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4

作者 ︰ 福字駕馭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道教文化與佛教文化,也構成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思想元素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余秋雨的散文《廬山》則帶我們將目光引向廬山這一具有獨特人文色彩的地域。文章從佛學宗師慧遠和道教宗師陸修靜談起,談了他們對于廬山文化的開創功勞,然後又談到這種在名山中修冶的佛教與道家思想對于孤獨的中國歷史文人在精神上的吸引,陶淵明,李白,白居易,歐陽修,蘇東坡,陸游,唐寅的紛至沓來,都表明著「歷代文人渴望超拔俗世而達到時空溝通的寄托點」在這里的體現。同樣,現代的周作人、林語堂,包括在這里召開許多會議的現代人,也都是借這一塊寶坻來尋找自然風光與精神頤養地。

佛教文化原本是從外國傳過來的一種宗教文化,宗教是人類文化中最富有神異色彩和精神色彩組合的文化組合。是一種思想文化的極致。

它的某種引領人超月兌現實痛苦,尋找來生的烏托邦的麻醉劑作用,也給予中國歷代文人精神家園的建設,作用不小。

所以,在中國古老文化中,它與道教文化一起,讓中國古代文人在現實痛苦中尋求著解月兌的園地,並且能夠在一種夢幻式的囈語中達到了靈魂的解放與輕松愉悅。

所以,在中國古老的文化中,儒、佛、道等思想文化共同組合了中國古老文化的大合唱。形成了中華文化的瑰麗的色彩。

所以在中國歷代文人中,常有人因循著這樣的文化輪回與效應︰在現實生活的挫折以後,一部分人依然執迷不悟地孜孜不倦地尋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重合,一部分人則走向了出家道路,在道家、佛家的宗廟中尋求著精神的安慰。還有一些人則對于現實似乎已經全部看透,思想著在尋找來生中打發自己的余生。還有人在一種幾乎面臨迷惘的境界中尋找著羽化升仙,等等,都形成了中國古老文化的多元。

在余秋雨散文中,對于鬼神文化,也做了一種引渡。

他在《貴池儺》中通過對于在少數民族中出現的「儺」進行了詮釋。

我們這里也不能簡單地將這種具有迷信色彩的文化,視之為迷信,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宗教文化的折射。神,巫,鬼,等在中國歷代文化中也不少見。

是人們在乞求通過一種超月兌自身或者超越自然的力量來幫助人們趕走自己精神上的困惑和畏懼,來達到駕御自然,掌握自己人生的夸大的意識的反映。

這種文化,經過現代文明洗禮的今天,依然被人們所熱衷,除了一種具有功利性的利用以外,還有一種在現代文明中失落了自我以後的原始反歸。

所以作者說︰「儺祭儺戲中,確有許多東西,可以讓我們追索屬于我們的古老靈魂。但是,這種追索的代價,是否過于沉重?」(《貴池儺》)。

他的困惑也正是這種迷茫的再現。

《青雲譜隨想》一篇通過對八大山人朱耷以及徐文長等畫作和身世進行解說,以及後人對他們的崇拜的描述,向我們勾勒了在古代文化中,有一種文化載體——畫所蘊涵的精神。

朱耷乃是明末著名畫家,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後代。他在明朝滅亡以後,過著隱居生活,他的畫表現了一種特別孤傲的情結,據說,他題寫的藝名「八大山人」看上去好象是「生不拜君」的意思。他的花鳥畫「並不具體在影射和對應著什麼人,卻分明有一種遠遠超越自然鳥的功能,與殘山剩水一起指向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徐渭,也叫徐文長,「他實在是一個才華橫溢、具有充分國際可比性的大藝術家,但人間苦難也真是被他嘗盡了。他由超人的清醒而走向孤傲,走向佯狂,直至有時真正的瘋痴。他遭遇過復雜的家庭變故,參加過抗倭斗爭。又惶恐于政治牽連。」還有原濟……

青雲譜道院就生活著這樣的一些人,留下了他們的畫作,孕育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不朽的一頁。他們以自己的獨特的生命要素構件了中國繪畫史上的顯著一章,主要原因在于什麼呢?

這是作者所尋覓的。

而這樣的畫家和畫作在今天卻顯得如同空谷稀音。

這又是什麼原因。

作者通過駐足在此的文字,向我們表述了一種遠離于享受和幸福以及現實政治以後才能夠形成一種苦難境地,而這種境地就是孕育偉大作品的場所。我們也經常有這樣的聞說,諸如歷史上某某政治家,某某統治者,他們並不是沒有才能,而是因為沒有機遇,這種機遇,就是那種置自己于苦難絕地的機遇。所以難有偉大之作,有的也不過是庸庸之筆。比如乾隆皇帝,是一位造詣很深的文學之士,但是,他雖然寫了很多作品,但是沒有一首讓後人傳誦,而李後主,則是一位亡國之君,他的作品也是在遭受亡國慘痛的際遇之後,才奏出了自己人生的最強音。再比如,宋徽宗,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毛詩》中說︰「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而在我們的文學審美標準上,往往悲劇比喜劇更具有感人的力量,更能在文學史上留下動人的篇幅。

余秋雨先生在抒寫《青雲譜隨想》的時候,也許想到了這一些,但是沒有在文章中解釋這種藝術規律。任何偉大作品的產生,是有著諸多的因素,除了個人的修養以及社會因素以外,還有很多不可知的因素,但是,往往某種際遇會帶來不可或缺的成功。

是不是一定在苦難之中就有偉大的作品,而在安樂的境遇中就鮮有力作了,也許是各人的好惡的不同,看法也不同。但是總體是不會變的,我們知道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作品也是完成于他家境沒落以後,個人生活無據的狀態下才成就的,所以才成為一部灼目深遠的不朽之作,讓人們膜拜不已。畫也是一種藝術,也是來源于生活,我國畫作的不朽作品也很多︰不說唐代的韓熙載的宴游,就是吳昌碩諸人也不是在苦難之中孕育偉大不朽的畫作的,所以藝術作品的產生,往往因素很多,成就高低,也受著多種因素的制約。

余秋雨先生在《青雲譜隨想》中只是談了這一種類型。

也許,藝術家中,不同的作品類型,其成功的因素是有所區別的吧。

作者的行蹤來到了蘇州。

蘇州是我國一座非常著名的城市。

人們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里的「蘇」就是蘇州,據說,江蘇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最新章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文閱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