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評論集錦 第四節  情系群眾

作者 ︰ 天聿可

本節共有文章八篇分別是︰

1、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

作者︰強衛

2、堅持群眾路線做好信訪工作

作者︰王錚鍵

3、每一天的工作都是群眾工作

作者︰焉榮竹

4、群眾工作能力是「第一能力」

作者︰陳永弟

5、群眾抒群言

6、身不離基層心不離群眾

作者︰京平

7、深入群眾比說任何大話都管用

作者︰張慶黎

8、信訪工作心里要有群眾

作者︰王超

一、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

作者︰強衛

群眾利益無小事,政之所興在順心。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要求落實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斗爭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條,是要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斗爭讓人民滿意。我們要多做一些「順氣」的工作,著力維護好群眾的權益,讓群眾心情更舒暢;要多做一些「解結」的工作,著力改進干部的作風,讓干群關系更密切;要多做一些「納言」的工作,著力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讓群眾監督更有效;要多做一些「化怨」的工作,著力嚴查違法違紀案件,讓群眾感受到公正公平。

我們要看到,干部作風上的每一個問題,都如同系在群眾心里的一個疙瘩,如果不及時化解,就會演變成群眾心里的大結,最終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前不久,省上一位老領導跟我講了一句話。他說︰「我這一輩子個人沒什麼本事,就是始終堅持和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這句話,很樸素很簡單,卻很深刻,發人深省,令人深思。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就要求我們領導干部要經常下去,深入基層,走進群眾的帳篷里,坐到群眾的炕頭上,深入群眾的生產中,及時感知群眾的安危冷暖。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就要求我們想問題、作決策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維護群眾的利益。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就要求我們在遇到矛盾和問題時,善于換位思考,多替群眾著想。只要我們始終和人民坐在一條板凳上,群眾關于黨群、干群關系不如從前的心結就會慢慢解開,就會永遠擁護我們,永遠跟我們走。

領導干部做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既要靠自身素養和覺悟的養成,更離不開有效的監督。有權力的地方必須有監督,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這是權力運行中的一條基本規律。監督是對權力運行的提醒和督促,能夠促使領導干部慎言、慎行、慎重決策,及時修正錯誤。讓人民群眾監督政府和領導干部,關鍵是要讓群眾有話能說、有話敢說,說了管用,這樣,黨風廉政建設才能讓群眾滿意。

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網絡問政和網絡監督成為各級領導日益關注的新趨勢,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執政為民、改進工作的新渠道,成為群眾和輿論監督的新平台。要推動網絡問政常態化,確保網絡監督有效化。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強化網絡問政意識,讓網絡運用成為重要的工作方式、生活習慣和修養途徑,打開了解民意、捕捉民聲、掌握民怨、溝通民情的網絡大門,拉近與人民群眾的時空距離。

二、堅持群眾路線做好信訪工作

作者︰王錚鍵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贏得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推動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信訪工作是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直接面對群眾,直接關系群眾利益,直接關系群眾對黨和政府的評價,因而更加需要堅持群眾路線。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凸顯,信訪問題明顯增多。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要求我們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此,應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堅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充分了解社情民意,是做好各項工作包括信訪工作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了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應深入開展領導干部接訪、機關干部下訪活動,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切實把信訪工作當成了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課」、增進與群眾之間感情的「大學校」、檢驗人心向背的「大考場」,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注重從群眾視角看待問題、站在群眾立場處理問題,多做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工作,不斷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推動科學決策、*決策、依法決策,從源頭上減少信訪問題。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情況與信訪問題密切相關。事實表明,很多信訪問題和群體性事件是由相關決策違背群眾意願、損害群眾利益引發的。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科學決策、*決策、依法決策,大力提高決策的制度化和科學化水平,使各項決策更加符合實際、更加有利于維護群眾利益。應對各類信訪信息進行科學研判,深入分析相關政策是否充分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否兼顧了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是否綜合考慮了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是否保持了嚴肅性、連續性、穩定性,是否考慮了相關政策之間的關聯性。特別應注意從個別事件中發現普遍性問題,從具體事件中發現傾向性、規律性問題,為黨委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依據,推動相關政策的完善和落實,努力從源頭上減少信訪問題的發生。

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既要重教育、更要辦實事,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讓群眾得到實惠。這就要求我們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當前,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信訪問題主要集中在房屋拆遷、土地征用、勞動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應以推動解決這些問題為著力點,動真感情、拿硬措施,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切實把群眾合法權益維護好、把群眾合理訴求滿足好、把群眾思想情緒疏導好、把群眾意願要求反映好,努力做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

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緊緊依靠群眾做好信訪工作。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尊重人*體地位,發揮人*體作用,密切聯系群眾,始終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應不斷強化信訪工作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意識,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切實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把開展信訪工作的過程變成做好群眾工作的過程,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來化解社會矛盾和不穩定、不和諧因素,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每一天的工作都是群眾工作

