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25

作者 ︰ 福字駕馭

們。

當他,天天說著上海話,「開始把普通話作為交流的基本語言,余姚話退隱得越來越遠,最後已經很難從我口中順暢吐出了。」

他感到「故鄉,就這樣被我丟失了。故鄉,就這樣把我丟失了。」

這種將故鄉的語言視為故鄉的一部分,不要以為是一種自作多情。

當我們看到孟浩然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心里所涌出的依然是對于作者慶幸由于「鄉音無改」的而產生的一種欣喜,但是卻對于由于自己離別故鄉這麼長久,感到了一種多麼深沉的感慨!

這種故鄉情結,也正說明了余秋雨先生對于故鄉的一種極其深重的眷念。

讓他不能忘懷的是,故鄉的一些著名的歷史人物,象王陽明,象黃宗羲,象朱舜水,象嚴子陵。

不要以為這是作者在擺顯自己,以為這是借故鄉名人來抬高自己的身價,不!

這實際上,也是作者故鄉情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我們所能看到的,是這種出自于對故鄉的一種熱切的眷念和無與倫比的禮拜,才會形成的一種不能忘懷故鄉的難以割舍的情懷。

他將這一些文化名人與故鄉聯系在一起,與自己聯系在一起,實則是在說明,作者他自己,在故鄉這一塊博大的土地上顯得多麼渺小,而自己的故鄉是多麼偉大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一種熱切的追蹤。

河姆渡文化,是作者引以為自豪的故鄉的最大的亮點。

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的最歷史的本源之一。

作者將自己尋找故鄉的「鄉關情懷」拓展到尋找人類的「故鄉」的人類整體的「鄉關情懷」上面。在追述自己的故鄉的時候,作者毫不隱晦自己的故鄉在*時代,出現的文化騷亂,這就是*,也許,這是作者站在另一個坐標點上對于這一場文化革命進行的深入的剖析。

認為它是浩劫,是一場災難。所以引得不少人認為他這是一種忘本。

當然,對于*,我們在前面已經進行了論述,但是,由于時間的不同,歷史的角度不同,對于這場運動的反思,已經上升到一種理性的文化反思。

這里不多說。

因為,也許,「時位之移人」。這個「時」,這個「位」,不僅僅是時間跨度,以及自己的地位,而是歷史已經轉換到某一個新的理論的空間,有時候,人的固有的道德已經失靈。已經成了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的笑話。自己的立腳點已經隨著這種新的理論的空間的轉換,而改變了。

有時候,不僅僅是道德。

再回過頭來看。

作者在介紹河姆渡文化的時候,既講述了它在中華民族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位置,也講了它在整個世界的人類發展史上的位置,所以作者由衷地說︰當自己的故鄉成了全民族的故鄉,這種心理滋味是很復雜的,既有榮耀感也有失落感。

當年,自己在上林湖邊揀起來飄滑的碎片,原來就是中華民族的文明的碎片。

當然,在這個碎片上,當年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的文明。還有野蠻!

因為,這一些打碎的已經沉澱在歷史的長河中的碎片,原來完整的時候,在它的容體里面曾經裝載過野蠻——煮食人肉,煮食的是嬰兒。

所以這一些引發了作者對于整個人類的文明的思考。

人類文明,有時候不僅僅是文明,有時候也包含著野蠻和蒙昧。

也許當初的生命的本能,已經將這種野蠻當成了文明,或者將蒙昧當成了文明的進步。

作者說,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對于人類文化和社會發展的三個普遍階梯︰蒙昧——野蠻——文明。我們則以為,有時候,人類並不是不知道什麼叫文明,或者什麼叫野蠻、,或者什麼叫蒙昧,而是已經將野蠻當成了文明,或者蒙昧當成了野蠻。要不然,怎麼會到人類發展到如此文明昌盛的時代,會發生了作者所否定的*呢?發生了如今的世界範圍內恐怖主義的盛行呢?

我們說,恐怖主義者都是野蠻的、蒙昧的嗎?並不如此,也許,他們認為自己的行徑是人類的另一種文明了呢!

作者說︰「從歷史眼光來看,野蠻是人們逃開蒙昧的必由階段,相對于蒙昧是一種進步;但是,野蠻又絕不願意就範于文明,它會回過身與蒙昧結盟,一起來對抗文明。結果,一切文明都會遇到兩種對手的圍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最新章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文閱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