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三國 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郡

作者 ︰ 硯香如墨

從偃師返回洛陽後,董卓招來李儒等心月復部將說道,「朝中尚有叛黨余孽想與本太師為敵,不知儒有何妙計能將他們一網打盡。.」李儒答道,「據我觀察,大司徒王允應是反對太師一黨。」董卓笑道,「這個我知道,留下他就是為了揪出背後那些同黨,你派人暗中監視,一旦發現可疑人等盡快向我匯報。」李儒領命退去,殿後轉出個女子,雙眼盯著李儒遠去的背影喃喃道,「太師就不擔心他背叛了你?」「這一點愛姬不必憂慮,儒的為人我再了解不過。」董卓牽她主位坐下問道,「愛姬來尋我,難道只是為了這些小事?」「自然不是,我是來提醒太師需要提防兩個人,呂布與趙王。」

「青青!」董卓听著女子叫喚,只見那侍女魅影般隱現在殿前,「近來我還有些事要親自去處理,這段時間,她會時刻護衛在太師身側保證太師的安全。」董卓笑道,「如此最好,有勞愛姬費心了。」女子引身退去,那侍女仿佛空氣般消散在跟前。「有什麼事需要主人親自出手?」女子回身盯著跟來的侍女冷聲道,「多嘴,做好你該做的事!」洛陽南面群山峻嶺,南岳嵩山亦在其間,女子乘白玉胭脂馬出洛陽往山道來。

自關東盟軍敗退後,洛陽的三面危機盡數解除,李蒙、樊稠在河內、河東二郡並沒有大的進展,以河內太守王匡為首的北部盟軍似乎又有反叛的趨勢。自從程子昂帶著劉協渡過黃河後,整日足不出戶蝸居在鄉野茅舍,也沒有遭到官府的收捕。後來,董卓攻陷潼關,曹操隨敗軍逃難也來到了河東。事有蹊蹺,無意間曹操竟然遇上了落難的漢獻帝。後來程子昂依曹操之計,暗中聯合河東太守王邑,河內太守王匡以及上黨太守張楊想要以匡扶獻帝為名對抗董卓。不過董卓派了李蒙、樊稠二將渡河北上後,這些謀劃工作都轉到暗處進行。

偃師行刺失敗後,反董卓聯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籌劃。曹操又暗中以獻帝名義招來三郡太守密議大事,曹操說道,「朝中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已是暗流涌動。.如今李樊二將對郡府的威脅越來越大,若不尋機把二人除掉,勢必會影響我們日後的行動。」上黨太守張楊接話道,「此話說得容易,李蒙駐軍河陽有兩萬西涼精銳,樊稠駐扎在箕關、東垣兩相呼應,單憑我們這些郡府衙兵根本難以對敵。」曹操冷笑道,「如果連這兩人都搞不定,又如何能成大事?敵軍雖然扼守箕關,就形勢而言卻是被我們三面包圍,張太守可派兵出高都太行山經由石門偷襲箕關,只要切斷了李蒙與樊稠兩軍的聯系,再有王邑、王匡兩位太守領兵圍殲便可將敵軍徹底擊潰。當然出兵事宜還需進一步細化,要如何可以用最少的代價取得勝利。」

計議定,張楊命部將穆順領五百兵士開山闢道,橫穿太行山道出石門繞開守備防線往箕關,張楊這一路兵馬只有五千,軍士在山中反復行了四日才至石門。王邑與曹操各領三千兵士從兩面包抄悅領兵兩千來與張楊會合。幾路兵馬的行動都沒有逃出哨探眼線的察覺,李蒙得知各郡太守起兵後立即派人渡河往洛陽向董卓匯報情況,同時讓樊稠提防河東郡的兵馬。

張楊按照約定還在石門等候河內的援軍,方悅的軍士在出野王城後就遭到了李蒙伏兵的埋伏。李蒙手持長槍出道朝方悅刺去,手中雕羽槍去如魚鷹,方悅眼急窺見槍刃透過林道草叢刺來隔槍回擋,喝道,「何人敢偷襲我?」槍走如蛇行,方悅仗著馬勢居高臨下,一陣亂刺竟然將李蒙擊退。方悅一招疾走將李蒙掀翻在地,前陣三百騎兵踏陣沖鋒反而將伏兵殺得散亂。

李蒙自忖武藝,在河內郡並沒有人入他的眼,設道伏兵只帶了一千軍士,其余軍士或是屯守河陽或是馳援箕關,此時回想來是自己大意了。方悅幾經刺殺都未傷著李蒙分毫,只見地上長槍突轉回空殺來,方悅正俯身使槍回勢不及被李蒙一槍刺落下馬。李蒙翻身而起顫槍斗舞再朝方悅再刺。槍鋒鋪天蓋地密中有疏疏中有密相互交疊,這招漁人撒網連戳方悅三槍。