作者︰焉榮竹

一些干部一講做群眾工作,總是先想著去教育群眾。我認為教育干部比教育群眾更迫切、更重要。干部只有多學習、多實踐、多向群眾請教,才能真正增長知識、增長才干,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會不會做群眾工作,是衡量領導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標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最簡單的工作方法,也是一門大學問,真正掌握好這個方法並不容易。我們每一天的工作都是群眾工作。不論你是大學生、研究生,不會做群眾工作就是個小學生,一旦月兌離了群眾就像得了慢性病,是最大的危險。現在一些干部一講做群眾工作,總是先想著去教育群眾。我認為,教育干部比教育群眾更迫切、更重要。干部只有多學習、多實踐、多向群眾請教,才能真正增長知識、增長才干,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怎麼樣提高做群眾工作的素質本領?我看要把握好這樣幾個關鍵環節。一是堅持*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把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一種責任、一種事業、一種境界。二是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把學習教育和實踐鍛煉結合起來,組織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地開展群眾工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依法辦事的理念和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理念,不斷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和水平。三是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把對群眾有感情、關注群眾利益、善于做群眾工作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標準,切實增加群眾評價在干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更加注重以群眾的滿意度來評價和考察干部。四是大力加強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建設。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凡是要求群眾相信的,自己首先相信;要求群眾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眾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實際行動感召帶動群眾。

信訪工作是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群眾工作的中心環節是為老百姓辦事,信訪工作的關鍵環節是「事要辦好」。抓信訪,重在抓源頭;抓源頭,重在抓決策。要堅持科學*依法決策,進一步健全完善群眾參與、專家論證和領導班子集體決策機制,切實把群眾利益想在決策之前,把群眾工作做在執行之前,有明顯不穩定風險的政策不出台,絕大多數群眾不支持的項目不立項,勞民傷財、違反群眾意願的事情堅決不干。

四、群眾工作能力是「第一能力」

作者︰陳永弟

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群眾工作這個傳家寶我們須臾不可忘記、千萬不可丟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群眾工作能力是各級領導干部最基礎、最核心的能力,是需要著力提高的「第一能力」。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基本要求。毛澤東同志指出,「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黨和人民的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關鍵在于我們黨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是開展群眾工作的主體。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關鍵在于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端正態度、明確職責、改進作風,牢固樹立*主義群眾觀點,切實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把群眾工作做實做細;積極探索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有效途徑,既堅持黨的群眾工作的好傳統、好經驗,又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努力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途徑。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社會管理歸根結底是群眾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需要把群眾工作貫穿到社會管理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當前我國既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群眾工作的對象、內容、環境等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價值理念等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原有的社會管理方式難以適應新的現實要求;社會利益關系日益多樣化,不同群體的利益差別日趨明顯,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又擴大了群眾工作結果的影響。這些都迫切需要創新社會管理,特別是適應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變化,不斷提高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是提高干部隊伍素質的有力抓手。基層組織的全部工作歸結到一點,就是群眾工作。對于黨員干部特別是基層黨員干部來說,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尤其重要。當前,一些領導干部文化素質提高了,卻越來越不會做群眾工作了;交通條件改善了,與群眾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這其中既有態度和作風方面的問題,也有思想政治素質不高、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做好群眾工作,應在端正態度和轉變作風的基礎上,著力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質。一是不斷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感情決定立場。只要干部為群眾多添一份溫暖,群眾就會對干部多生一份感情;只要干部為群眾多盡一份責任,群眾就會對干部多生一份信任。二是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開展群眾工作必須始終站穩的政治立場。三是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都必須以群眾利益為重。必須始終把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多辦實事、多解難事。

五、群眾抒群言

1、始終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朱志國(黑龍江哈爾濱)

領導干部的精神狀態如何,對群眾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實現「十二五」時期的目標任務,需要領導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樹立「趕考狀態」。增強危機感、緊迫感,主動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破解新難題;把群眾當親人、當老師,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想干事、會干事,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上。

保持「清醒狀態」。做到政治上清醒,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堅決遵守黨的紀律,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工作上清醒,注重學習,善于思考,深入調研,掌握實情,不盲目決策行事,不違背規律做事;用權上清醒,始終牢記權力來自人民,深刻認識權力既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毀掉人,謹慎用權、公正用權、廉潔用權。

防止「不在狀態」。克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寧可不干事也不能出事」、「在位一天享受一天」等錯誤思想,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深入一線了解情況、抓好落實、化解矛盾;始終保持守土盡責的工作態度,對所分管的工作主動抓、認真抓、科學抓。

2、把盡力與量力有機統一起來——李亞軍(河南商丘)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需要我們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盡力而為,意味著竭盡全力而不是有所保留,全心全意而不是三心二意,鍥而不舍而不是半途而廢,開拓進取而不是因循守舊。盡力而為的關鍵是找準定位、增強責任、精心謀劃、銳意創新。只有找準定位,才能發揮優勢、事半功倍;只有增強責任,才能滿懷激情、有所作為;只有精心謀劃,才能把握主動、提高效率;只有銳意創新,才能掃除障礙、實現超越。

量力而行,意味著立足實際而不月兌離實際,遵循規律而不違背規律,實事求是而不憑空想象,理智清醒而不盲目沖動。量力而行的前提是尊重規律、了解實情、掌握政策、理智冷靜。不尊重規律,往往會好高騖遠、急于求成、瞎干蠻干;不了解實情,往往會月兌離實際、盲目樂觀、異想天開;不掌握政策,往往會方向不明、重點不清、費力不討好;不理智冷靜,往往會顧此失彼、事倍功半、欲速不達。

盡力與量力猶如硬幣的兩面,須臾不可分離。盡力強調的是可能,量力側重的是可行;盡力折射的是進取的姿態,量力反映的是求實的心態。實現盡力與量力的有機統一,需要在發展中正確處理快與慢的關系,堅持既盡力而為、保持一定的速度,又量力而行、不超過必要的限度,從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3、確保發展規劃的可行與執行——汪校鈴(湖北英山)

