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故去的老友。
在他自己面臨生命結束的時候,他想到了與生活講和這樣的原則和宗旨。
既然如此,自己應該原諒所有的人,「應該原諒別人,也應該原諒自己,至少在今天,不能讓自己在後悔中不可自拔。」魯迅說︰「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也正是講的這個意思。不過,魯迅也說︰「我一個也不原諒。」,也許,魯迅與莫里心里想的不同。其階級立場以及個人心態有區別。
這最後的課程,實際上也是在洗刷他自己靈魂的過程,他也認為,自己即使這樣,也並不意味著自己的污濁已經沒有了,所以在生命的最後一息,他都是在盡力地讓自己在這最後一課中淨化別人的同時,也在淨化自己。
由此可以說,莫里可以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師,正如他在自己的墓碑上面要給自己留下的碑文是︰「一個終身的教師。」當然,並不是講做老師的人就要需要愛心,其他人不需要了;而是說,所有人都應該具有愛心。教師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位手拿教科書宣講的人而已。但是,這樣的手拿教科書的人,已經能夠身先士卒地以身作則,確實從中可以見出莫里人格的魅力。
也許,正是他多年來在作為社會學教授,對于這個社會所做的最後的感悟,因此,他最後的言行升華為一位教師的高尚品德。社會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社會的學問,通過對這個世界的人,其各種心態、思想以及追求的研究和體驗,從而最後悟出了這樣的一個道理︰無論是社會,還是人類,只有懷有愛心,對于這個社會擔當起自己的責任,才能使一個人走向正當的途徑,才能使人類的文化思想走上正途,才能有助于人類向著健康的道路邁進,也才能使人類的文化向著有益于人類自身的發展方向邁進。否則,將會使人類走向死胡同。如果,人類都在充滿自私的火藥味的相處,空間將越來越狹隘。不過,人類是崇尚競爭,這是激勵人類進步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如果人類因為競爭,將危及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和存在,這種競爭將會使弊大于利的。因為人類首先是存在,然後才是進步,如果連存在都不可能了,那麼進步的意義又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所以,我們就拿中國文化來說,儒家的入世以及競爭的思想也不是一味唱著主角的,有時候,道家的無為,就是在人們看到人類之間出現了生存危機,所以才淡化了這種競爭,讓儒家思想暫時走到一邊,比如我國的漢朝初期以及唐代初期的政治就是如此的。
不過,人類也總不是處于清淨無為的狀態,當社會的發展已經長久地處于停頓時期,也已經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那麼就需要發展。比如,在目前的金融危機以及經濟危機的風潮襲擊到全世界的時候,如果,我們說要大家清淨無為,什麼事情都不干,那麼人類何以自處呢?是不是就回到了那種飲毛茹血的洪荒時代呢?恐怕人類自己也不願意這樣呢。
現在,我們面臨的困惑就是在于,大家會認為這里所講的一切都是紙上談兵,不切合實際的。如果有誰在按照莫里的信條在面對這個世界,將會沒有路可走。因為,大家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拼搏,為子女的上學和就業以及成家在東奔西走。如果說,真的放棄了一切,放棄了競爭,處于清淨無為狀態,會被人斥罵為書呆子,以及不通人情世故的人。這也是由于人們在一種不太正常的文化中浸婬太久了,已經習慣了這種不良的文化的浸染,所以才使得人們感到莫里的話真是如同世外奇音。
不過,也正是這種世外奇音,才讓人們感到了一種親切感,以及久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