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瀾 第六十三章 風雲再起(中)

作者 ︰ 澹寧居士

張繼頓了頓,說道︰「道光二十二年和咸豐十年,英國、法國先後兩次向我們大清開戰為的是讓我們進一步開放市場,增加與他們的貿易量,好讓他們進一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戰爭結束後,他們與我們簽訂《南京條約》、《虎門條約》、《五口通商章程》、《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為的就是通過合法的方式最終把我們大清變成他們的殖民地。自從前年年初,我們在兩江地區試行‘新政’以來,我們的工商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在,輕工業方面,大通繅絲廠、恆通紡紗廠、順通織布廠、誠通紡織廠、申通繅絲廠、中通紡紗廠、圓通織布廠和匯通紡織廠這八家紡織企業的產品不僅乎完全佔領了國內市場,還遠銷海外,佔據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市場的半壁江山,甚至開始出現在歐美等國的市場上。重工業方面,江南制造總局和安慶內軍械所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我們自己的軍火需要。而金陵機械廠建成並投產使得我們在五年之內就能實現機械設備自給,建立起獨立自主的、以重工業為主的、完整的工業體系。交通方面,輪船招商局佔據了國內內河航運市場的半壁江山。大清遠洋運輸公司則積極參與到了遠洋運輸的國際競爭中,開始與歐美國家的遠洋運輸公司進行競爭。金融方面,大清工商銀行、大清農牧銀行、大清交通銀行和大清建設銀行的出現使得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外資銀行在華的業務規模出現了萎縮。這樣一來,就相當于我們自己搶佔了英、法、美、普、意、俄這些國家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潛在殖民地。之前,我已經說過,這些國家都是以工商業立國。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潛在殖民地是他們的生命線,是他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潛在殖民地一旦丟掉,他們的工商業發展就會放緩,甚至出現萎縮,他們怎麼能夠允許這種情況的出現呢?他們國內的工業家、商業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會表示不滿,通過議會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向我們開戰的。以上是第一點原因,我們再來分析第二點原因。中堂大人,您熟讀史書,請您告訴我,隋煬帝為什麼不惜耗費那麼多人力物力也要東征高麗?難道真的是因為高麗不守臣節,不賴朝貢麼?」

曾國藩搖搖頭,說道︰「當然不是,隋煬帝東征高麗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當時,由于在短期內連續修建了京杭大運河、洛陽東都等工程,徭役過重,老百姓多有不滿,很多地區已經出現了小規模的農民暴動。隋煬帝是為了轉移國內視線,緩解國內矛盾才東征高麗的。」

張繼點頭道︰「對啊,其實英、法、美、普、意、俄這些國家同樣如此。他們國內矛盾也很尖銳,特別像美國這種剛剛打完內戰的國家和普魯士、意大利這種剛剛進行對外擴張的國家,他們的民族、地區矛盾極為尖銳。迫切需要發動一場對外的戰爭來轉移國內視線,緩解國內矛盾。我們接著再來分析第三點原因。中堂大人,您剛才說,您最近一直在仔細研究林則徐大人主持繪制的《坤輿萬國圖》和魏源先生撰寫的《海國圖志》。那麼,請您告訴我,為什麼近幾十年來,奧地利和普魯士與意大利之間戰爭不斷,卻和法國與俄國這樣的世仇保持了相對的和平呢?」

曾國藩搖搖頭,說道︰「這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用的地方,奧地利和法國、俄國是世仇,法國和俄國又是它的鄰國,而且是強國,屬于近憂,它即便要作戰,也應當優先與法國或者俄國作戰啊。而普魯士和意大利都與它不直接相鄰,原先也並不強大,是近幾十年才新近崛起的,屬于遠慮。它為什麼反而優先與普魯士和意大利作戰呢?它難道不擔心自己與普魯士和意大利作戰時,被法國或者俄國鑽了空子麼?」,

張繼點頭道︰「中堂大人,其實您說的已經很接近事實的真相了。咱們打一個比方,在一片草原上,生活著一群狼。這些狼之中,有幾只實力格外強大的,被狼群默認為是狼王,這群狼平日里以捕食草原上的黃羊為生。有時候,狼王之間還會爆發爭斗。但是因為彼此知道對方的實力是誰也消滅不了誰的,結果,他們反而能在摩擦不斷中保持相對的和平。突然有一天,從別的草原上,來了一只新狼,狼王們都沒有見過這只狼,不知道他實力如何,而偏偏這只新狼又極富有攻擊性。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的安全,原來的狼王們都希望能先殺死這只新狼。後來,狼王們就達成了默契,不管那只狼王去殺死這只新狼,別的狼王都不會趁機去傷害這只狼王。普魯士就好比是這只新狼,它是新興的強國,而且以鐵血立國,生性好戰。歐洲有一句諺語,叫做‘普魯士是從炮彈殼子里孵出來的’,就是形容普魯士的好戰傳統的。別的國家都擔心他的日益強大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因此都希望有國家出來打壓普魯士,而奧地利就充當了這一角色。意大利在兩千年前叫做羅馬帝國,我們的《漢書》和《後漢書》則稱之為‘大秦’,它當是是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最強大的帝國。羅馬帝國在中世紀的時候衰落了,但是一代代的意大利人,特別是那些政治狂人和軍事狂人始終在做著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舊夢。所以,意大利的情況雖然略有不同,實質也是一樣的。中堂大人,我舉普魯士和意大利的例子就是為了說明一點︰既有的大國不會容忍新的大國的崛起。這一點對普魯士和意大利適用,對我們大清同樣適用。綜合這三點原因,我認為戰爭的威脅依然存在,我們很可能還會與別的國家發生戰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瀾最新章節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瀾全文閱讀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瀾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