當前,各地正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制定本地的「十二五」規劃,描繪今後5年的發展藍圖。做好這方面工作,既要注意增強規劃的可行性,又要注意提高規劃的執行力。

規劃必須可行。規劃是行動的綱領。規劃好不好,關鍵在于是否科學可行。如果規劃缺乏科學性和可行性,或隨波逐流、追風趕浪,或互相攀比、貪大求全,不僅難以達到推動科學發展的目的,反而會起到誤導作用。制定規劃切忌頭腦發熱、草率從事,而應深入研究發展趨勢、深刻領會國家政策,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廣泛研討、充分論證,確保規劃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規劃必須執行。規劃一經形成,就要嚴格執行。只有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才能充分發揮規劃的導向作用。科學制定規劃不容易,有效執行規劃更不容易。這就需要增強規劃的約束力,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不反復、不折騰;增強執行規劃的自覺性,克服急躁冒進情緒,埋頭苦干、扎實推進,努力把藍圖變成現實。

4、把握抓落實的著力點——馮貴雨(山東鄒城)

抓落實是領導工作的重要內容。抓好落實,須把握好著力點。

決策要有可操作性。有這樣一則寓言︰一群老鼠為了防範貓的偷襲,決定在貓脖子上掛一個鈴鐺,以便貓走近時听到鈴鐺聲響能夠趕緊躲藏。這就是一個無法落實的「決策」,因為沒有一只老鼠敢把鈴鐺掛到貓脖子上。所以,要抓好落實,就必須首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決策、*決策,使決策具有可操作性。

思想認識要到位。從一定意義上說,認識的高度決定落實的程度。如果領導干部認識不到位,不從大局出發,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自己有利的就干、沒利的就不干,那麼,再好的決策部署也落實不好。

能力水平要提高。抓好落實,不僅要願意干,而且要能干好。不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不注意做好結合文章,行動盲目,方法簡單,不但抓不好落實,還有可能鬧笑話、出亂子。因此,抓落實需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克服困難、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5、確立制度的權威性——徐開平(雲南麗江)

制度要起到管全局、管長遠、管根本的作用,不僅取決于制度設計是否科學,而且取決于制度能否有效落實。要使制度得到有效落實,關鍵之一在于確立制度的權威性,進而增強人們遵守制度的自覺性。目前,規避和違反制度的事情屢有發生,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條恐怕就是某些制度制定者自己在制度面前態度含糊、不敢較真,使制度成了彈簧,令已行卻禁不止,消解了制度的權威性。這樣的制度,即使印在紙上、掛在牆上,也不過是忽悠群眾的擺設、裝潢門面的素材。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制度制定者首先管住自己。只有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既律人又律己,才能增強制度的權威性,使制度真正能夠管全局、管長遠、管根本。

6、形成科學的考評機制——彭樹濤(上海)

充分發揮考核評價機制的「導航」和「測量」作用,有助于形成敢于抓落實、勤于抓落實、善于抓落實、樂于抓落實的局面。

依靠考評機制抓落實,首先要在設計考評原則、細則、程序、環節的過程中體現正確導向。只有導向正確,制度的建設性才可能充分發揮。其次要不斷提高測量落實成效的精準度。在優化考評方案上,針對落實的各環節、各方面、各層次,堅持定量分析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顯績與潛績相結合、整體把握與分類處理相結合、常規工作與重點任務相結合,合理確定考評指標和參數;在改進考評方式上,可以引進主管部門、單位同事、服務對象、人民群眾和專家(專業機構)等多方評價主體,對責任主體進行全面考核;在完善問責機制上,定目標、定標準、定時限,把責任落實情況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對落實不力的堅決追究責任,解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問題。

7、解決執行中的「燈下黑」問題——楊越(陝西麟游)

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才能使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真正落到實處。抓好落實,必須解決執行中的「燈下黑」問題。具體說來,就是要在認真領會上級精神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落實措施,該履行的責任切實履行,該調配的資源積極調配,該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該執行的紀律和規定堅決執行,從而保證任務圓滿完成。如果各級各層都能切實承擔起抓落實的責任,解決好執行中的「燈下黑」問題,就可以有效避免政策執行中的「遞減效應」,更好地推動工作、促進發展。

8、在心中擺正「中心」——陳峰(江蘇南京)

「十二五」的藍圖已經繪就,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努力把它變為現實。然而,有的同志對此心懷憂慮︰「規劃不如計劃,計劃不如變化,再好的規劃抵不上領導的一句話」。的確,現實生活中少數領導干部不是以工作大局為中心,而是以個人意志為中心。在他們眼里,自己主抓的就是中心,與己無關的就不是中心;對本地有利的就是中心,對本地無利的就不是中心。這樣的「中心觀」與科學發展的要求格格不入,不利于「十二五」目標任務的實現。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十二五」時期科學發展是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主線。把「十二五」的藍圖變為現實,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胸懷全局,切實做好中央精神與自身實際結合的文章,圍繞主題主線不偏離,抓住主題主線不放松,服務主題主線不懈怠,堅決改變目光狹隘、唯我獨尊的作風,改變標新立異、另起爐灶的思路,改變拍腦袋決策、憑喜好做事的方式;廣泛听取各方建議,尋找最大共識,把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結合起來,謀科學發展新思路,創科學發展新業績,確保「十二五」目標任務順利實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9、破解正面典型樹立難題——王周林(山西大同)

