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傳說貳 第一部 兄弟 第七十一章 伴君如伴虎

作者 ︰ 老莊墨韓

收費章節(12點)

吳王問得話很簡單,不過是慢悠悠,輕飄飄,不慍不火,短短地幾個字︰「你窺測宮闈,有何企圖?」

只一句,就把這位剛才在皇帝面前還氣勢如虹的御史,打擊得面無人色,聲音都是顫抖的「臣不敢」

「不敢?」吳王點點頭,慢悠悠道︰「那你就是私結內宮,勾通消息,私相……」

話猶未落,這御史已是在地上跪得搖搖欲倒,聲音都打著顫︰「臣萬死不敢行此大逆之事。」

吳王繼續點頭,態度非常和氣,非常好說話︰「那就奇怪了,皇後不過是穿著男裝在宮里逛了逛,雖說有些不慎重,雖說是嚇著了一些人,那也是宮里的事,你怎麼就知道了?」

他微微笑著,目光淡淡然掃過一眾大臣,剛才還慷慨激昂,你爭我搶,恨不得立刻上前,披堅執銳,沖鋒陷陣的臣子們,一個個臉色不是青,就是白,豆大的汗珠都在額前往外冒。

吳王還是很溫和,態度還帶點小小的好奇︰「皇宮不是應該內外隔絕,宮闈消息,斷斷不許外傳的嗎?莫非,我大吳的皇宮,就與別處不同?」

他模模下巴,很是詫異地繼續問︰「我雖寬大,宮禁也談不上森嚴,但宮人們與親戚見面的日子不是還沒到嗎?這幾日正當值的侍衛們也還沒換過班呢?就算他們在宮里議論個幾句閑話,你這宮外的大臣,是怎麼知道的?你沒有私結內宮,你沒有窺測宮闈,難道是神仙托夢,告訴你的。」

他態度親切,笑意微微,哪怕是逼問之詞,語氣也是溫和之極的,直到最後,語意忽轉森然,一掌拍在御椅的扶手上,聲音並不大,整個金殿卻有八成人都跟著全身一震。

他目光森森然盯著地上那個跪都跪不住,幾乎已經趴下的御史,再冷冷一掃眾人。

下頭一片肅靜,眾臣禁若寒嬋。別說是剛才爭先恐後跳出來攻擊皇後的人,現在臉色慘淡,就連那些保持沉默,從未出手,只躲在後頭,冷眼旁觀的重臣們,臉色也都不好看。

沖在前頭的御史言官們,固然氣勢洶洶,但沒有各方大佬在幕後的諸般推手,廢後之議,也不會越鬧越大。看起來三嬪的父兄,這樣的大人物都沒上朝,沒參予到今天這場風波中來。其實自有人忙不迭地鑽營串聯,自也有別的交好的重臣們,在旁邊替他們看著。

也沒幾個人完全指望,今天這一場攻擊,就真的把皇後給推倒了。廢後畢竟是天大的事,皇後就算有失德之處,只要皇帝不是完全絕情,就沒那麼容易一次成功。

總之有一件算一件,所有人都擦亮眼楮盯著,有了錯處絕不放過,沒有錯處,也給找出錯來,一回又一回,一輪又一輪,折騰得皇帝焦頭爛額,慢慢地磨掉他對皇後僅有的一點舊情,到最後,總能如意的。

原以為這棋步步為營走得很不錯,這段日子也確實逼得皇帝頭疼,這回皇後又確實犯了錯,大家站在道義,禮法,為國著想,為皇帝打算這樣的大招牌大旗號下頭,理直氣壯地表現他們不懼權貴,維護法統的剛正風骨,就想看皇帝怎麼應招。

