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坤眼前一亮,抬手道︰「邵將軍,請仔細說來。」
邵青放下酒杯,拱手言道︰「各位,今我北燕雖物豐民富,但戰事消耗,猶如無底之洞。需知國庫民生,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北燕百年太平,民心安穩,如今一動干戈,必須慎之又慎。論戰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戰時拖長,不光是靺鞨士氣受影響,我軍亦然。現下靺鞨已如強弩之末,更兼月復背受敵,無需長戰拖延,也會摧枯拉朽。而一旦長期作戰,如今已是入秋,隆冬將至,對我軍糧草、士氣都有不利之處。大家都曉得,漠北一旦入冬,酷寒難耐,糧草難尋,若持續從渭陽押送糧草過去,消耗太大,還不安全。萬一被靺鞨人劫了糧草切了供給,大軍就會陷入危機。同時,士氣也必然受到影響。漠北畢竟是肅慎人的老家,以微臣之見,我軍應及早進軍,利用快馬騎兵,速戰速決,在入冬之前退出漠北,固守渭陽。屆時就是戰事未了,也可讓黑水和安車骨兩部拖住靺鞨,來年開春再作決戰。」
邵青一番話與剛才旁人的大道理不同,他里外已經考慮周全,所以原因理由,也都是對北燕最為有利的。元坤甚為欣慰,連連點頭笑道︰「邵將軍才真是言之有理,有理有據,細致入微。各位愛卿,其實朕也是這個想法,國庫掏空易,豐盈難。朕從太子時期就致力于充實國庫,這麼多年總算有些成效了,可也不想把錢全花在漠北這個一毛不拔的地方速戰速決對我北燕最為有利,想來邵將軍心中已有想法了吧?將軍以為,幾月可成?」
邵青想了想,豎起三根手指︰「三個月。依臣的計劃,立冬之前,我軍可撤。」
元坤想了想,又低頭看了看阿和,握住她的手,對邵青笑道︰「朕給你兩個月的時間。有個結果後,朕就陪皇後啟程去陽江逛逛。」
阿和一愣,明白了他是要和自己一起去陽江見吳國宣帝。他想在會面之前得到戰勝漠北的結果,想來是另有打算吧。
邵青也知陛下的意思,他皺眉核計了一會兒,抬頭道︰「雖無十足把握,但陛下要的戰果,或許可成。」
元坤知他必有計謀在胸,朗聲笑道︰「既如此,封邵青為總帥,左右兩軍均听命于邵將軍調遣。就連朕的中軍,你若需要也可調人」
邵青眼中一亮,謝恩道︰「謝陛下信任,臣定然不負使命」
論理,這次靖文帝御駕親征,不用問三軍統帥必然是皇帝陛下;而論資格論輩分,駐守漠北多年的洪郁將軍也猶在邵青之前。但是,既然陛下都肯將統帥一職讓與邵青,洪郁縱然心中有些想法,也不好說什麼。順水人情,做就做了,想來陛下定有計劃。
如此一來,邵青成為北征大軍的統帥,元坤自有他的打算。論年輕有為、精力充沛、應變靈活,邵青都在洪郁之上。洪老將軍雖然經驗豐富,但態度想法總有些頑固,對肅慎四部統統存在敵意更有悖于此次作戰的基調。而且此戰既要速勝,必然劍走偏鋒,多有奇襲。軍陣謀略乃邵青所長,洪郁則多是穩扎穩打,圖一個平穩。兩者相較,元坤意屬邵青。他挽了阿和的手,樂得在戍蠻大營里等消息。
已經貴為天子了,再怎麼善戰也不能和臣下搶功勞了。元坤有些羨慕地看著坐下的元祥、元睿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曾經向往的吹角連營、沙場點兵,少年心性總是一樣。
三日後,營中收到黑水訊息。首領綏可狄娜業已率領族人三萬,起兵對抗靺鞨。人數遠多于當初元睿所料。元睿忘記了,黑水部乃是全民皆兵,男女老少皆能上馬彎弓,女子更是靈魂人物統領全局。三萬人數于這種小部落來說著實不少,可見人家是盡了全力。
邵青立刻向元坤請戰,揮師十萬北上相助。臨行前,邵青還真特地來跟元坤討人了。「誰值得你這麼費心思?」元坤笑問。左中右三軍里,左軍是原本戍蠻大營的五萬精兵,統帥自然是洪郁。右軍是京師和附近州郡調來的守備人馬,元肅、韓雲等人帶來的精兵良將,元坤亦全部調與了右軍,交由邵青統制。所剩的中軍,已為數不多,更多為漢南幾位郡王帶來的撐場面的。皇帝的詔令當然要響應,不過元坤自己也不太敢讓這幾位叔伯真的沙場見陣,萬一有個損傷,再貽誤了戰機,可就里外都麻煩。
邵青沉吟了一下,開口道︰「白理。」
元坤一愣,白理確實留在中軍,沒跟元祥一起出陣。「可是白理……」元坤也知道白理是個天分極高的人才,不論文武。「先帝曾答應過白老將軍,不再讓白家子孫上戰場。邵青,當年白理被他爹逼著棄武學文,你都清楚吧?」
邵青正色道︰「正是清楚,臣才明白白理心中有多大的不甘。他兩位兄長都是死于對戰靺鞨,還有一位是被暗算後重傷而亡。白理雖然平時嘻嘻哈哈沒個正經,這個恨只怕難消。如今我北燕就要橫掃靺鞨,此戰勝後靺鞨恐怕就要消亡,若他不能親眼所見親身所為,恐怕會遺憾終身。」
元坤沉思片刻道︰「你先去問問白理自己的意思,他若自己請戰,那朕就不攔阻。而且,就算白理隨軍,也只能算參軍幕僚,不能作為將領出戰,務必保證他的安全,明白麼?」
邵青見元坤松口,自是大喜過望,連聲應道︰「臣遵旨定然讓白理平安歸來」
大軍遠行,元坤攜阿和親登棧樓祭酒相送。三軍將士但見那高樓之上,少年帝後皆是戎裝長麾,金冠爍爍,英姿俊美,煞是好看。這對璧人不畏漠北嚴苦,親來調兵督陣,可見此戰之重要。祭酒濺入黃土,邵字帥旗揮北,三軍進發,氣勢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