樹立典型特別是正面典型,是推動工作的一種有效方法。但在現實生活中,正面典型並不那麼好樹︰有的人不願當正面典型,認為成為「出頭的椽子」容易「先爛」;有的人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卻同時存在一些不足,不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同,因而也難以被樹成正面典型;有的單位不希望自己的正面典型「太出名」,認為這樣會帶來準備介紹材料、接待學習參觀等大量的額外工作。如此一來,樹立正面典型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怎樣才能破解這一難題呢?一應降低正面典型的心理負擔,讓他們受到社會的尊重。無論什麼時候,社會都需要正面典型,能夠成為正面典型都是光榮的。降低正面典型的心理負擔,讓他們受到社會的尊重,才能促使正面典型努力保持榮譽,才能激勵更多的人爭做正面典型。二應調整對正面典型的期望值,增強其客觀真實性。對正面典型要全面地看,不能求全責備,因為他們有不足就加以否定;樹立正面典型要堅持實事求是,真實展現其最具典型意義的一面,不必追求「高、大、全」。三應減少正面典型承載的社會功能,重在發揮其示範效應。樹立正面典型,目的在于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更好地推動工作、促進發展。因此,應著重挖掘正面典型的社會價值、發揮其示範效應,而不能將其當道具、當擺設。

10、未雨綢繆方能有備無患——李志強(河南博愛)

在2008年發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有一所學校沒有倒塌,300多名學生安然無恙。事後調查表明,這歸功于該校校長︰是他看到教學樓不夠堅固,連續幾年組織力量進行加固。由此想到,凡事只有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而要做到未雨綢繆,就要具有一定的「條件」。

一要具有長遠眼光。誰也無法準確預測將來肯定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根據以往經驗和合理推斷,可以對事物的發展作出一個評估,預想到可能發生的問題,並及早采取措施加以預防。

二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做未雨綢繆之事,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且見效慢甚至會受到誤解。只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對人民高度負責,對事業高度負責,才能堅定不移地做下去。

三要營造良好的環境。那些願意做未雨綢繆之事的干部,在短期內往往出不了大的政績,因而需要多鼓勵、多支持。

11、實現干部下基層常態化——戴者春(江蘇南通)

集中開展干部下基層活動很有必要,但應在此基礎上實現干部下基層常態化。

這是干好工作的需要。干部下基層,在體察民情中掌握實情,有利于活躍思想、開闊思路,使作出的決策更加科學、部署的工作更加切實;有利于及時發現矛盾、捕捉問題,加強領導、提供指導,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把問題解決在基層一線;有利于發現典型、解剖麻雀,以點帶面抓好工作落實;有利于鼓舞基層干部群眾的士氣,形成干好工作的合力。

這是干部成長的需要。干部在基層的艱苦條件下工作,有利于磨煉作風意志、砥礪思想品質、加強黨性修養;干部直接面對各種矛盾和問題,有利于提高開展群眾工作的能力、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干部與群眾近距離打交道,有利于增進與群眾的感情,更好地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

這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需要。干部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對干部就有多親。無論信息技術多麼發達,深入基層的工作作風不能丟,走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不能丟。干部應該多與群眾面對面接觸、心與心交流,讓廣大群眾從干部身上感受到黨和政府愛民的真感情、為民的真作為、惠民的真實效。

12、順怨氣鼓心氣——王靜會(河南鄧州)

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各種利益矛盾相互交織。這就需要領導干部暢通渠道,給群眾順怨氣、鼓心氣。

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利用手機、網絡、熱線、座談等各種渠道開通民意「直通車」,真正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問效于民,使各項決策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需要。

暢通干群聯系渠道。真正撲子、放下架子,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民聲、征求民意,並及時廣泛地宣傳上級精神、相關政策、民生工程進展等,讓群眾知曉黨委和政府在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從而搭建起干群「連心橋」。

暢通矛盾化解渠道。廣泛听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向他們提供相關法律、政策咨詢和救助援助,做好群眾的思想疏導工作,協調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真正起到社會「穩壓器」的作用。

13、把情況說夠、道理說透——馮貴雨(山東鄒城)

有的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時,會要求工作人員不要對群眾做過多解釋。他們之所以如此,可能出于以下幾種考慮︰一是擔心工作人員吃不透上級精神,辭不達意誤導群眾;二是怕群眾不理解,過多解釋不利于工作開展;三是忽視群眾的知情權,認為群眾無須了解;四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群眾,想問題、辦事情不考慮群眾的意願和感受。

不管出于哪種考慮,這種要求都是不對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把人民群眾的意願上升為國家意志,再依靠人民群眾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下去,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如果不堅持這樣做,就會危害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損害黨群、干群關系。所以,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對人民群眾把情況說夠、道理說透,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進而凝聚起推動工作、發展事業的強大力量。

14、充實任前公示的內容——楊越(陝西寶雞)

有的領導干部任前公示的內容過于簡單,人們難以從中了解擬提拔人選的工作實績、履職得失、工作作風、被組織提名理由等情況,因而難以起到任前公示的作用,有人甚至會因此質疑黨組織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

擴大和保障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在干部選拔任用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不斷提高干部群眾對組織工作的滿意度和選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我們堅持改革創新精神,豐富和充實領導干部任前公示的內容,進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干部選拔工作的情況,並對公眾的質疑迅速、主動、恰當地作出回應。

15、領導干部應「善退」——吳黎宏(江西南昌)

干部隊伍新陳代謝、領導班子新老交替是客觀規律,也是黨和國家事業薪火相傳、不斷發展的需要。能否做到「善退」,是檢驗領導干部黨性原則和思想修養的試金石。

正確自我評價。對于進退留轉的預期,應當基于對自己的正確認識。領導干部在進行自我評價時,應多和賢者、能者比,看清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從而正確認識自己、看待別人,並在此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位置。

