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94

作者 ︰ 福字駕馭

影響後來的人。這樣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循環。

我們前面列舉了慈禧與光緒的故事,這是中國歷史上面垂簾听政帶來的惡果,但是,是不是所有垂簾都是沒有用呢?孝莊太後與康熙的故事,則又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西方世界,有人說,沒有垂簾听政,但是,這很難說,比如,布什在台上的時候,他的老子會不給他指點嗎?奧巴馬上台了,他不是還有很年老的拜登嗎?還有議會,以及新聞輿論,這一些就是屬于垂簾听政的形式。

只不過做法與中國不同而已,但是實質是一樣的。

所以,中國的社會,老年人,有志向者可以去幫助年輕人在「不要驅使,不要強求」的情況下,去東鱗西爪地神龍見首不見尾地指點一兩下。不過,用不著花費過多的精力,否則,將嚴重影響老年人的頤養天年,並且有喧賓奪主之嫌,出了力還招人罵,不是如黃佐臨引用的蕭伯納的話「他們罵了,罵些什麼?讓他們罵去!」來為老年人壯聲勢,以幫助余秋雨度難關。

老年人的滋味,最後就是人生的謝幕——就是接受死亡,寫滿人生的記錄。

因為,沒有死亡的人生,不是完全的人生。任何人都要接受這一洗禮。

有些老年人很放不開,對于死亡感到恐懼不已。我記得,在對待死亡問題上,有人說過,窮人不怕死亡,而富人眷念人生,為什麼呢?因為,窮人在世,都是生不如死,他期盼著通過死亡來解月兌自己的苦難,但是,自殺不行,要被人罵,所以當死亡自然來臨的時候,他會感到滿足。而富人呢,特別是過去一些具有終身制的官員(現在已經沒有了),他在世的時候,享受著榮華富貴,害怕死亡的降臨。

對于死亡,作者引用羅素的話說︰「生命是一條江,發源于遠處,蜿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時代,中游是中年時代,晚年是下游時代。」死亡就是讓人生這一生命個體匯入大海。

對于死亡,從過去到現在,人類通過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很多的理念來讓人們排遣這一際遇對人自身心靈所引起的恐懼。羅素說︰「恐懼是宗教教義的基礎。」(《自然與人》)所以,在中國,或者外國,都通過宗教形式,來減輕人們的心靈恐慌。在佛家里面,說,人不會死,只是靈魂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中國傳統的說法是「歸天」了,就是到天堂里面去了。要人們不要恐懼。而西方,基督教認為,是到上帝那里去了,接受上帝的教育和養育了。所以西方人對于死亡顯得安定從容。

對于現在有一些人來說,特別是不相信宗教的人來說,就說,世界是物質的,人只不過是世界中的一個物質,死亡,是從這個物質轉化為另一物質。整個世界和宇宙都是如此。

可見,人類基本上都是恐懼著死亡,而要擺月兌死亡給人的一些不安定的心理。

實際上,整個人類,應該來說,對于生命的留念,是人的本能,但是要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恐懼也好,歡喜也好,它總是一步一步向你走來,不可避免。關鍵在于想得通與想不通,想得通,安然接受,想不通,就恐懼地面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最新章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文閱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