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樞一木匠 第五十七章 統一戰線

作者 ︰ 鳳之翼

讓楊漣去,你這是故意的,還是裝糊涂呀。

內閣的幾位大佬一听這話,鼻子差點沒氣歪了。

楊漣是干什麼,那是東林黨的鐵桿,絕對的虎將,讓他去送死,這幫老狐狸誰肯。

史繼偕馬上說道︰「楊漣雖說清正廉明,素有聲望,但我覺得他並不是最佳的人選。出任封疆,必須要有治理地方的政績,起碼要做過一任知府。楊漣只任過三年縣令,由他巡撫河南,實在不妥。」他的理由雖然牽強,倒還是把楊漣拉了回來,跟著,他又說道︰「放眼京城,既公正廉明,鐵面無私,又聲望頗高,且治理地方實有政績的……」史繼偕說到這,故意頓了頓,半晌才道︰「我倒是想起一人。」

大家都知道他想說的是誰,但還是裝出一副祈盼神情,看向史繼偕。「世程兄,不知你想到的是何人?」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順天府尹岳肅。岳大人青天之名早已傳遍京師,且不畏權貴,正是我等的楷模。而且岳大人在銅仁做知府時,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甚有口碑。由他巡撫河南,豈不是朝廷之幸,萬民之幸。」

史繼偕振振有詞,等他說完,眾人便作出一副豁然開朗的模樣,葉向高連連點頭,說道︰「世程兄說的極是,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岳大人正合適,你們說呢?」

「正是、正是……」「巡撫河南,非岳大人莫屬。」「哪還有比岳大人更合適的人選,由他出任,最好不過。」……

在眾人的一片贊揚聲中,內閣堂而皇之地擬定了由岳肅巡撫河南。等到內閣安靜下來,葉向高淡淡地道︰「既然諸公都認定由岳大人巡撫河南,那咱們這就票擬,明日廷議時呈給皇上。」

章程很快擬定,由岳肅巡撫河南,賑濟災民,監修河工。戶部撥發白銀三十萬兩,直接送往河南布政。

至于說有沒有那麼多銀子,那就是後話,反正先把你人送走再說。

內閣會議結束,馮權匆匆跑到魏忠賢的府邸,把今晚的內閣議定內容詳細跟魏公公講了一遍。魏忠賢听罷,沉思良久,才說道︰「你認為陛下會同意放岳肅離京嗎?」

「差不多,據說災情嚴重,內閣都已經票擬了,想來應該沒有問題。」馮權小心地答道。

「皇上現在一天都離不開岳肅,怎麼可能因為這事,就讓岳肅離京呢。你以為明天葉向高在廷議上提出這事,陛下就會準麼?」魏忠賢露冷冷地說道。

「岳肅那家伙,總是跟咱們做對,要是不放他出去,留在京里實在是礙手礙腳,對咱們沒什麼好處。」馮權恨恨地說道。

「岳肅這人,我現在已經模得差不多了,這人絕對是一個棟梁之材,是一個一心為公的主。雖說總討好皇上,但那是他的高明之處,不像葉向高這幫人,總想著跟皇上爭權柄。讓他們爭,等到岳肅一走,他們的死期也就快到了。這樣,憑葉向高他們,還不可能攆走岳肅,明天廷議的時候,咱們的人也要出點力。到時大家一起附議,希望還大點。只是……」魏忠賢說到這里嘆了口氣,「岳肅到底會不會走,主動權應該是在他自己的手里,一旦他堅決不肯,陛下也不會放行。這樣,你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听完魏忠賢的計策,馮權眼楮一亮,伸出大拇指,說道︰「督公,果然高明。您這是想讓岳肅自己往里面跳。」

次日清早,岳肅前去上朝,他為人低調,所以扈從不多,除了四名轎夫,金蟬、鐵虯之外,就帶著八名順天府的差役。

夏天早上,不少小販已經出攤,多是賣包子、饅頭、豆腐腦、油條、豆漿之類的。

正走著,就听前邊不遠有人操著河南口音說道︰「大爺行行好,我們是從河南逃難來的,已經三天沒吃飯了,您就賞口吃的……」

「我說幾位,我這也是小本生意,買賣也不景氣,你們人這麼多,我哪給得起呀。給你們兩個饅頭,你們再往別家要……」

「多謝、多謝……」

跟著,岳肅又听到吵嚷的聲音,「給我來一口。」「那是人家給我的,你不會去別家要。」……

平日里這條街倒也安靜,從來沒有什麼要飯的出沒,岳肅挑開轎簾一瞧,只見前面竟然有三十多個叫花子在爭搶兩個饅頭。

「落轎。」

岳肅一聲令下,轎夫落下轎子,岳肅指向那些叫花子,說道︰「把他們帶過來。」

有差役答應一聲,上前喊話,將一眾叫花子喊了過來。「都過來、都過來,我家大人有話要對你們說。」

叫花子們一見的身穿公服的衙役,都嚇了一跳,戰戰兢兢地走了過來,到了轎前一起跪下。「草民叩見大老爺。」……

「都起來。」岳肅從轎子里走出,等到叫花子們站起,這才說道︰「听你們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爾等是從哪里來的呀?」