淡化「官」念。權力是領導干部服務人民的手段,而不是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私利的工具。領導干部無論進退留轉,都需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和榮辱觀,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促進事業發展和為人民謀利益上。

心胸豁達。對待名利得失應心態平和、進退從容,懂得放棄、善于放棄,在放棄中擺月兌平庸、調整思路、積蓄力量。

退而有為。領導干部退出了領導崗位,但政治覺悟不能退、精神追求不能退、模範作用不能退、清正廉潔的形象不能退,應努力做到退位不褪色、退位仍有為。

16、傳好「接力棒」——柏建全(山東桓台)

換屆如同接力賽,「接棒」固然重要,但「傳棒」的心態與舉措也不能小覷。如何傳好「接力棒」,使換屆換出生機、換出活力?這是對相關領導干部素質能力的一次大檢驗。

思想不能倦怠。當下,有的領導干部眼看換屆日期逼近,對自己的進退留轉心里無底。越是這個時候越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展現自己的境界、表達自己的追求。

精力不能渙散。風清氣正的換屆環境為民心所向,但現實中還是有心存雜念的領導干部。這樣的領導干部應摒棄私心雜念,以「將軍趕路,不追小兔」的心態與「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工作’不放松」的姿態,集中精力、抖擻精神謀發展、促發展。

工作不能停擺。在換屆過程中,有的領導干部怕影響升遷而不敢做事,因此「隔‘屆’觀火」,當「局外人」;有的領導干部怕白耗心血、當了「人梯」,而不願做事。這些領導干部的「病灶」在于責任不敢擔當、「官德」缺失嚴重。根除「病灶」,應把自己看做歷史的人,把換屆當「分號」,傳好事業發展的接力棒。

17、交接「教訓」當提倡——廖雙河徐良干(湖北通山)

一位領導干部在離任前的交接會上,把自己任職期間工作上的失誤、教訓和問題詳細地列了一個清單,交給繼任的領導干部,提醒他注意。這一舉動贏得了大家的贊許。

領導干部離任前向繼任者交什麼、怎麼交,看似小事,實則反映了一個領導干部道德境界的高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任領導干部向繼任者交待自己工作上的經驗、體會,的確必要;而在交「成績」的同時也能交「教訓」,更為難能可貴。這是因為,交「教訓」有利于繼任者少走彎路,及時進入角色,客觀認識工作現狀;可以幫助繼任者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離任的領導干部勇于向繼任者交「教訓」,不僅體現出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而且顯示出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18、防止「一抬,問題出來」——李名志(湖北十堰)

有的領導干部工作崗位剛剛變動不久,*問題馬上就暴露了出來,這一現象被群眾形象地總結為「一抬,問題出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雖然這樣的領導干部劣跡斑斑,但因其在任職崗位上手中握有實權,群眾擔心遭到打擊報復而不敢舉報,而且這樣的領導干部往往會精心編織「關系網」來保護自己。一旦其工作崗位發生變動,「關系網」就會出現漏洞,就容易東窗事發。

「一抬,問題出來」,反映出一些部門和單位對領導干部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管理和監督存在漏洞。應進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尤其是加大對領導干部的輪崗交流力度,定期對領導干部實行經濟責任審計。通過健全體制、機制和管理制度,使「一抬」和「不抬」的*分子都「伸手必被捉」。

19、突出「三新」——秦利(北京)

《從怎麼看到怎麼辦》一書,緊跟時代和實踐的發展,順應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在普及科學理論、回答熱點問題、凝聚社會共識等方面發揮了很好作用,是理論大眾化的榜樣。

話題新。同前幾年「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一樣,該書抓的都是老百姓非常關注的話題,既貼近實際,又非常新鮮,真正把黨的科學理論與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結合起來了。

形式新。理論怎樣講才能引起老百姓的關注?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創新形式。該書堅持用符合大眾思維方式、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語言講看法、談辦法,編排新穎,圖文並茂,讓人愛看。

語言新。通俗化不是庸俗化。該書注重說群眾想說的話、說老百姓听得懂的話,文風清新、語言活潑,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提升了大眾化的科學品質與學術含量。

20、把準「二拍」——周行君(上海)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也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從怎麼看到怎麼辦》一書把準了「二拍」,是理論宣傳貼近群眾的佳作。

把準時代發展的節拍。該書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既有利于人們客觀理性地認識這些問題,也有利于人們進一步拓寬破解這些問題的思路。

把準群眾需求的節拍。該書選擇保持物價穩定、解決看病難等當前人民群眾關注的民生熱點問題,既講清怎麼看,又說明怎麼辦,答了疑、解了惑,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21、講好「三言」——張海燕(上海)

理論宣傳既要有深度、有力度,也要重視群眾的接受度。《從怎麼看到怎麼辦》一書,注重講好「三言」,使黨的科學理論和百姓的心貼得更近了。

講通俗的「明言」。讓人民群眾掌握理論,就要讓理論變得通俗易懂、生動形象,避免含混晦澀、故弄玄虛。該書用「物價穩,人心才穩、社會才穩」概括控制通脹的重要意義,簡潔明了。

講精煉的「短言」。語言簡明扼要、朗朗上口,理論宣傳才能深入人心、膾炙人口。該書中讓勞動者「鼓腰包」這三個字簡短、生動、樸實,黨和政府提高群眾勞動報酬的決心由此躍然紙上。

