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很驚訝麼?放心吧,你能領著援兵來我高興還來不及呢。百度搜索更新最快」
看到李書實和馬基一臉吃驚的樣子,張溫那張帥氣儒雅的臉上露出了些許促狹的表情。
當然,馬基和李書實的吃驚是完全不一樣的,畢竟一個和你在一起待了那麼長時間的半大小子突然間成為你必須稍微仰視一下的兩千石官員,最關鍵的是在平日的相處中完全看不出這小子身上有一點高官的氣質,這事擱誰身上估計都要無奈個半天。
不過最讓馬基汗顏的是,剛才自己似乎還不自量力的打算將身邊這個半大小子引薦給張溫,殊不知按照剛才張溫的話來說似乎對方一直待在這長安城內就是為了等這個小子的援軍?
想起了典韋、趙雲等人的身手,馬基覺得或許張車騎守在這里或許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至少馬基覺得自己這麼多年的經歷之中似乎也就傳聞中的那個呂布和張遼能和他們比肩吧。
當然,如果典韋和趙雲馬基的想法的話,估計他們會很不好意思的,雖說經過半年的成長,眾人們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典韋原本粗狂的更多的是在揮霍自己的天賦的進攻逐漸變得細膩起來,原本力量就強過呂布的他在學會使用一些細膩的手法後對于力量的控制明顯比之前更加自如。只不過顯然這比起已經算是童淵的半個弟子的呂布的成長還是要差上不少。
畢竟起點不同,之前的積累也不同,所以導致實力增長後的結果依然差距頗大。
不過好在馬基知道李書實的身份後便直接離開了,畢竟他所清楚的情報李書實同樣清楚,甚至某些情報還是靠李書實的幫助才搜集來,那麼原本主要目的是為張溫提供情報的馬基也就沒有留在這里的必要,這也讓李書實不必再矗立在尷尬的目光之中。
「好了,書實,你也不用站在那里瞎猜,你的事情我是接到了盧子干的信件才知道的,原本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可是這段時間接到朝廷內關于是否重開州牧一事的激烈爭論以及才知道子干兄的眼光確實高明。你既然打算跳出那個漩渦,就安心在我這里吧。那些羌人各個都是好勇斗狠之輩,孫堅、李卓等人雖然並不比輸于對手,可是終究還是少了點,董仲穎那邊我又指揮不動他的那些個驕兵悍將,听子干兄說你麾下頗多將才,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好吧,本來經過陶謙那明目張膽的挖牆腳之後李書實就覺得自己的神經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鍛煉,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這里的張溫似乎更不客氣,仿佛想要將自己的劫似的。請記住我們的
不過顯然李書實的腦筋沒轉過彎來的是,現在顯然不是諸侯討董後各家軍閥格局的時候,現在大家都還生活在名為大漢的同一片天空下,就算是親近如典韋、許褚這樣的猛人從戶籍上來講依然是有著自由身份的大漢公民而非李書實私人的部曲。也就是說如果對方離開李書實的話完全沒有觸犯大漢的任何一條法律,當然在道義上或許會受到某些譴責罷了。
可是這並不想張郃當初那樣選擇與李書實為敵,而是同樣為大漢的邊防出力,更別說身為車騎將軍的張溫看上去前途似乎比李書實這個沒啥背景的小家伙好上不少,于是和李書實的思想完全生活在兩個時期的張溫當然對于挖李書實牆角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或者說在張溫看來,李書實其實應該主動將自己手下的謀臣猛將推薦給自己,這樣才是一種對人才負責的態度,當然李書實自己也能獲得一個發現人才和推薦人才的美名。
所以如果不是前線戰事緊張的話,張溫本來不打算開口要人的,因為這樣一來即使李書實將人才交給張溫多多少少也是落了下乘的,要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士說成搞小團體圖謀不軌的話李書實想要解釋起來也會很麻煩不說,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李書實的仕途。
當然,這些都是張溫的看法,李書實並不清楚,因為他的思想和張溫差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不過就算李書實清楚張溫的想法估計他也不會那麼大度,畢竟他可是很清楚未來的歷史的。
或許李書實應該感到慶幸,他的身邊現在唯一跟著的兩個「手下」一個是作為未婚妻出現的蘇小蘿莉,就算其智比張良,勇賽項羽,張溫也是絕對不敢有非分之想。至于另外一支神神秘秘的羅荷羅大小姐,就連李書實都拿這位大小姐沒什麼辦法,雖說這位大小姐平日里一副平易近人謙謙有禮的模樣,但是就好像蘇小蘿莉抨擊的那樣「骨子里寫著的全是驕傲」,估計就算是大漢朝的皇帝親臨這位大小姐喜歡什麼表情依然會做出什麼樣的表情吧。
這讓他可以放心大膽的拒絕張溫的要求,不過說出的話嘛,那還是要委婉一些的。比如西河雖然剛剛打退了鮮卑人的進攻,可是依然還有不安分的匈奴人和時附時叛的烏丸人,更有一些牆頭草一般的小部落,這些都是不安定因素,需要防備。
啥?您說帶出來的這些人?對不住了,這些不是再下的親衛就是和董卓部下張濟說好前去助戰的兵士。哦,您說您要他們留下啊,怕是不成吧,這樣會引起嘩變的啊……
就這樣,李書實和張溫兩個人饒有興致的扯了半天的皮,當然最終什麼事情也沒有達成。
是的,雖說一開始張溫還抱著說服李書實的想法,不過幾分鐘過後他便放棄了,隨後的時間張溫更多的將心思花在了李書實身邊因為兩個人的爭論而露出饒有興趣表情的兩瓶極品燒酒上,正好這段時間張溫也覺得軍務過于繁忙,能夠放松一下也不錯。
而張溫之所以如此輕易地放棄不單單是因為他是一個心地多麼寬廣的家伙,更多的是因為現實的原因——其一是李書實的借口確實沒什麼問題,雖說隨著和連的戰死以及傳說拓跋部的反叛,鮮卑看上去的的確確是要亂上一陣子,可是誰也不知道新的鮮卑領導人會不會接著為上一代領導人報仇的名頭統和部落然後南下與李書實死磕呢?
