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就情感來說的,不過是人生這口井中的一個因素而已。
還有很多的內涵,在井中,人們還可以看到很多,但是人們不敢看,有時候,如果看多了,往往會被自己的思想以及精神帶來極大的反叛意義上的反芻,更有甚者,會給予這個社會多方面造成很大的沖擊,影響這個社會的穩定性和規範性。所以,有時候,人們不得不裝聾作啞,「人生的問題卻只可作泛論而不能作深究。永遠的啟蒙教,永遠的淺嘗輒止。」
實際上,這也是在于一些封建意識濃厚、*意識淡薄的國度才會有這樣的情形。
在一些崇尚*理念的國家,崇尚思想解放以及人文主義等觀念的世界,人們可以將自己的思想觸覺深入到各個領域,可以沖決許多的觀念的桎梏,做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思考。也可以做出許多驚世駭俗的舉動,畢竟,在那樣的世界里面,人們彼此之間,對于彼此的思想和行為,具有著一種包容性。
這種對于年齡的況味,是不是顯得少一些呢!
在經過前面對于年齡的泛論以後,作者余秋雨開始將筆墨深入到不同年齡段,進行分割性論述。首先是對于青年的論述。
他在論述這一年齡段的人時,采用了一個詞,「陷阱」;這個詞實在是讓人驚悚不已的。
因為,在我們的眼里,青年是一個人人生階段,最美好的季節,是富有朝氣以及充滿生命力的時候,是應該大為歌頌的,即如毛澤東也說︰「青年人好象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
但是,余秋雨卻向這樣的歌頌潑進了一盆冷水。他要人們仔細掂量掂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年輕人。
他分析了為什麼不少人會不知疲倦地歌頌年輕人。他分析有這樣的原因︰
一個是「有一些不負責任的社會活動家和陰險的政客故意設置的計謀,他們對青年的歌頌是以慫恿的方式達到招募的目的。」
在作者看來,年輕人一般來說,熱情有余,血氣方剛,但是沒有社會經驗,所以只能成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槍使和走卒。
也許,在作者認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千百萬紅衛兵在一些人的鼓動之下,去砸爛「四舊」,去為某一些人效力,達到那些藏在背後的政客的陰險目的。
另一個,就是發生在當今世界的恐怖分子,比如塔利班等,都是由一些年輕人組成的隊伍,他們只是成為了槍使,最後成為了犧牲品。
當然,對于年輕人的歌頌,也不是所有人都帶著陰險的目的,有一些老年人是「理性水平不高的老人」,「他們以歌頌來緬懷已逝的歲月,以失落者的身份追尋失落的夢幻」。
不過,無論從什麼樣的角度來看,余秋雨都認為這是一種陷阱。
因為,人生的路只有一條。
走錯了,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可能重新換一種方向,畢竟年齡是不饒人的。
「錯選了一種可能,便失落了其他可能。」
因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由種種社會關系和客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