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帝國風雲 正文 第兩百七十一章今上的大戰略

作者 ︰ 猛子

烏骨城位于千山東南麓距離河與鴨鸀水的交匯處大約一百余里距離遼東灣大約兩百余里水陸交通都很方便它不但是高句麗中部重鎮也是高句麗京都平壤的門戶。無彈窗更新快

此城歷史悠久大約建于一千六百余年前。經過一代代高句麗人持之以恆的建設和修繕至今已經成為一座依山傍水方圓近十里的大城其防御系統十分完善由內城、外城、甕城、烽火台和高山哨所組成固若磐石。

前兩次東征帝**隊都未能舀下烏骨城就如遼東城一樣只能重兵包圍以幫助東征主力攻打平壤試圖以攻克高句麗的都城來摧毀整個高句麗王國但兩次均告失敗于是它也就成了橫亙在帝國將士心中的一根無法拔除的「刺」。

龍衛軍在向導的帶領下以急行軍的速度飛奔烏骨城。

烏骨城已經接到帝**隊第三次渡過遼水的消息。這一次高句麗人既沒有第一次听到中土人氣勢洶洶殺來時的恐懼也沒有第二次听到中土人殺來時的憤怒而是絕望無助的絕望。

中土人敗而不餒一次次的殺來非要置高句麗人于死地。雙方的實力根本不在一個等級即便中土人在首戰之中便栽了個「大跟頭」但中土是個巨人一翻身又站了起來愈戰愈勇。而高句麗則國力太弱即便在前兩次較量中它都取得了勝利但它卻為此付出了驚人的代價。今ri的高句麗已經搖搖yu墜、奄奄一息、難以為繼了。

在雙方的戰爭中做為弱勢的高句麗一方它唯一的選擇就是防御就是據城堅守。而由此帶來的損失讓其不堪承受。軍隊、平民和奴隸都擠在一個城池里雖然靠人力和士氣守住了城池但耕種和生產卻驟減甚至停止了。只有消耗沒有產出坐吃山空結果可想而知。帝國第一次和第二次攻擊都失利了丟棄了大量的糧草輜重不過相比高句麗人生活和戰爭所需那點戰利品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根本阻止不了國力的衰敗也阻止不了饑荒的爆發。

假如中土人今年停止攻擊高句麗人就能贏得喘息的時間。然而或許是他們在第一次戰爭中屠殺了幾十萬中土人一度庇護他們的蒼被這種殘忍而血腥的殺戮所震駭再不眷顧他們無論他們怎樣的祈禱和哀嚎。帝國的大軍還是第三次渡過遼水殺了進來。

高句麗人兩年不耕種兩年不放牧兩年都在窮盡一切力量打仗。其造成的直接後果便是大饑荒的全面爆發而全國的大饑荒再加戰爭的第三次來臨。就此把高句麗推進了亡國亡種的絕境。

高句麗人必須生存下去為此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投降。臣服于帝國做藩屬為附庸但令他們絕望的是三年前中土人為什麼要打他們?帝國的皇帝為什麼要傾盡國力起百萬雄師征伐一個本來就臣服于他的番邦小國?帝國會接受他們的投降嗎?

原因無他龐大的中土帝國和小小的番邦高句麗爆發戰場首先便是源自半島緊張的局勢高句麗與百濟、新羅的爭霸戰自高湯、高元父子相繼為高句麗王以來便掀起了一個新的**。半島緊張局勢之所以愈演愈烈其根源則是來自高句麗人的強國夢想。

以高句麗彈丸小國強國的首要之務就是擴張就是拓展疆土而高句麗人若想擴張就必須擊敗百濟和新羅統一半島然後向北征服靺鞨、室韋和契丹三大部落這其中還包括了中土的遼西然後才能在遠東建立一個地域遼闊的新王國。

在高麗王高湯時代也正是中土統一時代鑒于中土統一前後局勢艱難無暇他顧高句麗人乘機開始了擴張。先帝曾指責高句麗「雖稱藩屬誠節未盡……驅逼靺鞨固禁契丹……修理兵器意yu不臧……數遣馬騎殺害邊人……常遣使人密覘前後帝國政治風暴劇烈先是帝國四大權臣之一的虞慶則被先帝找了個借口殺了接著秦王楊俊免官幽禁其背後的崔氏豪門亦受到連累。值此關頭高句麗新王高元卻聯合靺鞨起一萬余騎入侵遼西。先帝大怒以漢王楊諒為元帥總水陸大軍兩路攻擊高句麗。此役因準備不足帝國遠征軍遭遇到了疾病和海風暴最終未能殺進高句麗但高元卻因此探知到了帝國的底線遂自稱「遼東糞土臣子高元」表謝罪逃過了一劫。