講實用的「直言」。宣傳理論,目的不僅在于讓群眾知道怎麼看,而且在于讓群眾知道怎麼辦。這就需要做到聯系實際、直截了當。該書忠告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不應過早把自己「拴」在房子上,「先租後買、先小後大」未嘗不是好選擇,是真言也是諍言,很有針對性。

22、說好「四話」——石小嬌(湖南長沙)

在語言風格上,《從怎麼看到怎麼辦》注重說好群眾愛听、易懂的四種話,很有親和力和感染力。

說好「中國話」。「實事求是」、「和諧社會」、「執政為民」等等體現*主義科學理論精髓的地道的「中國話」,為群眾所喜聞樂見。該書的闡述既注重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又不乏時代氣息,令人印象深刻。

說好「通俗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和傳播深刻的理論,前輩給我們樹立了典範。比如,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等論述廣為流傳;*同志關于「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等觀點膾炙人口。該書秉承這一風格,通過運用生動通俗的比喻把理論形象地傳遞給了老百姓。

說好「家常話」。該書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大敘事轉化為群眾的日常生活敘事,在與群眾拉家常中使黨的科學理論慢慢進入群眾的心中。

說好「大白話」。該書著力將相對深奧的理論轉化為「大白話」,如「加大投入,讓培訓‘不差錢’」、「對*分子‘露頭即打’」等。努力說好群眾喜歡听、听得懂的大白話,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體現,是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體現。

23、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全民素質——周永紅(廣西南寧)

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在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需要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為前提。發揮文化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中的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培養國民的高尚品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有利于培養國民的高尚品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培育國民的健康心態。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建設和諧文化,有利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成功和榮譽,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實現身心和諧、人際和諧、人與自然和諧。

強化國民的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應廣泛開展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以思想不斷解放推動事業持續發展,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24、提高文化品位改進文化服務——王平君(浙江台州)

推動基層文化繁榮發展,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推動基層文化繁榮發展,既需要在提高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又需要在提供文化服務上求改進。當前,應注意在以下幾方面著力。

豐富基層文化內涵。優秀傳統文化是千百年來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已成為人民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中,必須以*主義為指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基層文化的內涵更加健康豐富。

提高基層文化品位。基層文化生活包羅萬象,百姓日常生活的習俗禮儀是一個重要內容。如婚嫁、慶生時的習俗禮儀等,既傳達著對待生命、生活的責任,又彰顯著對生命、生活的熱愛。因此,在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中,應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與時俱進地對傳統習俗禮儀進行改造、提升,革除陳規陋習,豐富文化內涵,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加強基層文化服務。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文化服務,需要多方面的支撐。其中,科技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能使文化交流更加順暢便捷,使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升。因此,在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中應注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使人民群眾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25、研究心理需求回應人民期待——王建芳(廣東廣州)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提出,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當前,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新態勢,面對部隊廣大官兵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應努力研究官兵心理、反映官兵訴求、回應官兵期待,加強部隊文化建設,不斷滿足廣大官兵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文化精品,做好精神大餐。緊貼時代發展要求、軍隊使命任務、官兵思想實際,挖掘軍隊發展史中的豐富文化資源,打造具有軍旅特色的文化藝術精品,為官兵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用好新興媒體,滿足多樣需求。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提供更多更好軍營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推動優秀文化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積極建設「軍營網絡課堂」,鼓勵官兵開展軍旅短信格言創作、軍營DV動漫制作等活動,使新興媒體成為傳播先進文化、豐富官兵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平台。

集中群眾智慧,激發創造潛能。部隊文化建設的服務對象是官兵,主體也是官兵。應拓寬面向基層、為兵服務的渠道,引導官兵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深入挖掘身邊素材,開展「多彩軍營」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做到兵話兵趣、兵述兵情、兵唱兵歌、兵演兵劇,依靠廣大官兵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部隊文化繁榮發展。

26、換屆防「渙散」——廖雙河徐良干(湖北通山)

以往,個別縣鄉領導班子在換屆前後曾經出現過不同程度的「渙散」現象,主要表現有︰一是投機取巧求升遷。有的干部為了達到升職晉級的目的,或者月兌離實際、違反政策突擊上項目,或者移花接木、弄虛作假制造「盆景政績」,挖空心思為自己臉上貼金。二是敷衍應付守攤子。有的干部對去留進退心里無底,便得過且過,工作無計劃,遇事繞道走,一切只等換屆後再說。三是籠絡人心保官位。有的干部為保住官位,寧肯放棄原則也不願得罪人,常用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四是渾水模魚謀私利。有的干部任職多年、年齡到「杠」,感到大權即將旁落,便利用人事安排、濫發獎金、亂報發票等方式以權謀私。五是另搞一套變招數。換屆後,有的新領導為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或高人一籌,不惜全盤否定前任的思路和部署,另搞一套,勞民傷財。

換屆前後的這些「渙散」現象,是宗旨意識、黨性修養不強和私欲過重、作風漂浮的反映。如何做到換屆不「渙散」?關鍵在于,黨組織要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原則,嚴格按照制度和程序辦事,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搞好監督管理;黨員干部則應提高認識、加強修養、擺正心態,真正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增強自身免疫力。

27、既選優又汰劣——岳光東(山東昌邑)

確保領導班子換屆工作順利進行,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健康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順利實現。做好換屆工作,需要既選優又汰劣,讓干部「七上八下」。

