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索取什麼,或者不索取什麼,你能超出于自然嗎?能夠逃避自然規律的約束嗎?能夠在自然之上長生不老,安享尊榮嗎?不能,無論你索取了多少,都將與自然隨著生老病終而轉換、變化。這就是自然的威力。
所以,他采取了一種明智的態度,與生活講和,在死亡來臨面前,以一種平和的態度結束自己的一切。這也許就是他的精神升華到了一種他人所不能企及的地步。
是他對于生活看得更明了了、透徹了。而不是虛妄的執著,從而給予自己靈魂增添新的不安或者恐懼以及抱怨。
所以,「境界,讓死亡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淨。」(余秋雨《最後的課程》)
余秋雨順著莫里老人的思想,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我們過去的文化所給予人們的引導,是不是存在著誤導和錯誤?
「擁有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復對別人這麼說——別人又反復地對我們這麼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人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
莫里老人認為這是美國教育文化的主要弊病。
余秋雨這樣說。
想反,我們的文化是什麼呢?我們前面講道,我國的儒家文化也含有著這種的思想。
從莫里老人的話里,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文化不鼓勵人們思考真正的大問題。
真正的大問題是什麼?我們現在又在圍繞著什麼問題在進行的呢?
真正的大問題,就是在于疏離盲目的物質追求,遠離這種不切合自己實際需要的東西。
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誘導下,引導人們關注的乃是一種一大堆實利瑣事。「上學、考試、就業、升遷、賺錢、結婚、貸款、抵押、買車、買房、裝修……層層疊疊,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
結果,這樣的生活目標,變成了人們捆住了自己手腳的繭子。使人類自身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按照自己固有的意志在支配自己的一切,從而看上去讓人們風光十面的樣子,實際上乃是一種違背了本人內心自由意志的展示。
因為,我們人類,並不是僅僅為了鑽進一種窠臼中生存的。人的本意是要在這個世界上面「確立對社會的責任和對他人的關愛等等。」「人生最重要的學會如何施愛于人,並去接受愛。」但是,現在的文化中一些誤導因素,是我們已經失去了支配自己的愛心的時間,人們已經沒有時間去建立自己的愛心和愛的機制。人們只是在個人的思想和生活圈子里面如何營構自己的物質的、精神的、自私的、權勢的等等圈子。自我成了主宰自己思想和精神的一切,因而更沒有時間去關愛別人。所以美國的文化以及中國的文化的畸形,是建立了個人的自私的特點,而沒有將人類從自身的自私中解放出來,去建立人類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