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53

作者 ︰ 福字駕馭

到智能的境界了。

因此,我們有時候在謠言面前,屢屢地分不清方向,被攪了心中的大局。而出臭招呢!

不要說我們自己這樣的凡夫俗子,就是如英明如漢武帝,依然被太監們散布謠言,殺了自己親身兒子,崇禎皇帝听信讒言,殺了國家棟梁,遭致國破家亡。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隨著作者的文章的思路,去進一步探詢謠言的脈絡。

因為,正如作者所說︰「真正的人文研究似乎不露喜怒之色,其最終結果仍與人間道義有關。」

盡管相場均認為,如果沒有謠言,世間便缺乏了生趣。

好象糞便中沒有蛆蟲,糞便便缺乏了肥效一樣。

不過,作者認為︰「謠言的主要結果使許多人做了壞事,它久而久之會與犯罪結合在一起。」(余秋雨《霜冷長河》)

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目的是促使人類的文明程度的進一步提高,是減少犯罪,減少謠言存在的土壤。

余秋雨先生對于謠言的研究還是很深入的。他將謠言的生命分成了兩種︰一種是造謠,一種是傳謠。

在造謠的機制上,有這樣的幾種人︰

怒氣沖沖的造謠者。

這樣的人,往往是一些對于事實不太清楚,而又顯得自以為是,感到正義在手的人,他們往往是看不慣或者不滿意一些人或者事實。而信口開河地以理直氣壯的言語,制造出了謠言。

因為這一些人往往又是以正義者的面孔出現,因此,他們的謠言往往具有很大掀動力和鼓惑性。

這種怒氣沖沖的造謠者,有的是出于一種真正的義憤,但是言語模糊,事實不清,所以信口雌黃。但是人們並不以為他們傳遞的是一種謠言。

因為謠言,往往就是在一種朦朦朧朧的語言中繼續傳播的,有時候,在傳遞中,由于言語的差異以及傳遞者的能力以及水平,使謠言變的越來越離譜。有時候達到了造謠者都望塵莫及的地步。

還有一個,就是有意夸大事實真相,或者說,天生具有文學家的辭藻,將小小的事情添油加醬,芝麻大說成了西瓜大。但是,這有些造謠者往往是帶著一種正經的態度來表達謠言的,所以其傳播的力道特別大,影響力乃至破壞性也極大。

作者余秋雨舉了兩個例子︰

一個是在一個大型座談會上听到的前任領導對現任領導的批評和指責。

「我們是堂堂正正的國營企業,但有人當官不到半年就天天與身份不明的美國人泡在一起,搞私下交易。」

這里,當然含有了前任領導對現任領導的不滿意,而要力圖否定現任領導的領導能力,以顯示自己當政時的政績與水平,實則是借壓低現任來抬高自己的一種手段。

在運用的語言上,使用了模糊與夸張的語言,將這個謠言,已經足以顯示出現任領導的丑惡與*。

一個是「堂堂正正」,這個充分張顯自己道德水平與思想觀念的詞語,一個是「天天」這個極具夸張的字眼以及模糊的概念,一個是「泡」,這個極具貶義色彩的詞匯,讓人可以看見現任領導的丑態。一個「私下交易」凸現了現任領導的卑劣的做法。兩者一對比,很顯然,自己與現任領導之間的水平也就顯示出來了。其道德操守也就不可同年而語了。

這種謠言,往往也借助著不少人對現任領導的不滿而紛紛傳揚開來,其效果會越來越大,幾乎使現任領導抬不起頭來。

作者列舉的第二個例子是自己身邊的事實。

有人說,現在世風日下,學生同居成風。

這也是一個捕風捉影的謠言。

余秋雨當時因為自己是主管某所高等院校的校長,便去查點這一句話的事實根據。

結果是︰一個男學生,邀請了自己的女同學來玩,因為學生宿舍沒有多余的凳子,天氣又冷,所以兩個同學靠著牆坐著,將被子蓋在自己的腿上。

還有,我們現在也听到這樣的憤激之言︰現在干部個個貪污*。

這里是不是也有以上所分析的一些因素的謠言呢?

當然,讓作者自己耿耿于懷的是,有人不止一次這樣造謠道︰余秋雨當年參加了梁效寫作組,是四人幫核心干將。

還有現在的謠言︰余秋雨自詡大師。

其實,對于余秋雨被稱為大師,倒不是他的自封,也不是上海某高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最新章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文閱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