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錦衣衛 第八十二章 張克儉(四)

作者 ︰ 文詞

一般地大明官員可能不會客觀地來看待錦衣衛,但是胸懷異志地張克儉不同,他對于這個大明朝最具活力和威力的機構,研究日久、知之甚深。

到了張克儉這個級別與層面的大明官員,其實只要做一些簡單地文案工作,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從官方地記錄中發現許多錦衣衛地相關情況的。

在大明的歷史上,錦衣衛雖然一貫是以肆虐朝野、為禍四方而著稱于世,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存在,也極其有效地預防和扼殺了無數心懷不軌地人和事。

昔年在錦衣衛最為鼎盛的時期,他們不但擁有明面上的武裝力量,更為讓官員們所恐懼與觳觫的,則是錦衣衛那些從來都潛藏于暗中地實力。

據張克儉所知,錦衣衛的相當一部分成員,在其一生中或許就根本沒有正式地穿過一天地錦衣衛服飾,也從來都沒有在世人面前宣示過他們錦衣衛的身份。

這一部分錦衣衛人員,其公開地身份五花八門,有六部小吏,也有王府花匠,就是終生混跡市井,做一個世人所不恥地小商人,也並非只是獨無僅有。

依靠這些潛隱于暗處的力量,哪怕是皇帝想要知道哪位大臣的某個小妾地肚兜顏色,一天之內這個信息也絕對能夠準確地出現在相關人員的案頭之上!

在錦衣衛地這種天羅地網式的監控之下,無數曾經風雲一時的人最終都折戟沉沙了,想要不聲不響地造反,那當真是猶如登天般地難度。

同樣,那些活躍于草原、甚至是帝國土地上的錦衣衛成員,也都是屬于這一個特殊的部門,哪怕是在錦衣衛內部,他們也都極其地低調而內斂,其成員極少直接與錦衣衛的其他部門人員發生橫向聯系。

作為張士誠的後人,張克儉無疑是最希望錦衣衛能夠徹底消亡的那些人中地一員,他也曾經為崇禎皇帝地所作所為真心實意地喝彩贊賞過。

不過,雖然錦衣衛在明面上的各大部門都已經差不多是處于了名存實亡的地步,但是對于這個秘密地部門,無論是張克儉還是張家,卻是始終都沒有能夠得到太多地情報。

事實上,張家對于錦衣衛也曾經努力地進行過成功地滲透,不過由于其特殊地組成結構,他們的人始終都沒有能夠晉升和接觸到其真正地核心和內幕。

按照大明地規定,錦衣衛的官兵最初都是由勛貴子弟構成的,並且還是世襲罔替。

在大明中後期,出于對自身戰斗力地考量,錦衣衛的招募放開了一些口子,但是這些由民間替補進去的成員,卻始終都是低級和外圍人員,根本就不可能接觸到真正地秘密。

而對于張家以及張克儉來說,非常悲催的是,這些低級和外圍人員正是此次被清洗最為徹底的錦衣衛人員。

如今在大明地九大邊鎮,甚至包括諸如山西軍鎮這種位于邊境附近的地方,都有這些被放逐地前錦衣衛校尉們在軍中服役。

事實上,在崇禎有意無意地放縱之下,這些昔日的錦衣衛官兵在三年以來,大多已經是被作為軍中的「炮灰」而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畢竟,這些錦衣衛昔日所得罪的官員們實在是太多了,在如今倒霉之際被人落井下石,也只能是怪自己時運不濟了!

如今還能夠在軍中苟活的前錦衣衛,除了確實是自己的出身背景夠硬、無人敢動的人之外,就只剩下那些真正地心狠手辣、武功高強之人了!

當然,也有相當的一部分人,是象張家的人一樣由親戚朋友出面花錢消災的。

但是,無論是誰,都不敢擅自將這些被貶斥的錦衣衛們從被貶之地調離,最多也就是在機構內部對他們的工作崗位做一些調整,從事一些沒有生命危險地工作。

如今時間已然是一晃三年,難道是這種可以揚眉吐氣的日子,便要如此短暫地便再次結束了嗎?

