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本民族的屈辱的一頁歷史,這種自傲的心理已經深深地融入到流淌的血液之中,如今他們的頭顱不是已經漸漸抬起來了嗎?一旦強大,大和民族將掀掉騎在頭上的主子——美國人,不惜讓珍珠港的歷史再現。這也許才是真正的日本的文化意識。
實際上,應該看到,大和民族的文化,也是一種中國文化。
不要說,日本人至今在心中認為,他們才是世界的中心,太陽升起的地方。更不要說,他們所認為的,如今的中國應該是日本的領土。這種不屈的靈魂里面——從墓碑中的尊卑有序的座次,難道不是中國封建文化意識的再現嗎?世界的文化,從來不是宣揚那種真正的平等,而是一種弱肉強食,強大的,一切都是正義和真理的化身,弱小的,失敗的,都是屈從于這種貌似平等和正義的不平等、不正義。
實際上,也如同于中國封建時代的「成則王侯敗則賊」的文化意識。
日本人願意從內心里面服輸嗎?大和民族的文化意識,決不可能撤去靖國神社,包括里面所有戰犯的牌位——如果他們勝利了,象如今的美國這麼有智慧地勝利,會遭到他人的指斥嗎?也許,余秋雨沒有想到。
遙遠的絕響
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流傳,經歷了很奇特的現象︰當他的《文化苦旅》,以及《山居筆記》,在出版以後的一段時間內,真可謂是一時洛陽為之紙貴。掀起了一撥又一撥的購買狂潮,而且出現了無數的盜版。
人們紛紛以閱讀他的著作為快樂。
他的歷史散文,那種獨特的筆墨,以及恢弘的風格,在讀者中贏得贊譽,也非偶然的。
這一點,特別是在他的《山居筆記》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山居筆記》本來是作者第二部散文集。後來作者將它與《文化苦旅》合並,構成《新文化苦旅》系列。並對過去的文章做了改動,修正那些被指出有歷史知識瑕疵的地方。
不過,我們這里,依然是對他原版《山居筆記》所進行的閱讀。
我在寫《文化苦旅》評論文字的時候,就覺得,真正顯示作者水平以及思想的,或者用力最深的,恐怕就是這一部《山居筆記》。文集中的《蘇東坡突圍》等一些文章,被許多教材引用,做為中學生閱讀的範文。
在這一部作品集中,一共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序》,第二部分是正文《山居筆記》,第三部分是《依稀心境》。
文集的主要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山居筆記》,其他都是附帶的文章。
在《山居筆記》中,一共有十一篇文章。
他們是《一個王朝的背影》、《流放者的土地》、《脆弱的都城》、《蘇東坡突圍》、《千年庭院》、《抱愧山西》、《鄉關何處》、《天涯故事》、《十萬進士》、《遙遠的絕響》以及《歷史的暗角》等。
余秋雨先生將這一部作品集與《文化苦旅》合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一部作品集也是從文化的角度,來審視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現象,是屬于文化散文系列。
但是,我們卻把它另做分析,是根據作品集的自成體系而言的。
綜觀這十一篇散文。其歷史的厚重感,自然是第一部所不能類比的,其對中國歷史文化現象的解讀與分析,更是達到了一定的深度。那麼,我就從十一個方面來分析這一部作品的內涵。
一個王朝的背影——中國歷史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艱難。
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文化以及習慣和講究。
在中國歷史上,這種文化,有時候,並不是平等的。就如同民族的不平等一樣,在中國封建時代,尤為明顯。
但是,很奇怪的是,中國的封建社會里面,一直是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文化,這一點,無論是煌煌的二十四部歷史巨著,還是朱子百家的經子集,大都是以漢民族語言撰寫的。
當然,並不是說,少數民族沒有自己的語言和作品,有時還比較有成就,但是就是不能與漢民族語言所寫成的作品所抗衡。
所以,漢民族因此形成了非常發達的文化以及思想和文明。
奇怪的並不在這里,而是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封建王朝,並不是漢民族建立的,而是由少數民族領袖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強盛的封建王朝。
有人說,從秦朝開始,(以前的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周不算),中國的封建王朝,後來有前後漢、三國時代的魏、蜀、吳、東、西晉不算,南北朝也不算,五胡亂華時代也不算。後來的隋、唐,五代十國也不算,再後來的南北宋、元、明、清等。一共有十一個統一過的封建王朝。在這十一個封建王朝中,只有漢朝、宋朝和明朝是由漢族人統一和統治的,其他要麼是由混血兒建立的王朝,象隋、唐(具有鮮卑人血統),要麼是標準的其他異族所建立的王朝,如元、清等。這一些少數民族統治者,在取得中原統治權以後,無不羨慕中原的漢文化(盡管這漢文化,也是容納了其他少數民族的一些先進的元素)、從而以漢民族文化作為自己王朝的主要文化以及思想和政治載體。並且長而久之,漸漸地形成了中原漢文化的尊崇地位以及優越感。
所以,在過去的封建時代,不少漢族文人常常認為,即使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但是最後也將喪失自己的民族文化,從而漸漸被漢化。漢民族的這種強大的生命力就這樣突顯出來。
無論是秦,還是隋、唐,乃至元、清,最後都被漢民族同化,其根本則是被漢民族文化所融合。
創造出富有更強生命力的中華民族文化。
清朝本是宋朝時的女真族的後裔。
興起于明末的努爾哈赤的十三騎統一了滿蒙之地,最後戰勝了李自成的農民軍以及張獻忠的起義軍,和明朝余支,建立了大清王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