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絕響》這篇文章里面,余秋雨為我們拉開了活躍在魏晉時代的一些*名士的面紗。啟奏了一曲英雄的贊歌。
有人說,我國自從春秋戰國以後,真正稱得上文化繁榮的,思想進步的時代,乃是三國時代。
因為,這個時代,所有的文人可以不受一個王朝或者國家的拘束,他們可以象春秋戰國時代那樣,可以隨意選擇自己的效命的對象。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可以發表任何風格的文章。
很有趣的是,象活躍在蜀國的政治舞台上的諸葛亮,是丞相,但是他的哥哥諸葛瑾,則是東吳的官吏,據說還有一個兄弟,是魏國官員。不要以為,諸葛家族他們在兄弟連手,把持著整個天下,並不如此,他們互相不隸屬,各為其主。有著自己的獨立自由的政治主張和傾向。
在漢魏時代,也涌現了象曹操父子,以及建安風骨的作家。那時候,他們的思想還是比較自由的。因為這是一個風雲際會的英雄時代。
後來,有人把三國時代的英雄稱號落到三個人頭上,這就是曹操、孫權、劉備。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魏晉時代,特別是司馬氏取代魏朝以後,倡行以孝道禮儀治天下。
政治統治非常嚴酷,當時的文人,都對政治非常禁忌,講話時,常常是發言玄遠,空談,而不切入時事和政治,以免被司馬氏政權*。當時的政治統治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是最禁錮的時代,所以才有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借想象之筆,來尋找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世外桃源。以反襯現實社會的黑暗與腐朽。
他這個追求自由的人也曾經因為受不了官場的繁文縟節,不願意卑躬屈膝,阿諛腆面,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就發生在他的身上。
但是,在《遙遠的絕響》里面,陶源明並不是一個英雄,充其量不過是一介名士。
那麼,在那個黑暗時代里面,誰是真正的英雄呢?
這就是阮籍和嵇康。
特別是嵇康。
為什麼這樣的兩個人被作者看成是一個大大的英雄呢?
是不是因為阮籍在游歷河南滎陽廣武山,面對歷史上劉邦和項羽爭霸的古戰場,說了一句「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大大的貶損了大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並且將戰敗的項羽也不放在眼里呢?
在我們的眼楮里面,項羽盡管戰敗了,但是他是一了不起的英雄,雖敗猶榮,而劉邦則是既不能上戰場殺敵,也不能運籌帷幄,更不能管好後勤的無賴。這樣的人盡管戰勝了項羽,但是雖勝了,也不過是流氓皇帝而已,能稱得上英雄嗎?
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的英雄,是欺世盜名的假英雄而已。
那麼,阮籍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呢?
乃是一種在黑暗的時代的飄曳行止。
在那個講究禮教,特別是孝道的時代,晉朝皇帝司馬炎是一個手段很厲害的人,在那個時代,許多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死于非命。
作者向我們列舉了這樣幾位︰
「何宴,玄學的創始人、哲學家、詩人、謀士,被殺;
張華,政治家,詩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殺;
潘岳,與陸機齊名的詩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殺;
謝靈運,中國古代山水詩的鼻祖,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名句活在人們口邊,被殺;
範曄,寫成了煌煌巨著《後漢書》的杰出歷史學家,被殺;
……等等。」
他們都是死于政治上的謀殺。
我記得,有一篇文章叫《陳情表》,是李密寫給當時晉朝皇帝司馬炎的,他極力回絕司馬炎要他作官的要求,但是也不想讓皇帝找到借口,所以在文章中極力渲染自己與祖母的深厚感情,說自己要盡孝道,所以終于打消了司馬炎的要李密做官的願望。
阮籍呢?他的漂亮的行止是什麼呢?
喜歡喝酒,一個人駕著木車游蕩,木車上載著酒,沒有方向地行駛。有時候,還會無緣無故地啞著嗓子自問,號啕大哭。
這在我們一般人眼里,簡直是瘋子和神經病。
第二,亂發議論,面對劉邦和項羽那樣的大英雄,看得如同狗屎一般,豎子,不是狗屎嗎?
到蘇門山上會孫登,傻傻地吹口哨,發出嘯聲,對于孫登,感到相見恨晚。
躲避做官,不成,後來做了司馬昭的官,到山東東平,做了十多天的官,把當地的政治治理得一清二楚,然後一個漂亮的離場,騎著毛驢回來了。
听說北軍的步兵營的倉庫里面存著三百斛酒,于是主動要求作官,為了享用這里的酒。
打破叔嫂不能通話的禮教嚴防,朋友女眷不能見面,鄰里的女子不能直視的規矩,在隔壁酒坊的小媳婦腳邊醉酒睡著了。
為一位兵家女孩死去無緣無故地感動,吊喪。
自己母親去世後,不顧禮法,喝酒吃肉,但是吐血數升。
看不上的人,用白眼視之,等等。
並且,跟比自己小十三歲的嵇康結成知己之交。
嵇康是一個什麼人?
是曹操的嫡孫女婿。
「嵇康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第一等的可愛人物,他雖與阮籍並列,而且又比阮籍年少,但就整體人格論之,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要比阮籍高出許多,盡管他一生一直欽佩著阮籍。」
作者余秋雨這樣說。
(《遙遠的絕響》)
「他的人生主張讓當時的人听了觸目驚心︰‘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完全不理會種種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徹底厭惡官場仕途,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使他心醉神迷的人生境界。這個人生境界的基本內容,是擺月兌約束、回歸自然、享受悠閑。」
(《遙遠的絕響》)。
他行止也很奇特。
一個稀世的大文學家、大藝術家,竟然在一座大城市的附近打鐵!
他的著作有︰《聲無哀樂論》、《太師箴》、《難自然好學論》、《管蔡論》、《明膽論》、《釋私論》、《養生論》和許多美妙的詩歌。
向秀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精通《莊子》,寫有《思舊賦》等許多好文,甘願做嵇康打鐵的下手。還有一大幫朋友,常常在鐵匠爐旁神吹亂侃。
嵇康的相貌堂堂,在《遙遠的絕響》中引了這樣的一段文字︰
「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但是,這樣的一位文學家,藝術家,在當時的司馬氏手下的權貴就是後來率兵討滅西蜀的大將軍鐘會,帶著人馬浩浩蕩蕩地來到嵇康的鐵匠爐邊向他進行拜訪的時候,嵇康不但不理,反而冷冷地丟了一句給悻悻而去的鐘會︰
「何所聞而來?何所聞而去?」
鐘會听了一愣,然後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大大咧咧地得罪了權臣而不以為意。
要知道,鐘會也不是一個無能之輩,後來能夠與鄧艾攻滅西蜀,也不是沒有一點功勞的。但是由于頭腦發熱,竟然中了姜唯的離間之計,要反司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