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47

作者 ︰ 福字駕馭

岳麓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本8頁)。任何人都有他的不足,如果到了一種完善的程度,就已經近偽。被認為是偽君子了。

一個人的名譽也是如此,顯赫的名譽中夾雜了一點不名譽,就如同是太陽中的黑點,人人為之注目,但是人人也為之原諒。

不過,這四項基本原則,也為一些所謂不名譽者指出了一條向善之道,以及改過的機會。人也好,名譽也好,畢竟是越完善越好,盡管這是一種往往難以達到的境界。但是,它也在人們頭頂昭示著一種美麗的光輝。

在一般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于名譽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特別是對于第二方陣里面的名譽,往往是尤其讓人著迷。

記得,在我國著名作家錢鐘書先生,在剖析婚姻于人的關系,打了一個比方,好象是一座城市,城外的人要沖進去,而城內的人要突圍出來。其實,名譽于人也許也有著這樣的關系,這里所講的乃是第二方陣里面的名譽。

沒有取得特大名譽的人,想要擁有這種大的名譽,因為,在人們看來,名和利是聯系在一起的兩個詞,其實則也是如此。因此,在我國古代有這樣的一句話形容世人︰「熙熙而來,皆為利來,熙熙而往,皆為利往。」追名逐利,乃是一個人的本能。

有了名,就有了利,有了大名,就有了非同一般的利。

但是在余秋雨先生看來,這種名利實則乃是一種藩籬羅網,是網住人手腳的桎梏。

不少的人因為身為名譽所困,在這個羅網里面苦苦掙扎了一生一世,想要回歸到無名無欲無利的淡定境界,但是卻不可能。

用一句熟悉的古人詩句來講,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一旦在名利場中染身,要想擺月兌出來,卻非輕而易舉之事。

「上了賊船容易,下賊船卻難」。

當然,這里用上賊船來比喻對名利的追逐似乎不妥當。

作者向我們列舉了宋代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女詩人李清照的有關名譽的故事。

李清照,在我國歷史上,憑著她的卓越的才能,以及出色的詩作,奠定了她非同尋常的詩人地位。

但是,在有關個人名譽問題上,卻使她飽受了終身的困擾與折磨。

我們一般在欣賞她的詩作的時候,特別喜愛她的一首《聲聲慢》作品。

它通過形象的語言將詩人的憔悴與倍遭冷漠、孤寂無依的形象推到了人們面前︰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侯,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我們再去看她對于南宋時代的渡江之恨,所抒發的一種特殊的激越情感的詩作,簡直會感到,詩人的精神世界的反差之大以及精神狀態的高低曲線︰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詩人的精神世界有如此的反差呢?僅僅是因為詩人遭受了失夫之痛嗎?

不僅然,而是因為,在她的一生中經歷了三次有關自己名譽事情的煎熬。

作者余秋雨先生在《關于名譽》中以比較詳細的筆墨敘說了李清照的名譽故事。

第一次對李清照名譽構成折磨的,乃是發生在她父親與公公之間的朝廷黨爭。

她的父親李格非乃是當時因為卷入了被朝廷排斥的「元佑黨人」牽連之中,被罷職遠徙。而當時審理這個案子的乃是她的丈夫的父親趙挺之。

李格非因為受到了朝廷的排斥,而趙挺之去審判他。

這件案子使這樣的一對親家成了案子的對立方。

按照當時的情理,趙挺之審了,乃是維護了朝廷的得勢的黨人,在道義上則使自己陷入了「大義滅親」的境地。如果不審呢,難辭當權派的責備!但會陷入「無情」的聲討撻伐之中。

在「道義」與親情之間,趙廷之審判了自己的親家翁,但是他死後僅僅三天,家產被抄,親屬遭考問,兒子趙明誠被罷官。而在這前,李清照曾親自給公公上書,請求以「人間父子情「為慮,避免干兩敗俱傷的事情。

但是趙挺之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接受兒媳的勸告。

其結果是,讓親家被貶斥,自己後來也在死後被抄家,兒子被罷官,弄得是「大義」被否定(畢竟自己死後就被抄家了,這個行為就是對其「大義」的否定),又失去了「人間父子情」。被世人看成是三翻四覆的小人。作為他的兒媳婦,其間所忍受到羞辱可想而知。

第二件事情,落在她的頭上,就是有人誣陷他的丈夫趙明誠臨死前,將一位探望者送給他鑒賞的玉壺(其實是石壺)托人獻給金國。當時,金、宋之間正在交戰,其丈夫民族氣節被人詬責!李清照為了洗刷這一無端的恥辱,便尾隨逃亡的宋高宗南遷。顛沛流離,吃盡了千辛萬苦,失落了許多所攜文物。這一些文物李清照想將它獻給南宋朝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最新章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文閱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