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46

作者 ︰ 福字駕馭

因此,名譽也就顯示出了一定的差異和等級。

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具有他們的名譽,他們的名譽表現在為人守本分,按照社會的要求去工作,卻做出自己應該的貢獻,他們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為社會和人類延續出合乎社會要求的下一代,如果這樣做,他們就擁有了自己應該具有的所謂清白的名譽。

我們很多人也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名譽圈子里面。

維護著自己的所謂的清清白白的名譽。

這也是一種比較普通和尋常的、低層次的名譽。

所謂高層次的名譽,就是這個人在社會生活中,他們為社會做出了特殊的貢獻,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顯示出了不同尋常的才能,因此,他們擁有了眾人仰望的名譽。

這樣的一些人諸如一些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以及其他階層的杰出人士。

我們很多人在第一層次里面的名譽範圍里面生活,而在第二層次名譽里面生活的人比較少。形成了一個尖端的金字塔形狀。

所謂仰者彌高就是這樣的意思。

這種金字塔結構的名譽形態,促使了第一層次的人,不住地向第二層次的人靠攏,以促使社會的進步以及人類的發展。

因為,某一種程度上,這樣金字塔效應的名譽結構,往往會使得整個社會以及人類都在一種向上進取的向心力作用下,促使人類不斷進步。人類的文明才得以不斷刷新。

正是由于這一點,所以處于第一層次名譽方陣的人永遠不停地向第二層次邁進。

這之間,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與沖突,乃至出現許多為了名譽而發生的不名譽的事情。

我國歷史上,有三種學派對于名譽的追求與淡化名譽起了有機的混合與消解作用。

儒家學派,倡導人們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自己的生活準則。要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積極投身于現實人生,為輔佐國家,濟蒼生作出貢獻。

當然,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建立了不朽的功勛,贏得了很高的社會地位以及名譽。

而取得這樣的名譽的人畢竟很少,所以就形成了名譽的不平衡。從而會激發出人們之間的意氣相爭,乃至為了爭奪這種名譽而互相敵對。

人類正是在這樣的敵對乃至爭奪名譽中,才使得王朝變更,人類社會不斷進步。

而另一種學派,就是道家思想,倡導無為而治。要不名,不功,不實。要人們虛化功業。靜養人生。與世無爭,清淨安享的生活態度,化解了人們在看到他人獲得非同尋常的名譽的時候,以一種心態,就是一切皆空,世間名譽如同浮雲,如同糞土一樣。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也就消融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所以,在歷史上,我們覺得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其實這種消極也在某一種程度上,化解了人類沖突的許多危機,對于保護人類之間的和睦相處,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中國歷史上,許多統治階級,也很明了這種學派以及思想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對于它們的存在並不加以消弭,只有秦始皇和漢武帝才做了不明智的事情,所以秦始皇很快滅亡了秦朝,而漢武帝則幾乎滅亡了漢朝。

至于,還有一種從印度傳過來的佛教,更是倡導人們修來生,講究因果報應等,更是要人們看破紅塵,淡化這種世間的矛盾與糾葛。

在今世不能擁有,就要好好地積善修心,為來世做準備,從而出人頭地。

這種學派,從根本上也是維護了統治階級的利益,穩定了社會的生活,磨合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所以,它傳到中國以後,深受統治者的歡迎。

有許多明智的統治者,看到了它的作用,而大力地推行,稱之為「官禪」;而也有一些統治者只是看到它表面上磨滅了人們的進取心,使社會處于停滯不進的消極方面的作用,而大加撻伐。實際上,這三種學派的力量互相此消彼長,其結果使中國的古老文明和文化得以不斷地保存和進步,從而完整地延續了中國古老的文明。

