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這種嫉妒的心理所造成的罪惡,已經使一切杰出事物不再有一種健康存在的土壤。一切杰出的物象都被帶上懷疑的目光而受到了嚴重的摧殘。一切超出于自己的視線的成功,都沒有了存在的合理性,而是歪門邪道的寄存(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有人會行歪門邪道以取急功近利)。
在這種社會氛圍和眼光中,人們還敢邁出大膽的步伐嗎?還不墨守成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嗎?
在這種社會氛圍和嫉妒的目光中,新生事物還能生長和發育嗎?
社會還能進步嗎?人類還能發展嗎?
這就是由于嫉妒成風而形成的惡性循環所帶來的扼殺一切社會突出物象的毒素。
反觀中國當今現實,充實在市場中的叫人們如何行奸使詐的權謀,如何養晦蹈光的寶典的盛行,難道不是在這種嫉妒心理作崇的下,人們在躲避著成為「出頭椽子」,免使自己成為槍打的「出頭鳥」嗎?在這種龜縮的心理支配下,默念著「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眾,眾必非之」的養生哲學。
魯迅先生說︰在中國「有什麼稍稍顯得突出,就有人拿了長刀來削平它」,這不僅是中國過去的寫照,也是在*以後,以及今天出現「葵花寶典」式的書籍時,依然陰魂不散呢!
這種嫉妒心理,將它歸咎于人性的弱點而加以*,可能還顯不夠,應該要聯系到一定的社會文化的層面來加以分析,過去台灣學者柏揚曾經出過一本書《丑陋的中國人》,乃是既從中國人的人性特點來分析阻遏中國社會進步的一種嘗試,也是從中國固有文化的優劣來剖析這種民族特點的形成,從而造成中國社會停滯發展,讓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走在我們前面的一種反思。
也許,如同魯迅,如同柏楊,余秋雨在這里揭示了嫉妒之惡,特別是在*中的泛濫,是要提醒我們,如何從根本上,從人性的弱點,以及文化層面和社會層面來認識嫉妒對于社會,對于人類自身,對于國家發展,對于文明進步所起的影響。
盡管嫉妒是人類自身都存在的通病,但是,對于這種毛病,並不是沒有任何辦法面對它。就如同是人類身體上所患有的其他毛病一樣,人自身都可以尋找到治療它的藥物。
那麼對于嫉妒這一種毛病,該如何醫治呢?
余秋雨在《關于嫉妒》的《今天的嫉妒》中講到了如今的時代,已經是「我們終于走到了可以向嫉妒發起全面挑戰的時代,然而這也是嫉妒最猖狂的時代」。
人們如何向嫉妒發起全面的挑戰,因為,如今的嫉妒「社會巨大的變革使嫉妒失去了……評判的坐標……于是,嫉妒不再成為有的放矢的殺手,而成了一團陰郁漂浮的雲氣」。
因為,嫉妒總是在尾隨或者叮啄著社會里面的一切杰出而前行的事物,那麼,就讓我們這個社會不住地發展和前進。「嫉妒固然是社會發展的障礙,但是要治它,還得靠社會發展。」讓嫉妒永遠在社會的前進的步伐中,成為無處藏身和存在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