可惜,他們忘了,皇帝永遠是皇帝,就算脾氣再好,同他們也不是平等的。棋下得再怎麼步步緊逼,也不代表就一定能贏。人家皇帝被逼急了,根本就不用應招,他可以直接掀棋盤。

真翻了臉,他哪里需要為皇後有沒有犯錯,算不算失德跟臣子們去糾纏呢,直接一句話,就把應該困擾他的問題變成了這滿朝進諫的大臣,誰也不敢承擔的罪過。

在這一片寂靜之中,吳王等了一會兒,方才拿眼角掃了掃還趴在地上發抖那個人,冷冷道︰「趙大人,你還沒有回答朕。」

那剛剛還激動得面紅耳赤,在朝堂上指手劃腳的趙御史,此刻面無人色,趴在御座前,只會瑟瑟發抖,只會顫聲道︰「臣知罪,臣知錯」

他並不是膽小之人,太膽小的人,當不了御史言官,哪怕只是為著一時政治投機跑來對皇後群起而攻,那也同樣要有投機的勇氣。

因言獲罪並不可怕,為了彈劾權貴,糾正風氣,維護禮法而跟皇上對著干,就算貶官,外放,受罰,甚至入罪,那都是史冊留美名,清流揚清名,增加政治資本的好事。

所以,只要有一個相對寬松些的政治環境,只要皇帝不暴戾昏庸,御史們還是很敢說話的。畢竟皇帝也是要講道理,不能做得太過份的,只要不斬盡殺絕,將來起復,今日的獲罪,反而是未來的榮耀了。

但是,窺測宮闈,勾通內宮,這樣的罪名太要命,太敏感,太絕了。

這種罪定了,永遠別想有起復的一天,哪怕骨頭化了灰,皇帝換了多少任,也別指望平反。

歷朝歷代,不會有任何一個君王,對頭頂這種罪名的人,手下留情的。

而且這罪名定了,那也遠遠不是丟官,罷職,流放可以解決的,抄家殺手的下場,幾乎不可避免,就算不怕死的強項官員,對這種就算死了,還要留個污名,且注定了永不翻身的下場也不能不怕。

這是怎麼回事呢?明明是理直氣壯來給皇後定罪的,怎麼就變成他的罪過了呢?

他兩眼發直,理智上,感情上,一下子都接受不了這樣的逆轉。

吳王的語氣復又和氣了︰「你別怕,你告訴我,你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

趙御史面青唇白,哆索著說不出話來。

怎麼知道的?自然是打听來的。

當御史的干的就是專門找人錯處的活,當然要耳目靈敏,什麼消息都不能錯過。,兩只眼,一只盯著一百官,一只盯著皇家,要盯得不緊,那才是失職呢。

但這事能承認了嗎?就算有千千萬萬的理由,只要去打听後宮之事,那都是結結實實地窺測宮闈了。

怎麼知道的?

就算沒有主動打听,自然也會有人暗中勾連,興興頭頭送消息過來。

當御史的,真要大張旗鼓,參劾某個重要人物,背後哪能完全沒有聯絡商議,多少政爭都是由御史彈劾做先鋒的。這背後又哪能完全沒有某個大佬的推手。

但這也同樣不能承認,否則一個結黨勾聯,陷害皇後的罪名同樣跑不了。

這罪名落到頭上,,不是奸臣也是奸臣了。天下忠直之士,哪怕私底下也會干同樣的事,但在表面上,對公認干過這種事的人,一向是口誅筆伐絕不容情的。

世間事,就是這麼可笑。

很多非常嚴重的罪名,其實是一直有人在犯的。

如窺測宮闈,窺探帝心,又或是欺君之罪,違法亂紀,假公濟私,等等等,但凡是官位大到了一定程度,沒犯過這幾條的其實很少。

真要太君子,太規矩,從不行差踏錯,從不欺上瞞下,哪條都不犯的,估計也不沒什麼機會走到高官的位置上。

這年頭,當大臣的,哪個不打听皇帝的喜好和言行,想要在政治上爭取主動,佔好優勢,對于內宮的動靜,也是絕對不能輕忽的。

這些事,若是沒有人追究,犯得再多,只要面子上不漏出來,大家心照不宣,也就是了。

皇帝心中也很清楚,只是水至清則無漁,人至察則無徒。所以很少有皇帝真會拿窺測宮闈,暗為朋黨這一類的罪名,認真追究的。真要這麼弄,滿朝文武,怕是十個里頭,九個都能入罪。

尤其是這些言官御史,閑著沒事,都把批評皇帝,當成有益身心的活動。

難得踫上明君,只要自己理直,再批都不用擔心掉腦袋,那還不鼓著勁地批評。

就算是彈劾高官,還容易結仇結怨,影響前途,那比得上直接揪皇帝的小辮子痛快啊。,

哪個有名的正直大臣不是踩著皇帝的臉上位的?不惹皇帝拍幾個次桌子,不指著皇帝罵幾聲,都不好意思自稱直臣。

那些古來名臣,不也是個個豎著耳朵,不放過宮里一絲一毫的動靜嗎?