這其二嘛,李書實沒有明說,張溫也不願意提及,這已經可以算是朝廷的一個禁忌了。
這個讓張溫不願提及的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董卓董仲穎,從戊己校尉到蜀郡屬國都尉以及並州刺史,董卓一步步聚攏了一批來自于涼州的能征慣戰的兵將,雖然朝廷一次次想要將其與麾下的兵將拆分開來,可是因為西涼的實際情況,導致這一地區武風極盛,可是這卻讓當地的豪強想要在重視詩書的東漢王朝獲得升遷並不容易,所以已經依靠武力獲得了比較顯赫位置的董卓就成了西涼豪強心中家族能夠飛黃騰達的最好依靠,這也使得朝廷的想法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就連冀州慘敗那一次最好的機會也因為西涼的叛亂最終虎頭蛇尾。
有了董卓這個「光輝」的榜樣擺在張溫的面前,你讓他在從李書實這里淘貨豈不是有種欺負老實人的感覺,所以無形之中張溫在氣勢上也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于是最終就演變成了張溫與李書實之間看似激烈其實完全是給李書實增加辯論經驗的扯皮。
「書實,我明白你的難處,你和董仲穎一樣,雖不能說你們沒有學問,但是比起中原的詩書世家而言你們不論是在人脈上還是在學識的掌握上都遜色太多,能夠走到今天的地步都是舍棄了性命搏殺而來,雖然有的時候某些行為看上去令人不齒,不過換一個角度看看你們也是別無選擇的。所以雖然有很多人勸我利用掌管對羌人戰事的機會廢掉董仲穎甚至是你,但是少了你們這樣的武人,我大漢的邊疆難道還能靠一群像我這樣更加擅長讀書的文臣麼?就算出了盧子干、張然明這樣的天才,可是畢竟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啊,所以這些提議都被我壓了下來。仲穎已經那麼大的人了,而且和年齒相當,我也不好說他什麼。對你這個還沒加冠的小鬼我就倚老賣老的說兩句吧,你的某些思想真的很危險,雖然陛下現在很看重于你,你也是個知進退的孩子,但是你要知道,當年淮陰、彭越皆因為擁兵自重而最終埋下禍根,你是個很有天分的孩子,我希望你不要走他們的老路,找時間多看,有好處的。」
看到李書實頗有些震驚的看著他,張溫溫和的笑了笑,接著繼續說道。
「你的人就由你自己指揮好了,只不過現在前方戰事吃緊,你既然不願意給我提供人員上的幫助,那就給我出出主意吧,怎麼說你打了這麼多場仗總不會都像董仲穎那廝一樣兩眼一閉悶頭沖過去一場混戰,能贏就贏,不能贏就輸,而且還能嘰里咕嚕講出一大堆道理吧。」這或許就是張溫的底線了,不過話說回來,這或許也可以說是張溫已經到了快要病急亂投醫的地步了,畢竟現在的局勢可以說是相當的不利,想必張溫的壓力也不會像他表面上表現出來的那麼小吧。
「辦法現在倒是有一個,只不過不是太有把握而已。」
自從李書實從孫堅那里了解到了西北戰事的最新進展,他就私下里與張誨以及曹性等人交換了各自的看法,只不過因為沒有切實的考察過,所以底氣不是很足。
「不管是什麼主意,都可以說出來听听,反正總比兩軍在槐里的頭頂上大眼瞪小眼強。」
看樣子這一次張溫是真的著急了。
p.s.就好像純真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一樣,感覺自己的這本書似乎越寫越沉重了的說,雖然很想讓劇情輕松起來,可是每每寫到所處的背景和那一件件發生的人和事,就覺得鍵盤敲出來的東西會讓自己天天做噩夢,而實際上咱現在的睡眠質量的確在不斷下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死亡、求生,背叛、忠誠,殺戮、救贖,糾結、解月兌,總感覺自己不能將這些式表達出來,或許咱也太過糾結了吧。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或許拋棄無謂的希望反而能夠解月兌吧,哪怕不能回到那個純真的年代也希望能夠重新找回自己最初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