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戴。」
它應該是「兩座雪峰的千年對峙,而不是一束亂藤纏繞樹干。」
關于善良19
余秋雨在《霜冷長河》中研究了有關人性中的一系列弱點以後,再次將筆觸伸向了積澱在人類靈魂深處的另一種本性——善良。
關于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的問題,從古到今,就已經有不少人對此進行了探討。
人類,本來是一個多種性質復合體。
如果說,僅僅以如同過去在兒童時看電影產生的習慣——面對熒幕,指著其中的人,說是好人壞人來談論人類本身,那確實是很淺薄的了。
我們今天已經感覺到,我們的文藝作品已經不再象過去那種的人物類型臉譜化以及單一化。
我們可以看到,文藝作品已經漸漸歸向了生活的真實。
在我們的生活中,人,有時候很難說,他到底是壞人,還是好人。
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人的身上,有時候,好的性質呈現得多一點,而壞的東西表現得多一些。而在另一個時候,則相反。所以,人類就是這樣的復雜。
文藝作品中的人物,類同于生活。
當然,生活中,人的身上,有時候,也呈現著,到底是惡還是善的東西,有時候,善之中包含著惡,惡之中包含著善。
在一個社會里面,如果人們長時間處于一種不好的社會氛圍之中,人們往往在自身中攜帶著大量的惡。比如,丹麥著名的童話大師安徒生的作品《皇帝的新裝》里面,揭露了從社會的各階層的人物,無不被假話包圍,而自己也說著謊話。但是,並不意味著,人人都痛恨真話,而喜歡假話、謊話。當一個小孩說出真話的時候,人們是那麼的歡欣啊!人們終于借孩子的口說出了真話,而感到了揚眉吐氣,感到了猶如從監獄里面得到釋放似的開心。
同樣,在一個嫉妒充斥的社會與時代里面,在一個惡泛濫的時候,人們並沒有泯滅善良——這一人類的本性。只是把它掩藏在心靈深處,掩藏到他人看不見的地方。一旦時機成熟,它就會被人類的良知喚醒,從人們的心靈中大搖大擺地走出來,看看這明媚的天空。
因此,在余秋雨先生論述了人性的弱點嫉妒以後,再也按捺不住地將人的好的本性——善良,提了出來,與人們共同探討它的存在以及存在方式。
他說︰「在黑燈瞎火的恐怖中,人們企盼它的光亮,企盼得如饑似渴、望穿秋水;但當光明降臨的時候,它又被大家遺忘,就象忘掉小學的老師、早年的鄰居,遺忘得合情合理、無怨無悔。」
也許,這就是人類的本性使然。在嚴冬的時候,期盼春天,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則又盼望著夏天,而在夏天到來的時候,則又渴望著秋天。在秋天到來的時候,則又希冀著冬天。人們在黑暗中盼望著光明,在光明中,又希望夾帶一種黑暗。這也許就是人類在人性的多種元素中含有的一種對豐富人性的渴望吧。也許也是屬于一種人性之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