中國的古老哲學辯證法,講出了它的精粹,名,就是不名,實在是很有見地的深刻的思想。

這個道理看清了,我們再來看余秋雨講的有關事情。

他在《名譽的等級》里面,談到自己在做學校工作時曾不止一次處理過學生宿舍打架事件,以及教師之間的積年陳怨。

實際上,這種乃是在第一層次名譽的範圍內發生的事情,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平常的名譽,而不惜互相沖突,看起來,有時候簡直是不值一提,很是可笑,不是嗎?站在一定的高處來看,這種人與人的爭斗與螞蟻尋食爭斗有什麼不一樣呢?所以作者說︰「在很低的方位上爭奪名譽,其實是在爭奪不名譽。」它還沒有進步到從第一名譽方陣轉向第二名譽方陣,太有點不可思議了。

太不值一提了。

如果說由第一名譽方陣轉到第二名譽方陣,那也不過如同螞蟻覓食一樣,有什麼過高估計的呢?

作者說︰「我們一生都在不同的名譽等級里面打轉,要始終清晰地分辨出它們的輕重主次還真不容易。」豈止不容易,有時候簡直是因為迷失了自己而自尋煩惱。

在《榮譽的等級》里面,作者對于舉世公認的不名譽做了世俗的解說。

有四項︰

「一,違背全人類的生存原則,傷害無辜,欺凌眾生,參與黑幫,投靠法西斯,協助侵略者,成了漢奸或其他什麼奸;

二,觸犯普通刑法,如偷盜、詐騙、貪污之類;

三,出賣朋友、背叛友情、忘恩負義——這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發生,因此也最具有廣泛敏感度的不名譽行為;

四,因疾賢妒能而造謠誹謗、制造事端。」(余秋雨《霜冷長河》作家出版社1999年6月北京第1版第5次印刷本103頁)

這里所講的不名譽的行為,實則上乃是在第一方陣里面的普通的名譽範圍。如果觸犯了上面的四項原則,那麼,連普通的名譽也難以保證,更不必說進入第二方陣的名譽範疇了。

一般來說,作為一個公民,一個普通的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乃至立足,就應該要顧及到這四項原則,不可越雷池一步,否則,將連自己基本名譽都不保,陷入一種難以為人的尷尬境地。

當然,對于一些不顧及基本名譽的人來說,他也許會無視這一點。

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對于小毛小賊來說的,古人講,竊銖者賊,竊國者侯。

對于一些在政治舞台翻雲覆雨的人來說,這一些道德簡直是迂腐可笑,世界上哪一個卓越的政治家會受這樣的瑣碎的條條限制呢?當今世界,不是有不少的大國領導人,他們有多少是顧及到這一些原則呢。他們不是妄意操縱人的生死嗎?不是為了本國利益,或者本人的利益,在世界舞台上肆意發動戰爭,置他國領導人于死地簡直易如反掌。這哪一點看出是按照這個準則去行事的呢?他們在國家舞台上縱橫捭闔,玩弄道德條條如破布。用了,在手上抹一抹,不用了,說不定扔到了垃圾堆里面。

所以說,我們講,這是對于第一方陣的人的名譽的一些準則。

不過,一般來說,如果違背了這四項基本準則,即使說一些卓越的政治領導人,在個人道德方面依然會遭到後人的詬責。成了有爭議性的領導人。比如,秦始皇,比如袁世凱,等等,而即使象李世民、朱棣,做出了杰出的歷史貢獻,也被人認為在個人道德上是不完善的。更不要說象希特勒了。

如何修補由于名譽受損而帶來的給自身的污點呢?

作者余秋雨覺得,也有四項基本原則︰

「1,對人類的由衷慈愛——有了這一項,人們可以原諒當事人的其他缺點;

2,在一時不被人們理解而遭受攻擊的時候,繼續為社會的未來作出貢獻;

3,面對世間邪惡,敢于抗爭;

4,勇于維護群體的體面和尊嚴。」(余秋雨《霜冷長河》作家出版社1999年6月北京第1版第5次印刷本104頁)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所有人都是這樣。名譽也是如此。有人說,一個人的毛病就是他的優點。這話怎麼說呢?記得明代著名學者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張岱《瑯嬛文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最新章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文閱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