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18

作者 ︰ 福字駕馭

酒杯,澆自家塊壘。余秋雨先生,五六十歲寫出這樣的在同類散文中的杰出之作,使自己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對世界未來一千年有重大影響的華人,當初,他在四五十歲不到,就成為獲得「全國金鑰匙圖書二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台灣一九九二年最佳讀書人獎」「上海市第二屆文學藝術成果獎」(《文化苦旅》),那時,他才四十六歲!

這樣的成就不讓人羨慕嗎?嫉妒嗎?

我記得,當今著名歌曲作家徐沛東先生在談到世界上某某著名作曲家獲得了奧斯卡獎時,不禁由衷贊嘆︰我們忙到現在,不知什麼時候能夠達到他們那種成就的地步。

如果僅僅是出于這樣的心態,那是沒有厚非的,但是余秋雨先生卻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圍剿,一是檢討出他的作品中有許多歷史硬傷。(其實,他自己在文中講得很清楚,這是寫散文,不是寫論文,盡管如此,他現在也不得不向這種勢力妥協退讓,發出要改寫的聲音,這豈不是喪失了自己早年的斗志和理想)。二是抓他過去在*中的尾巴。

這一點,讓作者很是沒面子。不過,我在四年前讀他的這一篇散文時,寫了這樣的想法,現附在旁邊,供參考︰

「余秋雨為何寫《蘇東坡突圍》,緣由于他遭到了類似的情況,但所幸的是他沒有受到*之獄。余秋雨*的表現是當今不少人引以為有傷他名節的地方。其實,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余秋雨還年輕,懷著滿腔的熱情投入到*的所謂寫作組,寫了一些文章,也是當時忠于**的表現吧,在那種氣候下,無可指責。事過境遷,老抓住小辮子也不是事。怎麼以現在的認識去看余秋雨當時的表現呢?(本人注︰那個時候,1966——1946=20歲,二十歲有什麼過多的心計)至于他現在為何不正面對待那一段,也許,他有顧忌,但無損于他文化散文大師的地位(本人注︰當時這樣講一個四十六歲的人是文化大師,確實是有點夸張,但是感到他文章寫得不俗是真的)試問,今天有哪幾個人的文章寫得讓人感動,從心靈深處產生共鳴,我是不帶任何偏見看此文的,但分明感到文章的內在力量,試問,一個靈魂卑劣的人會造假出這樣憂患意識,悲天憫人之篇嗎?惺惺作態能作此篇嗎?(本人注︰寫于2004年5月8日,那時是本人寫《創造》第二部,這一些文字和思想在《相逢》中出現過)」

千年庭院里面的果實

我們曾經在《中國古代文人的文化苦旅》中討論過有關有關*的問題。

認為這是外來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在中國大地上的一場搏斗。

有人也曾經指責余秋雨在*中的表現問題,認為他是積極鑽營于打砸搶,投身于兩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寫作班,簡稱「梁效」——見沙葉新《「書生」及「梁效」評議》——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178-184頁)寫作組(作者注︰本人昨天寫到《蘇東坡突圍》,談到文字獄,不巧,**主席的兒媳邵華(毛岸青夫人)去世,有點同于馬季去世),在《千年庭院》里面,余秋雨先生寫到自己在*中來到了一個去處,這就是**主席故鄉的湖南省境內的岳麓書院。

在這一篇文章里面,作者對教育的論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對于我國歷史上的教育文化問題,進行了一定意義上的探索。

也許,人們覺得,余秋雨先生的一些失節之處,在于對于*的認識,因為在一些人眼里面,他是受益于*的,因為,他曾經是當年*小組御用寫作班的成員,所以,現在在文章《千年庭院》里面,對于*進行了徹底的否定。

有這樣的話,可能在人們的眼里十分顯眼︰

「歷史上一切否定文化的舉動,總是要靠文化自己來打頭陣,但是按照毫無疑問的邏輯,很快就要否定到打頭陣的人本身。」(《千年庭院》)(上海文匯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次印刷本129頁),在這篇文章里面,作者較詳細地敘述了自己跟隨一些青年學生「大串聯」的經歷,然後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他們沒有書包、沒有老師、沒有課堂,而且將一直沒有下車,不久他們又將被驅趕到上山下鄉的列車上,一去十幾年,依然是沒有書包、沒有老師、沒有課堂,依然被稱之為學生。」(引文同上)

因此也就引出了下面的對于我國歷史上的教育問題的思考。

對于*,從現在角度來看,如果從社會主義革命的角度,我們認為,領導者初衷是健康的,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主席發動*,乃是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紅色革命政權,避免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遭到歷史上李自成農民軍失敗的覆轍。這一點,在他在當年延安整風運動時,閱讀了郭沫若寫的《甲申三百年祭》時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所以他就在革命勝利前,指出,我們有一些人沒有被敵人的槍炮子彈打倒,但是是不是被裹著糖衣炮彈的子彈打倒,就很難說了。因此,他一直帶頭穿著破舊的衣服,非常節儉。

在進入北京城以後,當天津的劉青山、張子善的貪污罪暴露以後,作為革命領袖的**力主「不能因為這兩個人過去功勞大,就減免他們的罪行」,而同意了槍決這兩個貪污犯的決定。

後來,他看到**等人身上滋生了一些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他認為),以及他本人的權威受到了這一些影響,被減弱,于是從主觀和客觀上,力主進行*,從而將**等人從革命的隊伍中清理出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最新章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文閱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