否則皇帝晚上多往某個美人宮里跑了幾趟,怎麼就會有人跳出來喊不能沉迷。

皇帝徹夜飲宴,怎麼就會有人大喊不能喜好奢華享受,不能耽于玩樂呢?

甚至偶爾有宮妃失儀,僭越,不也有臣子站出來指責,並因此得來剛直美名嗎?

不窺探宮闈,誰的消息能那麼靈通。

那些被諫的皇帝,其實也很清楚這一點。哪怕是被諫參得心里不高興,不痛快,忍一忍,也就罷了。多少也能弄個納諫的美名。

真要手段凌厲地反擊過去,搞得萬馬齊喑,言路閉塞,于國家不是好事,于後人,更加不是好榜樣。

皇宮從來不是真的鐵桶,八面漏風也不稀奇,只要真正的機密大事不泄到外頭去,一般的言行小事,也就罷了。

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有諫臣,才顯出明君肚量,有明君,也才容得臣子諫言,總要搞這麼幾個回合,在史書上留那麼幾段記錄,傳幾個君臣相得的佳話。

可惜,這所有人默認的套路到了吳王這邊,全都用不上了。

吳王現在還沒大修過一回皇宮,皇宮一大半都還荒著呢,他即不好美食華舍,又不喜宴樂歌舞,平時還愛親自下田種地,一大半指責皇帝奢華腐化的詞,在他身上就不好用了……

至于後宮,全部後妃加起來,不到十個人,所有宮女太監加在一塊,也才一百多個,(侍衛們是國家正式官員,雖然有一部份在後宮巡邏護衛,但編制不在後宮,下了班照樣回家,不能算內宮中人)。簡僕成這樣,誰好意思跟他說什麼,放還宮娥,民間免征之類的話。

至于說什麼喜好,逸于yin亂……因為吳王一直沒兒子的緣故,就算再正直的大臣,都還盼著皇帝更好,更yin亂一點呢。

再說到國家吏治,百姓稅制……新朝初立,不過數年,亂後易治,百姓們人人感激,個個溫順,對朝廷基本上沒有任何怨言,軍隊還來不及墮落,官員也還沒怎麼腐敗,正是銳氣向上,欣欣向榮的好時光,實在沒啥可讓大臣們挑毛病,顯風骨的。

這些年來,大吳國的清流,御史,言官,專門負責挑毛病的人,日子不好過啊,拔劍四顧心茫然啊。

也就是皇帝體貼他們不能總這麼無用武之地,偶爾出個宮,逛個街,搶個美女什麼的,讓這些閑得發慌的家伙終于可以激動地一擁而上,眾口齊攻以障顯他們的存在了。

也就是這些年吳王太好說話了,讓大家說了批了罵了,訕訕然笑笑,雖說從來不改,但也確實從沒打擊報復過。于是大家的膽氣就越來越壯了。到現在,對付皇後,也敢一擁而上了。

無非是看著皇帝好脾氣,自己挨罵都無所謂,哪里會為一個感情淡薄,毫無存在感的皇後多出頭呢。

直到這一刻,眾人才恍然驚覺,這個皇帝,是刀山劍林,尸山血海里,打出江山的馬上天子。這樣的天子,從來都是能殺人,敢殺人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好脾氣,好說話,總是帶著笑,但他依然是老虎,他曾經是,現在其實也依然是,殺人如麻的人中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手機網(qidian.cn)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小樓傳說貳最新章節 | 小樓傳說貳全文閱讀 | 小樓傳說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