李蒙完全不把方悅放在眼里,哼道,「就這點本事也能帶兵打戰?」方悅大怒暴喝一聲揮槍掃來,李蒙格槍扣住槍柄,旋身走轉帶著方悅繞圈,勁泄槍出李蒙挺槍追擊變作卸磨殺驢,槍法輕佻傲慢把方悅當成了任人宰割的畜生。李蒙還不想這麼輕易就殺了他,槍走驟變快疾如風勢作庖丁解牛。槍尖染血在方悅身上劃開一道道血痕,將鎧甲連著血肉片片割落。

「殺!」方悅雙眸充血,忍著身上劇痛大吼著沖李蒙刺去,長槍尚未出手已被雕羽槍洞穿了胸甲。方悅一死,局勢瞬間逆轉,李蒙長槍勁掃越戰越勇,河內兵士抵擋不住又失了主將盡數朝野王城遁去。

張楊沒有等到援軍卻等到了西涼精兵,領軍的是李蒙部將李典,李典是山陽巨野人,本是袁遺手下將士。後來袁遺戰死、喬瑁被劉岱罷職,喬瑁的兵馬就繼承給張邈,而袁遺的兵士分配給鮑信。後來鮑信被呂布挾持投誠了董卓,李典就隨著被打散的軍士加到了西涼兵中。在之後的戰役中李典表現突出被李蒙收為帳下部將。

「太師當國振興大漢,爾等就該順天應命,如此反復無常靈頑不靈絕非臣子之道。」李典對張楊說教道,「你們要偷襲箕關,早已被我軍窺破,如今河內援軍想必已經盡數被殲滅,若張太守執意要頑抗,曼成也只有奉陪到底了。」「你助紂為虐,和董賊同流合污,竟然還滿口仁義道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要我等棄械投降,沒門!」「識時務者為俊杰,無謂抵抗只不過徒添殺戮。」李典苦口婆心想要勸其投降,張楊大怒道,「看招!」

張楊挺槍拍馬而來,李典手握長劍驅馬相迎,李典上手一招衛道,迎槍擋住攻勢,長劍沿槍溜走再以正法相迎。張楊槍法平常被劍勢一擋一攻近身後,長槍失了優勢捉襟見肘更招架不住。李典見張楊敗走也不追喊道,「張太守還是考慮清楚了,是戰是降悉听尊便。」穆順見張揚敗退舞長刀上前喝道,「休要口出狂言,先過我這關再說。」

李典戰退一人又上一人,笑道,「來者不拒!」李典從屬儒派,兼修文武,所習劍術為儒修之術,儒修四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衛道、正法皆屬于治國範疇,儒士治國之道崇尚仁政愛民,仁御于武為守,李儒的劍招主要以守代攻。李典格劍擋開長刀,以修身明志接迎,儒者君子之風坦坦蕩蕩,化作劍招瀟灑自如,同時不失儒雅之氣。

李典以仁者無敵御守八方,穆順刀難近身只在周遭徘徊不定。李典見穆順戰意全無笑道,「仁者愛仁,只要爾等肯放下兵刃,我可保證絕不妄殺一人。」穆順眼見李典難以對敵,周圍西涼兵勢如虎狼,好死不如賴活,干脆繳械投降。張楊見不見穆順丟了兵刃勢要屈服,臉色驟變,走馬揮槍朝穆順刺來。口中喝道,「我等效忠大漢,只有戰死絕不屈降。」

穆順听到張楊誓死不屈的話語,只覺背刺穿心一柄長槍刺透了胸甲。李典見張楊陣前斬殺部將以明決心嘆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高舉長劍率兵朝張楊殺去。上黨軍士多羌兵,雖然驍勇善戰卻無章度,遇上紀律嚴明的西涼精兵,一番交鋒後便如盤中散沙再難形成有效的抵御。李典打著擒賊擒王的念頭馭馬追趕張楊,手中長劍將槍刃頻頻擋開。張楊見李典越來越近,心中更急刺出長槍收勢不住被李典扯住,張楊被順勢一拉翻身滾落下馬。李典還想生擒他,沒想到後邊追上的西涼兵一刀將他給結果了。六神無主的羌兵四處逃竄被西涼兵殺得大敗,五千兵士死傷過半。

曹操定計襲箕關不僅沒有成功,反而折損了兩路兵馬,樊稠得李蒙之言兵出東垣直奔河東郡安邑而去。王邑和曹操將郡府中的兵士帶去七成,剩下的千百士卒根本無法阻擋樊稠西涼兵的攻勢,轉瞬之間安邑城就被攻陷。

李蒙擊潰王悅的兵馬後繼續迎兵攻城,相繼攻佔了野王、溫縣、州縣、平敖四城兵臨河內懷縣。城內雖然還有上萬兵士,但是王匡自覺大勢已去開城納降,自此西涼兵徹底掌控了河內、河東兩郡。從李蒙上報兩郡叛變到佔領二郡只用了三天不到光景,曹操的計劃徹底破滅,與程子昂一同帶著獻帝逃亡並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策三國最新章節 | 神策三國全文閱讀 | 神策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