張克儉深深地糾結了。

在大明地歷史上,錦衣衛只是在他的締造者、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晚年被刻意壓制過,但這極其短暫地空窗期,在尚武的永樂大帝朱棣從自己的佷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奪取帝位後,便隨即進入了其第一波地高速發展期。

不唯如此,朱棣還一手締造了歷史上第一個公開由太監所掌控地國家級特務強力機構「東廠」,但東廠的行動人員大多是由錦衣衛來充任的,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加速了錦衣衛的擴張。

張克儉也是在中了秀才之後,才開始真正地感受到錦衣衛的威力的——以前的他生活層面太低,根本就接觸不到某些事情的。

事實上,借了崇禎皇帝的光,張家如今培訓子弟的規模卻是要大了許多,並且還在不斷地壯大之中。

在過去的二百多年里,這種學習模式雖然也在使用,但一個班的學員卻是從來都沒有超出十人以外的——再多的話,恐怕就要被錦衣衛給盯上了。

當然,這些事情,也是在日後地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張克儉才偶然間得以得知的。

原本只不過是抱著應付了事地心態在和錦衣衛的人打交道的,但如此看來,這個策略卻是需要重新地斟酌一二了!

張克儉一臉沉重地在燈上點燃了自己剛剛才抄好地那封家書,看著它一點點地化為灰燼,沉默良久……

…………………………………………羞答答地分割線…………………………………………

張知秋終于有些忍無可忍了。

肚子如今是不餓了,但塞滿了肉食地腸胃,此刻卻是猶如火燒火燎一般。

因為在現代所感受過地荼毒太深,張知秋如今可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根據現代的經驗,這服務業的規模和價格,與其所提供產品的質量,多少還是有著那麼一些關聯的。

本著這個原則,張知秋在手中有錢之後,雖然也是在一路地「掃街」,但他所去的店鋪,卻都是那種看起來比較氣派地門面店,至于那些簡陋的小店甚至是路邊攤,那是多一眼都不去看的。

在這個時候,張知秋根本也不去想想,他在前段時間的輜重營里,每日里所吃的飯,也還都是在馬糞堆里用馬糞當燃料做出來的。

現代有「煤海」之稱的山西雖然在明朝時便不缺煤,但是輜重營當日卻是缺少運輸的工具,就連運糧都非常緊張的,無奈之下,火頭軍們也只好是向蒙古人學習,就地收集馬糞來燒。

不過,由于是在趕路途中,這些收集來的馬糞卻是新鮮濕潤,根本不可能等到干透,雖然在與少量地煤炭或木材搭配之後也還可以燃燒,但那個味道就實在是不用提了。

至于說衛生——事實上不僅僅是輜重營的這些民工和忻州營的那只雜牌部隊,就是其他的大明正規軍里,也絕對是沒有什麼專門地衛生條例的。

好在如今雖然只是秋末,但小冰河期所帶來的嚴寒,已經使輜重營對于衛生狀況的需求和要求都降到了極低,張知秋又素來是一個好吃懶做、不那麼攬事之人,是以也就從來沒有多事地想要去改變什麼。

事實上,雖然張知秋並不認為自己好吃懶做,但這卻並不妨礙他將這四個字作為自己人生地追求目標。

能夠達到「好吃懶做」境界的,那可都是有錢還有閑地有福之人啊……

所謂遠水不解近渴,張知秋的這個院子里雖然備有廚房,但之前卻是連鐵鍋也沒有一口,還是張知秋自己花錢買回來一個;而水缸雖然到是有,里邊卻是滴水也全無的。

說起來,老孫頭家里雖然也還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但老頭兒卻只能算是草根出身地技術人員,從來都需要身體力行地以身作則的,是以也沒有那麼多的財主作風。

因為人丁不旺,老孫頭家里一直也就只有孫二娘夫妻兩個僕人,好些家務,也還是要由老孫頭的家眷們來承擔的。

一直以來,老孫頭家里卻是都沒有自備水井,孫二娘的老公孫二,每日里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給家里從一公里外的水井中運水。

其實在距離孫家一里之內也還是另有一口水井的,但這是一口苦水井,應當是由于所含礦物質和鹽分太多的緣故,是以孫家不惜要多走一倍的路去到另一口水井。

老孫頭體恤下人,為此還特意制作了一輛水車,之前老孫頭的兒子們和妻子都還活著的時候,即便是冬季,家里每日至少也要用兩車水,但如今在蔡二娘的指示下,卻是每日只運一車了。

如此一來,日常用水雖然也還勉強夠用,但蔡二娘卻是借口不足,根本就對張知秋不理不睬,在他所住的這個院子里,就連一滴水也是欠奉!

說到底,蔡二娘還是想要把張知秋這個來歷不明的家伙給從家里逼走……

PS︰大喊一聲︰打劫啊啊啊啊啊啊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現代錦衣衛最新章節 | 現代錦衣衛全文閱讀 | 現代錦衣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