「回大人,小民等是從河南懷慶府溫縣逃難來的。」

黃河決口的事,岳肅身為順天府尹,也略有耳聞,只是這事都是由內閣著手辦理,具體情況,他並不太清楚。當下問道︰「你們那邊現在情形如何?」

「小民們是都住在黃河岸邊,見連日大雨,黃河水勢上漲,便知不好,紛紛逃進縣城。後來大水將河堤沖垮,將所有的田地都給淹了,我等無家可歸,又沒有吃的,無奈之下,只好等到水落之後,沿街乞討,北上逃難,現在具體情況並不太知道,但像我們這樣吃不上飯的百姓是比比皆是,一路之上也看到不少。如我等年輕的,還能逃出來,那些年老的,只能在原地等死……想我那可憐的老母,就是在路上餓死的…….」這難民說著說著,竟然哭了起來。

岳肅見他哭的真切,也有些黯然神傷,說道︰「地方遭災,當地官府理應在第一時間開倉放糧,即便糧食不夠,也要搭設粥棚,暫時安置百姓。你們那里,官府難道坐視不管,任由百姓餓死嗎?」

「粥棚,哪有這等好事呀。我們在溫縣縣城里待了三天,眼瞧著逃到城里的饑民越來越多,也不見縣老爺拿出一粒糧食來。我等也是實在餓的不行,才北上逃難的,若不是萬不得已,誰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呀。」另一個百姓一臉無奈地說到。

岳肅點點頭,語重心長地說道︰「金蟬,買一百個饅頭發給他們。」說完,坐會轎子里。

一听岳肅說賞他們饅頭,這些難民連忙跪下磕頭,「多謝大老爺、多謝大老爺……」

金蟬買來饅頭,發給他們,這些難民各個感激不盡,大口地吃起來,一邊吃,有的甚至流下眼淚。岳肅前去上朝,這些難民等到岳肅走遠,一起走進旁邊的一個胡同里,到了胡同深處,有一個家丁打扮的青年正站在那里等著他們。

青年的臉上盡是微笑,說道︰「你們表現的不錯,這是賞給你們的。」說完,從懷里掏出銅錢,一把一把地撒到地上。

難民們馬上趴在地上瘋搶起來,而青年卻是冷笑,好似看著一群狗在搶食。當他丟出最後一把銅錢後,揚長而去。

「有本出班早奏,無本卷簾退朝。」

朝堂之上,百官山呼萬歲,行禮之後,有太監大聲喊了一嗓子。

這一嗓子喊完,首輔葉向高便站了出來,「臣有本。」

「葉愛卿,有什麼事呀?」高高在上的朱由校開口問道。

「啟稟萬歲,黃河決口,河南大災,布政使鄒佳仁接連上奏,懇請朝廷發銀賑災、重修河工。內閣昨日商議一夜,決定由戶部撥銀三十萬兩,解此燃眉之急。但賑災與重修河工事關重大,朝廷需派一重臣前去主持,不知聖意如何?」葉向高恭聲說道。

「愛卿言之有理,朕準了。但不知內閣可否擬定由哪位眾臣前往河南?」朱由校淡淡地說道。

「內閣以為,所派之人不但要公正無私,而且還有頗具威望,如此重臣,朝內實在不多。我等連夜權衡,最後認為還是順天府尹岳大人最為合適。」葉向高說道。

「讓岳肅去?」原本和顏悅色的朱由校,一听此言,臉色馬上沉了下來。說道︰「滿朝上下這麼多官員,難道只有岳愛卿一個人能做事嗎?」

這話說的略微有點重了,由此不難體現出皇上的不滿。就這麼一個陪自己玩的,你們還打算讓他走,朱木匠哪能願意。

「回陛下。」次輔韓爌馬上站了出來,「岳大人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確是最合適的人選。」

「陛下,岳大人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史繼偕,沈,何宗彥三個內閣成員跟著附和起來。

這幫人都是老油條,對于皇上的問話,絕不作答,只說岳肅最合適。

朝堂上的東林黨人似乎早有默契,他們剛一說完,吏部尚書星也跟著說道︰「陛下,臣也以為岳大人能堪大任,最為合適。」緊跟著,所有東林黨人都接二連三的附和起來。

「岳大人能堪大任,最為合適。」……

一邊的馮權見東林黨全都上陣,他也站了出來,「陛下,岳大人不僅清正廉明,德才兼備,善于治理地方,而且對戶部、工部之事,也懂得許多,此次賑災、重修河工,正是需要岳大人這等能臣前往。還望陛下明鑒。」

朝堂之上,一向東林黨贊成的,閹黨大多反對,或者表示沉默。現在顧秉謙等人看到馮權出頭,贊成東林黨攆走岳肅,是登時會意。

顧秉謙也出班說道︰「陛下,葉首輔、韓次輔所言極是,微臣也贊成岳大人前往河南。」

現在能上朝的諸臣,大多是東林黨和閹黨,剩下的一小部分不是三黨的殘余,就是無黨派人士,這點人雖然看出門道,但卻沒有一個吭聲的。金殿之上,有的只是一片贊成岳肅前往河南的聲音。廟堂之上,難得一次的意見統一,竟然發生在岳肅身上。

習慣了各黨爭執不休了朱由校,還是第一次踫上,這種意見統一的事。雖然他是皇上,可面對這種陣勢,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最後只得看向岳肅,說道︰「岳愛卿,你的意思如何,是否願意前往河南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中樞一木匠最新章節 | 明末中樞一木匠全文閱讀 | 明末中樞一木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