從此高元繼續他的強國大業在半島與新羅、百濟作戰在北部則與靺鞨、室韋、契丹合縱連橫甚至還走進了廣袤的大漠與突厥人、鐵勒人結盟意圖利用他們的力量牽制中土帝國繼而給高句麗的擴張贏得時間和空間但高元非常謹慎輕易不敢不觸及帝國的「底線」。

然而不論是大漠的突厥人和鐵勒人還是半島的百濟和新羅包括遠東的靺鞨、室韋和契丹都是中土帝國的藩屬不論是名義的藩屬還是實際的藩屬帝國始終是宗主國。宗主國有它的權力也有它的義務。當百濟、新羅頻頻派遣使者到宗主國奏報半島局勢譴責高句麗人的狼子野心試圖以此來影響

帝國的外交戰略繼而借助強大的帝國打擊高句麗的時候;當契丹人在高句麗人和靺鞨人的聯手威逼下處境艱難不得不向帝國求助的時候;當中土的遼西遭到高句麗人無數次的侵擾苦不堪言的時候;當高句麗人沉浸在自己的夢想里自信心極度膨脹甚至連最基本的藩禮和承諾都不能遵守的時候高句麗便一天天的變成了帝國的「心月復大患」變成了一個潛在的一旦強大起來必將給帝國帶來無窮禍患的番邦一個必須在它強大起來之前予其以毀滅打擊的蠻夷之族。為此做為宗主國的中土帝國必須舀出行動及時予高句麗以嚴懲令其俯首稱臣從而給那些心懷異志的藩屬以告給那個蠢蠢yu動的外族以威懾如此方能為帝國贏得一個穩定的國內外局勢為帝國的統一大業長治久安保駕護航。

開皇十八年的帝國遠征因準備不足導致帝國將士在水陸兩道死傷慘重。高句麗王高元雖然畏懼于帝國的強大而表獻罪但東都和平壤實際心里都清楚這不過是權宜之計。

高句麗人不會放棄強國之路而中土也絕不允許在自己的遠東方向出現強大對手。試想中土一旦被以西突厥、吐谷渾為首的西方強敵被以東.突厥、鐵勒人為首的北方強敵和以高句麗、靺鞨人為首的遠東強敵所包圍陷入三面苦戰的窘境那麼國力必被嚴重消耗帝國必定窘迫不堪中土的統一大業則面臨崩潰之危一旦中土崩裂則必然重演五胡亂華之悲劇。這是中土人所不能接受的事也是東都所不能忍受的局面所以開皇十八年後帝國對高句麗的外交戰略便以「安撫」轉為「打擊」。

今繼承皇統後在政治承繼了先帝的 ng集權制銳意改革在國防則繼承了守外虛內之策改「攻防兼備」為積極進攻不遺余力的要打破四面強敵對中土的威脅而首要目標便是高句麗。

先帝遠征高句麗失利這成了中土恥辱帝國「隱疾」也削弱了帝國對藩屬強虜的威懾力所以能否擊敗高句麗摧毀高句麗崛起遠東的夢想徹底鏟除高句麗對中土的威脅已經關系到了帝國能否重建強大威勢控制四海藩屬的關鍵所在。

為此今首先連通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力求以更快的速度把江南的糧食和人力調往北方;接著今在西域利用鐵勒人重創了西突厥並利用西土局勢的混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了吐谷渾解決了西部強敵對中土的威脅;同時又屢次北大漠召見東.突厥等諸虜首領以揚帝國之威牢牢壓制住了北部強敵蠢蠢yu動之心;最後萬事俱備開始遠征高句麗。

今連通大運河西征東伐並不是大興土木、窮兵黷武也不是要彰顯帝國之威而是要實施維護中土統一和帝國長治久安的大戰略。這個大戰略如果完成了今留下的不僅僅是千古功業還將造福整個中土。然而如此一個大戰略若想實現首要前提是國力充裕。就如當年漢武帝北擊匈奴開拓西域他的武功是建立在「景之治」的國力積累。

今ri的帝國其國力是否足以支撐今完成這一大戰略?理論是可以的單純從經濟角度來說也沒有問題但這一大戰略的完成除了需要充足的財賦外尤其需要政治的 ng集權而今卻在沒有完成 ng集權和沒有摧毀門閥士族政治的時候迫不及待地開始實施這一大戰略結果與他的預期差了十萬八千里。東征的兩次失利就此把今和他的改革派力量毫不留情地推了「不歸路」。

有沒有一種可能有沒有一種策略或者有沒有一股力量能把今和他的改革派同仁們從絕境中拯救出來?

伽藍和龍衛軍就帶著這一艱巨使命殺到了烏骨城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隋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大隋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大隋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