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其精神和用意無可非議,有些時候是值得人學習的。
但是呢,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他應該知道,年輕人是寫詩的年齡,中年人是寫小說的年齡,,老年人是寫散文的年齡。年輕人就是憑著一腔奔放的激情,才完成了一些讓人熱血沸騰的作品,中年人有了一定的社會閱歷,所以才有生活的積累,去完成小說這樣富有生活積蓄的文學作品。而散文往往是老年人的拿手戲。我們看到的散文,往往應該是一些老到的作家對人生的積澱的總結。所以寫得很是厚重,而不在于語言多麼華麗。這里,我們不禁想到韓寒這一些年輕的作者,你們是處于寫詩的年齡,看了指責巴金、老舍、冰心的作品不耐讀,沒有你們語言出色,完全是沒有進入對文學殿堂的膚淺的看法。年輕人講究語言的華麗,中年人講究語言的厚重,老年人講究語言的散淡。這才是文學創作的人生軌跡。
不要以為老年作家的作品如白開水一般,實際上是我們還沒有靜下心來咂模到其中的韻味。
文學境界中最好的作品,不是華麗的語言的堆砌,而是這種言近旨遠的大家之作,否則是讓人笑話的,不僅讓本國一些文學大師看輕,而會讓一些外國行家里手哂笑。
話回過頭來說余秋雨先生的話,如果認為自己年輕時寫的是幼稚,那麼在世界上不少文學大家,如雪萊、拜倫,他們早就死了,難道他們的作品都是幼稚的嗎?實際上,年輕有年輕的優勢,就是能夠鋒芒畢露,敢于發表自己的對社會和人生獨特(有時候也許是幼稚)的看法。正是著這種不矯揉造作的真情和直率,才打動了讀者的心。
如果以老年人的心態來看自己年輕時的作品,確實是感到有時候是盲動,但是,正是這種盲動才在讀者心里激起了不平凡的漣漪,甚至沖動。
我們不能入「時位之移人」的窠臼。
比如,我們看白居易的作品,他的好作品,確實都是在年輕時候,乃至中年時代完成的,有價值,到了老年,思想蛻化,寫的詩作大都是明哲保身,所以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盡管我的這番話,也許不能左右余秋雨先生改動自己的作品,但是,我們依然要根據他原來的作品來解讀,探詢作者的作品的思想意義。
《蘇東坡突圍》乃是《山居筆記》中寫得比較感人而又深刻、且富有內涵的文化散文。文章主要講述了宋代著名作家蘇東坡在創作《赤壁賦》這篇散文前的一段經歷,反映了中國古代杰出文化遭受到平庸文化圍追堵擊的過程,也就是中國古代文化被平庸文化摧殘的經歷。
我們首先來看《蘇東坡突圍》這篇文章的題目,這個題目表明了什麼呢?說明了蘇東坡處在了一種某一種勢力的包圍之中,要想突擊出來。
我們知道,蘇軾,他寫的文章有很多,他的才華在整個北宋時代,恐怕是無人向及的,當初**將自己的詞《念奴嬌•雪》給了著名詩人柳亞子,柳亞子稱道︰雖蘇、辛不能及也。
這里稱道的蘇、辛,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代表了宋代豪放派一個流派,更主要是這兩個人在我國文學史上以及軍事史上的地位,蘇東坡是文士,而辛棄疾則是文武全能。當然,回過頭來講,將**與蘇東坡、辛棄疾相比,無疑是抬高了**,更是抬高了蘇東坡與辛棄疾。
但是,可以講,蘇東坡在宋代的成就,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他的作品很多,比較著名的是《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散文前後《赤壁賦》。
余秋雨先生選擇了蘇東坡寫《赤壁賦》前的一段經歷來進行了記述。
其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就是發生在詩人身上的一樁公案——烏台詩案。
在宋代,與蘇東坡同時代的有一個著名的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在北宋進行了偉大的改革,被後來的俄羅斯革命領袖列寧贊賞為「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而蘇東坡在王安石改革的問題上,與之有立場的不同。王安石主張訂立一系列的法律制度,通過多向人民收取賦稅,來增強國家的力量,抵御北方的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的滋擾。而蘇東坡覺得,無須進行這一些擾民的變法,只要多節約,少浪費,就可以增強國力了。兩個人在擾民上,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根本點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國家強盛。
實際上,王安石這個人,生活很是簡樸,衣服袖子都是破的,很不象一個堂堂的宋朝丞相,但是這個人改革的志向是堅決的。後來被人們責備為拗相公,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如同電視劇《紅日》里面講的沈軍長—— 驢。
此公死後被封為荊公,所以世稱王荊公。
蘇東坡與王安石的爭執,並沒有表露在兩人關系上,相反,彼此還比較欽佩——在才學上。
但是,他們政治主張的不同,多少為朝臣所知道。
蘇東坡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
這兩句照我們今天來看,完全是寫景的句子,很自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樹的根系很發達,向下延伸,一直到很深的九泉,再也不能彎曲的地方,它只有深藏在地下的龍知道呢!
但是,對于這兩句詩當時不少人就對此大做文章,認為是蘇東坡在詩中發牢騷,既誹謗朝政,也是暗喻皇帝。
有人說,皇帝是飛龍在天,你蘇東坡竟然說皇帝是深埋在地下。還有得了?
我們知道,過去,一向將龍做為皇帝的專稱,就好象朕和寡人是皇帝自稱一樣,你怎麼在這里亂寫亂用呢!
實際上這是發生在宋代的文字獄。可見文字獄不僅是清代獨有,當然後來在我們社會主義時代(*),也發生了大規模的「文字獄」。這一點是後話。**時代,總離不開文字獄。
根據有關資料,為什麼叫烏台呢?因為在漢代御史台靠近山,山上有烏鴉,烏鴉常發出不吉利的聲音。所以被稱為烏台。
當然,僅僅因為這一點還不能扳道蘇東坡。關鍵是,蘇東坡這個人平時也許比較性情,說話沒遮攔,性格粗疏,所以得罪了不少人,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