︰第一句,希望你不要出問題;第二句,還是希望你不要出問題;第三句,希望你千萬不要出問題。在這位領導眼里,重要的不是干事創業,而是千萬別出問題。也就是說,為了不出問題,當官可以沒有作為,可以「庸」。有這種想法,怎能做到執政為民?

庸官之「庸」,動機不同、表現各異︰有的「庸」在境界上,講條件、論待遇、圖享受,有利才上、無利就躲,求的是級別到手、位子穩固;有的「庸」在胸懷上,搞武大郎開店,嫉賢妒能、壓制人才,使有才干的人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有的「庸」在觀念上,群眾觀念淡薄,想問題、干事情不把群眾放在心里,居高臨下、發號施令,態度生硬、方法簡單;有的「庸」在學習上,不願學習、不思進取,致使知識與能力不適應工作需要;有的「庸」在作風上,見困難就縮,見問題就推,見矛盾就躲,對群眾提出的訴求敷衍了事,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久拖不決,以至釀成嚴重後果;有的「庸」在思路上,思路窄、辦法少,既干不了什麼大事,也解不了什麼難事。庸官的存在,損害黨和政府形象,貽誤改革發展事業,降低黨的執政能力。因此,必須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來看待治庸問題,不斷加大治庸力度。

以治庸提能力,首要是抓學習。只有注重學習,才能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和綜合素質;只有強化學習,才能提高正確執行政策和依法辦事能力,提高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能力。

以治庸提能力,要害是抓問責。在一些地方和單位,評價一個干部往往過于強調其主觀動機,沒有或很少考慮其工作成效,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和不干一個樣,使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庸官大有人在。改變這一局面,需要認真落實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績效管理制等,不斷激發黨員干部提高能力、改進工作的主動性,改變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在行、不在狀態等現象,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廉潔勤政、高效施政。

以治庸提能力,根本是抓制度。如何把那些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的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如何使那些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庸官沒有機會、沒有舞台?最好的辦法是從制度和機制入手,改進和完善干部考核辦法,堅持*、公開、競爭、擇優原則,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干部選拔上來,讓積極進取者滿懷希望、投機鑽營者無機可乘、平平庸庸者四處踫壁,使干部隊伍呈現人人思進、創先爭優的精神面貌。

十二、擁抱文化的春天

作者︰鄭劍

「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1978年3月31日,郭沫若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閉幕式上發表《科學的春天》的講話,發出這樣的歡呼。30多年來,「科學的春天」這一充滿詩意的比喻始終動人心扉,激勵著中華兒女追趕時代潮流、攀登科學高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今天,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不由得想起這個比喻、發出類似歡呼︰我國文化的春天到來了。

人們有理由發出這樣的歡呼。黨的中央全會專題研究文化問題,在新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都是第一次;提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奮斗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新內涵,關系我國前途命運;強調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有利于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鮮明的主題、深刻的闡述,文化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強調和重視;把握新坐標、樹立里程碑,文化建設的方位和方向更加明確;興起新高潮、開創新局面,文化發展迎來新機遇、進入新階段。猶如大自然春風化雨,一個偉大民族的智慧迸發和文化創造必然帶來文化的繁榮和輝煌。

理論上的新認識引領文化的春天到來。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精神之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集中體現。從誕生之日起,人類就開始通過改造客觀世界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對于人類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使人類得以生存延續,後者讓人類能夠提升完善。而作為精神財富的文化,象征著智慧和品位,代表著優雅和美好,展現著人性的光輝和生活的魅力。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人們始終重視、尊崇乃至敬畏文化。但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過去人們對文化的認識還不那麼清晰和深刻。到了當今時代,情況發生深刻變化,文化的重要價值和巨大力量日益凸顯。正是在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和世界大勢的基礎上,我們黨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新判斷,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以及「四個更加」、「四個越來越」、「一個必須深刻認識到」等論述,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文化上的新覺醒和對文化認識的新飛躍。這無疑為文化發展送來了陽光雨露。

實踐上的新部署推動文化的春天到來。文化發展與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進程相聯系,具有自身的規律。事實表明,文化發展並不總是與經濟發展或者物質財富創造同步,經濟發展或者物質財富增加可以為文化發展提供必要條件,但並不必然帶來文化發展。實現文化發展,必須注重文化創造和積累,也就是要注重文化建設。縱觀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我們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沒有條件和可能進行大規模的文化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極大增強,物質基礎漸趨雄厚;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深入推進,不斷取得新成就,推動文化發展的環境和條件越來越好。正是在總結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黨對文化建設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繁榮文化創作生產、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完善文化體制機制、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以及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等闡述,全面展示了我們黨對文化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和推進文化建設的新思路。這必將為文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中華民族勤勞智慧、重文尚禮,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昌盛。我國文化的春天到來了,它孕育希望、催人奮進。我們理當熱烈擁抱、倍加珍惜這個文化的春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用心血、智慧和汗水澆灌文化之花,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創造人民更加美好新生活而不懈奮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欣賞評論集錦最新章節 | 欣賞評論集錦全文閱讀 | 欣賞評論集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