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49

作者 ︰ 福字駕馭

余秋雨在《什麼最珍貴》以及《舉例李清照》中似乎對于名譽的擁有以及追求談出了自己的看法,當然,作者這里倒不僅僅是在要人們消極地對待名譽,眄視名譽,或者進入虛無的狀態中,而是讓人們如何考慮、如何對待名譽,以及正確地去維護名譽。怎麼樣去避免遭受無端的誹謗與攻擊,使名譽遭受滅頂之災。讓人們不期然而然蒞臨的名譽,因為他人的覬覦與妄揣或者嫉妒等,給擁有者帶來精神上的痛苦以及沉淪。

「名譽上的荒誕性、殘忍性、追逼性、遞進性,以及日常體驗的名譽與終極名譽之間的巨大差異」使人們領受到了那種「名譽上的事情沒有止境,你參破到什麼程度,緊接著就有超過這一高度的騷擾讓你神亂性迷,失去方寸。就象是催逼,又象是驅趕,非把你從安寧自足的景況中驅趕出來不可」。而我們的生活中,對于遭受名譽之困的人「他們大多樂于听點別人的麻煩事罷了,哪里會感同身受地為別人辯誣」?

這一些無疑是作者自己對于自己遭遇的感悟以及通過古人的遭遇的敘說,而在內心深處所形成的強烈的共鳴以及感憤。並得出的對于人生的三味的感慨和領悟。

有些事情,恐怕也不僅僅是屬于作者所僅有的獨特感受,或者僅僅在于名譽圈子里面的感悟,難說,在與名譽有關或者沒有關系的範疇里面沒有這樣的一些參照物。

名譽對于人來說,是不是一種繭呢?是不是人們自作自受的一種作繭自縛的虛無?

古人的論述以及在今天人們眼中依然面臨的有關名譽問題給擁有者帶來的麻煩,使人們想到這一些,包括余秋雨自己。

「盛名之下,其實難富。」人們常常用這樣的一句話來評論那一些已經在名譽第二方陣里面的人的表現。

為什麼會這樣的呢?造成其如此的原因是什麼呢?

余秋雨在《荒蕪的高處》中對此做了一點探詢以及論述。

人一旦出了名以後,特別是出了大名以後,其受到他人的追捧與歡呼是一個方面。當然,有一些人,在這種越來越高亢的追捧聲浪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對自己的清醒的認識,因而也停止了自己前進的腳步。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則是「人們在向名人喝彩、與名人套近乎的同時,往往又保持著潛在的警惕性、監視性乃至否定性,而且名聲越大,這方面的目光就越峻厲,因而產生了‘樓有多高,陰影就有多長’的說法。」

在這種眼光的督促之下,相當一部分名人變得謹小慎微、寡言少語、處處賠笑地過日子。因而造成了人格和個性的萎縮。這樣的人往往多于那些忘乎所以,迷失自己的名人。所以,余秋雨引用了貝多芬在一篇書簡中的話來說明這一點︰「獲得名聲的藝術家常受名聲之苦,使得他們的處女作往往是最高峰。」

這實際上乃是另一種的名人迷失自己的表現。

一個是被自己迷失了,一個是被他人迷失了。所以最終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當初的個性以及激情,所以造成了我們前面講的「盛名之下,其實難富」的結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最新章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文閱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