選優,就是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標準,將以下七種干部選拔上來︰公僕式——視群眾利益大于天,耐心傾听群眾訴求,誠心解決群眾困難;泥腿式——長期扎根基層,熟悉基層情況,處理棘手問題的能力較強;拓荒式——具備開拓精神,在工作中能夠大膽探索、攻堅克難,開創新局面;黃牛式——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利益的得失;包公式——堅持原則、秉公用權,走得直,行得正;擔當式——敢作敢當,遇到問題不逃避,出現過錯不推諉;大度式——正確對待和虛心听取他人的批評,不斷改進工作、完善自我。

汰劣,就是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把以下八類干部淘汰出去。貪婪官——視權力為發家致富的工具,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懶散官——不推不動,頭腦不轉動,手腳不勤快;吹捧官——缺乏真才實學、擅長花言巧語,不能腳踏實地干事;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昏庸官——忽視學習、知識匱乏,遇事沒主意、瞎指揮;扯皮官——把自己當做局外人,尸位素餐,將責任推得一干二淨,生怕*上身;夜郎官——自傲自大,看不清自身的不足,稍有成績就沾沾自喜、手舞足蹈;花瓶官——作秀功夫不得了,動手能力卻很差。

28、群眾需要「大棚式」干部——李炳孝(雲南師宗)

農業大棚是幫助農民抵御自然災害、實現增產增收的重要設施,深受農民歡迎。就像農作物需要農業大棚一樣,人民群眾需要「大棚式」干部。

「大棚式」干部大致有這樣三個特征︰一是能夠遮風擋雨、防寒保暖。農業大棚的基本功能是為農作物遮風擋雨、防寒保暖;「大棚式」干部則致力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讓他們免受饑寒之苦。二是能夠因時制宜、迎難而上。農業大棚能夠抵御惡劣環境和氣候的影響,促進農作物生長,達到增產穩產的目的;「大棚式」干部則能夠適應時代和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為群眾排憂解難,幫助群眾安居樂業。三是能夠與時俱進、銳意創新。農業大棚正在從普通大棚向溫室大棚過渡,並逐漸向智能大棚發展;「大棚式」干部則善于學習、勤于思考,不斷用先進知識武裝自己,提高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29、善用「三件寶」——李炳孝(雲南師宗)

一位鄉鎮領導干部說過︰「只有落後的干部,沒有落後的群眾。在農村,做好群眾工作關鍵要有並且善用‘三件寶’︰雨衣、手電筒、水鞋」。意思是說,做好農村群眾工作須深入群眾——善用雨衣,刮風下雨也能走村入戶;善用手電筒,白天群眾下田干活找不著人,就晚上帶著手電筒去;善用水鞋,因為下雨天穿著皮鞋進村入戶自己要吃苦頭。

時代在發展,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在變,但群眾盼望國富民安、社會和諧的心願永遠不會變,誰為群眾真心實意辦實事、謀幸福,群眾就真心實意地擁護誰、支持誰這條干群關系的「鐵律」沒有變。所以,在做好群眾工作的問題上,需要變的是開展工作、服務群眾的方式和手段,不能變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的優良作風。

30、創新化解矛盾的思路——韋生彬(貴州遵義)

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創新化解矛盾的思路和方法。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不僅有助于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和公益事業發展,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有助于推動人民群眾形成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態,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從源頭上減少各種矛盾的發生。

把握規律,措施得當。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表現形態多種多樣,必須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加以解決。只有認真研究和正確把握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和規律,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解決矛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和諧。

齊抓共管,群策群力。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應健全機制,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注重依靠群眾的力量,不斷創新群眾參與的方式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領導干部應發揮好指導、組織、協調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六、身不離基層心不離群眾

作者︰京平

當前,新聞戰線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正逐步走向高潮,記者下基層的身影多了,版面上來自基層的聲音多了;記者貼近群眾的距離近了,版面上真切感人的報道多了;記者踐行的感悟深了,版面上打動人心、發人深思的作品多了。老百姓高興了,直說「真沒想到」,記者受到了鍛煉,直說「真沒想到」。

「真沒想到」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有些媒體忘卻了、忽視了新聞的源頭在基層、鮮活的新聞在廣大群眾生活實踐中這一新聞工作者的本職。不出家門、不下基層、不到現場,就無法了解國情、社情和民情,就無法感受到社會的發展變化、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和各種訴求,就無法寫出真實感人的報道,就無法向讀者、听眾傳遞真實的聲音,記者和群眾的關系疏遠了、陌生了,報道虛假空洞,群眾反映強烈。這樣的記者有違記者的本分,有損記者的聲譽。

做一名合格的記者就要追求「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鐵肩是在基層實踐中磨出來的,妙筆是從群眾語言中練就的。如果沒有歷時10個月、行程4000余里的西部之行,範長江就不會寫出中國新聞史上著名的通訊集《中國的西北角》;如果沒有深入基層的扎實采訪,就不會有通訊主角和作者同時齊名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一傳世佳作;如果沒有對農村形勢的深入調查,就不會有範敬宜的《莫把「開頭」當「過頭」》這一在歷史關鍵時刻起到「定音」效果的名篇。

