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因而就出現了這樣的文字。
這一篇文章緊承著前面的關于綁匪事件而來。
這位高校的教師,他身上反映出來的是不是一種文化犯罪現象,這引起了不少人的異議。
這一位教師的書寫的字條,能夠算得上是一種文化水平嗎?
有人說︰所謂文化的力量,在于整體的整合,在于價值選擇,在于人文方向。
文化細節能不能代表了文化?
這個犯罪分子,是不是代表了文化呢?
其實,我們前面已經就這文化的正義性與邪惡性進行了闡述,我們認為,犯罪分子,不能不說是一種文化的擁有者,不過,他擁有的只不過是文化書寫工具,而不是文化精神!
即使說,也代表了一種文化,那不過是一種邪惡的文化。
如果回到作者所論述的文化定位上來看,這一位綁匪所擁有的只不過是一種技術性的文化細節。
但是,將綁匪拖入文化範圍的乃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習慣。
就是,人們往往將技術性的文化細節和整體性的文化定位混為一談。
作者是對此持否定態度的。
為什麼文化細節會在中國文化中取得如此優越的地位、並成為一個「文化敏感帶」呢?作者的推測是︰「大概是歷代統治者故意要用這種方法把一個個文化人都變成呆子和傻子吧。」其理由是︰「因為只有把大腦消耗在瘋狂的記憶過程和重復的匠藝操作中,才會從根本上消除思考功能和創造功能。」
作者說出這樣的話,確實有一點象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中對于中國古代文化書籍的指責的。
魯迅借狂人的口說出,翻開歷史,里面寫滿了「吃人」二字。
這里,余秋雨將中國歷史上的統治者的心計做了很清楚的剖析,不能不說是一種深刻。
我們說,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之所以能夠取得不同一般的成就,就在于他散文的洞徹歷史文化的深刻性,這一點,有點象魯迅。當然,也具有魯迅文章的熾熱的情感。
「但是,又找不到統治者們實施這一陰謀的可靠證據。」這就是歷史上的封建統治者的狡詐性和高明性所在。
實際上,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統治者,所實行的完全是一種愚民政策,是一種葉公好龍的心術統治,他們怎麼可能讓人民去真正懂得文化以及精神呢?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統治者怎麼可能讓人民成為勞心者,如果這樣,也等于是將自己的統治權奉讓給他人。
余秋雨先生也許對于發生在中國*中的事實,有著一種清醒的記憶,那種「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那種「讀書無用論」的泛濫,也在作者認為,是一種文化浩劫和新的愚民政策。所以,才在他的心靈深處產生了一種詆毀和拒絕。
這種將「技術性的文化細節」與「整體性的文化定位」混為一談,會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書寫和出版工具的變革而消失了呢?
「遺憾的是,情況並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