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新一代的年輕記者更應該奮起直追,走向基層、走向百姓。「不到現場見到那個人、看到他的生活、听到他說的話,寫出的東西必定是干澀的」、「如果不到基層去,不走近百姓生活,冷暖不相知,新聞稿件無疑會缺乏真情實感、通篇冷硬文字」、「新聞工作者要有行萬里路、訪百家人的實踐能力……如此寫出的新聞報道才不會是無病申吟,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些年輕記者們走向基層的深切感悟,讓我們看到了「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初步效果,更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曾經有人這樣形容全國著名勞模申紀蘭︰手不離勞動,身不離西溝,心不離群眾。仿造此語,我們的新聞工作者應該是︰手不離筆,身不離基層,心不離群眾。通訊再發達、網絡再便利,都只是新聞記者工作的武器,而不是工作的內容和目標。範敬宜曾經說過,做一名合格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除了深入群眾,沒有其他捷徑可走。無論新聞手段如何現代化,都代替不了對國情民情的了解,都離不了對社會實踐的參與。邁開雙腿走下去,放開身心沉下去,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講話,用心做文章,只要身心都深入下去了,每一位記者就會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七、深入群眾比說任何大話都管用

作者︰張慶黎

讓群眾見到黨的干部、听到黨的聲音、感受到黨的溫暖,幫助群眾排憂解難。每一位工作組的同志,都要放下架子、撲子,善始善終地把這項活動搞好,確保「進得去、站得住、受歡迎、見實效」

自治區黨委今年在全區開展創先爭優、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區地縣三級選派12500名黨員、干部進駐1514個村,與當地農牧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些村子都是自然條件艱苦、經濟發展滯後、社會問題集中的地方,其中有的村子區地縣干部來的少,甚至從沒來過。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比說任何大話都管用,工作組到這里來是雪中送炭,不是錦上添花。每一位工作組的同志,都要放下架子、撲子,善始善終地把這項活動搞好,確保「進得去、站得住、受歡迎、見實效」。

工作組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實里做。要盡量擴大面、實現全覆蓋,爭取挨家挨戶走到,要和群眾面對面交流、談心,不留空白。注意傾听不同的聲音,尊重不同的意見,真正把一手材料拿到手。號準群眾思想的脈搏,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尤其是惠民富民政策能入腦、入心,解開群眾思想上的扣子,讓群眾知道惠在何處、惠從何來。

要邊了解情況、邊解決問題。讓群眾見到黨的干部、听到黨的聲音、感受到黨的溫暖,幫助群眾排憂解難。村里的困難有多種,有個人的,也有集體的;既有思想上的,也有經濟上的。通過幫助村里和群眾理清發展思路,讓群眾找到發家致富的路子。要把問題梳梳辮子、排排隊,本著由遠及近,先易後難的原則,能解決的問題盡快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協調相關部門解決,近期解決不了的,要向群眾講清楚,給個說法。

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反分裂和維護穩定是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事情。要鞏固團結和諧,妥善處理矛盾,讓群眾過上安穩日子。要注意幫助村黨支部、村委會健全制度、提高水平。「人無頭不立,鳥無頭不飛」,選好人、用好人十分重要。要利用換屆契機,配好配強村「兩委」班子,讓群眾有主心骨,做事有依靠,給群眾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要把我們黨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和「老西藏精神」發揚光大。工作組的干部凡事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當好群眾的領頭人,就算活動結束後也要常來常往,真正結窮親、走窮親,一如既往地幫助各族群眾建設美好家園、致富奔小康。

八、信訪工作心里要有群眾

作者︰王超

解決信訪問題,必須堅持真理、堅持原則,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敢于踫硬,不怕得罪強勢部門和實權人物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發展各個時期的成功經驗和制勝法寶。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現實的群眾工作。做好信訪工作,心里必須要有群眾。

滿腔熱情。信訪工作是群眾工作的第一線,是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為信訪干部,接觸的大多是社會底層的群眾,不但沒有任何的「好處」,而且每天都要經歷「煩鬧纏」,工作的辛苦和艱難領導不容易看見,工作稍有不慎卻是眾目睽睽。所以,沒有對黨的赤丹忠心,沒有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沒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優秀品質,是不可能做好這項工作的。

一身正氣。信訪工作是地方行政的晴雨表,是檢驗干部的試金石。幾乎所有的信訪問題的背後都是利益問題,而且往往是處于弱勢的一方才來上訪,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解決信訪問題就是同侵犯群眾利益、侵犯弱勢利益的人和事作斗爭,必須堅持真理、堅持原則,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敢于踫硬,不怕得罪強勢部門和實權人物,堅定的維護黨的權威、群眾利益和社會公正。

一股韌勁。信訪工作是磨煉意志的大舞台。信訪問題錯綜復雜、千頭萬緒,有的涉及不同時期的政策調整,有的涉及不同領域的利益糾葛,有的涉及不同階層的矛盾糾紛,作為信訪干部必須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深入研究案情,吃透政策規定,听取各方意見,反復做大量的協調工作,找出符合政策法規,而且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一團和氣。信訪部門是上訪群眾的「出氣筒」。群眾來上訪多少都有些怨氣,有的情緒比較激動,發發牢騷、說點狠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作為信訪干部一定要理解群眾的難處,和顏悅色、耐心說服,及時穩定和化解上訪人的情緒,一張笑臉、一杯熱茶、一個板凳,做群眾的貼心人,使群眾感覺見到了親人、找到了組織,絕不能推諉躲閃,激化矛盾。

滿月復「經綸」。信訪部門是宣傳黨和國家政策方針的傳播站。群眾上訪的過程,也是學習提高、接受教育、增強維權能力的過程,信訪干部要具有較高的政策水平,幫助群眾學習和理解各方面的政策規定,有理有據,以法服人、以理服人;講政策要用群眾語言,通俗易懂,便于接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欣賞評論集錦最新章節 | 欣賞評論集錦全文閱讀 | 欣賞評論集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