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虜討逆戰三國 第八十二章 于吉作法

作者 ︰ 小心點

王易在官設的馬廄里領了一匹耐力好的馬,迅趕至距城十數里外的傳舍。

周倉裴元紹緊緊尾隨。

這間傳舍十分破蔽,戶牖老朽,庭中道路積塵無人清掃。而院里那處池塘也因人為疏浚水道不利而逐漸失去活性,隱隱地出臭氣。

倒真體現出了本朝勤儉樸素的風格!王易搖著頭,舉著信箋道︰「去烏程的公文,可有閑暇的驛吏?」

一般來說,道路旁每隔幾里就要設置亭,每十幾里就設置一個傳舍。公文傳遞不是跑全程,而是以這些亭和傳舍為節點,通過接力傳遞的形式。

北方的條件好些,傳驛有跑得飛快的駿馬,驛吏送信時馳騁飛奔。而南方條件差些,而且山區廣布,不似北方那樣都是通途大道,所以步行接力較為普遍。

也正是因此交通的困難,有許多處于深山密林間的聚落長久不為人所知,有一些歷史悠久的民族長期幽居在奇山怪石之間而不被人現。

烏程距此較遠,而中間沒有任何節點。所以傳送者都是直接從海鹽這里的傳舍出,然後送到烏程去的,這樣來回一趟非常辛苦。

令王易吃驚的是,沒有什麼人應答他。倒是有個在廳堂里煮水燒菜的老年炊吏走了出來,說︰「近來吳縣那邊事情繁重,文書頻繁往來,這里的人都在幫忙傳遞北面來的文書。」

王易見他膚色沉暗黃,又傴僂著腰,與當日所見的牙窟窿頗有幾分神似,不免產生了親切感。

當然他不會叫這個人去傳遞文書,因為他的身體條件已經無法勝任這類工作了。

所以只有自己親自去一趟烏程了。王易這麼想。

「老裴,你回禾興,就說我有公事去烏程。禾興暫由劉馥和董昭操持,如果遇上了什麼大事,權且制住,待我回來處置。

「周倉,你與我一同去烏程。」

王易利索地下達了指令。裴元紹得令後揚塵而去。而周倉興致勃——他與王易一樣,都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出游。

王易和周倉隨身不過一張制式黃樺弓,配以滿匣的十五箭,另有一柄戰刀罷了。裝束比較輕便,因此在縱馬馳騁時,感覺相當良好。

烏程縣地處吳郡中部,太湖南端,乃是後世湖州市的所在地——確切地說,烏程縣城處于群巒環抱之中,而後世的湖州市區地處太湖南端的杭嘉湖平原,因此烏程縣位于湖州市區的西南面。

王易縱馬奔至一處光禿禿的矮巒上眺目望去,烏程縣城的輪廓在雲朵翕動間不甚清晰。

居高縱目的王易突然現一個有趣的情況︰後世的城市總是盡量建在地勢開闊,交通達的地域。而古代的城市雖然也講究這些要素,然而山川河流的屏擋也不可或缺——也就是說,古代城市在防御這方面似乎更加講究了。

就譬如這烏程縣城,它本可以建在西北面那處土膏肥潤的平原上,但篳路藍縷的先人卻放棄那得天獨厚的條件,選擇在這里,在這群巒之中築城。

「烏程的山貨呀!」在王易思索之時,周倉突然甕聲甕氣地叫了出來,「主公要不要嘗嘗這里的山貨啊?」

王易想不到周倉這樣的憨貨竟也惦記著這里的土產,想來確實有些名氣。王易笑道︰「不過是些獐子山雞之類的東西,他們倒能做出什麼門道來?」

周倉點點頭,憨笑道︰「是呀,我們以前在中原做黃巾時,抓到過幾個烏程的廚子,他們對這些東西可真是……」詞匯匱乏的周倉像木偶人一樣揮舞著手臂,露出一種極為罕見的驚艷表情。

也罷,平日里在禾興雖然也能經常大魚大肉,但菜色總歸是單調了一些。改變一下口味,有的時候也是改善生活狀態的一種方式。

王易先急匆匆趕至傳舍。他將文書交給指定的職吏後,便要帶著周倉往城中去吃些山貨特產。

因對當地情況不是很熟,王易就向傳舍里的本地職吏詢問起具體情況來——他料想這里總歸有些名氣響當當的酒樓及其招牌菜。

但那職吏給予的回答卻出乎尋常︰

「最近周山封山了,山貨的市歇了,酒樓里的招牌菜多也做不成。倒是書市還是一如既往地熱鬧。」

王易迅想起古人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的處理態度。此時人們對自然的重視雖出自一部分本能的對自然的畏懼,但它們也現了「竭澤而漁,而明年無魚」的客觀規律,因此比較注重對自然的保護。古代臣下時常會以不與民爭利或是陰陽運行之道來約束君王在皇家苑圉的行為,這也是原始的自然觀的一種體現。

不過王易太過想當然,那職吏話並未說完,他還輕聲地抱怨起來︰「不過是些虛無縹緲的巫蠱流言,就值得封了所有的山,真是……」

王易一驚,忙追問道︰「看來此事並有本末,少卿可否將詳情相告?」

那小吏似乎是個懷有堅定的「未事人,安事鬼」的價值觀的人,他見王易目光灼灼,便嘆了口氣,道︰「數十幾日前來了個于道士,廣以符水治病救人,听說還能呼風喚雨,只短短幾日,這徒眾就不少哩!數日前他在東面山上立了一間精舍,燒香讀道書,飄若神,周圍的老百姓都稱他為神仙呢!」

王易心知還有下文,果然,那小吏繼續說來︰「可幾日前這于神仙說烏程縣城周圍的山林里妖氣彌漫,冤魂未散,是有婬邪之人行巫蠱之術,他要作法驅除妖孽,因而要官府封山。」

王易失聲笑道︰「便如此,縣令大人任憑他一人作法?」

這所謂的「于神仙」,王易估模著就是著名的方士于吉了。此人據說是《太平經》的作者,在道學上造詣很高。史載于吉早先寓居于,而後往來于吳會之間,吳會之人多事他。便是因此,惹怒了江東小霸王孫策。孫策以妖言亂眾之名怒殺于吉。《搜神記》記載說孫策被許貢的三個賓客擊成重傷後,臥于榻間養傷。他偶然拿起銅鏡照臉,突然在鏡中看到于吉,他回身去看,卻又看不到于吉。如此數番,弄得孫策勃然大怒,因而傷口迸裂而死。

《搜神記》所載固然虛妄,然而《三國演義》卻取而錄之。不管怎麼說,這于吉確實有些神通。

在封建時代,宗教非常值得警惕。聚眾拜會,興師作法,患饑餓病的勞苦大眾暫時獲得了精神解月兌,但封建迷信總會趁虛而入。這樣,政府一要面對教化民眾的壓力陡然增加的不妙情況,二又要提防可能的政治性暴動。

孫策怒殺于吉,不單單是因為手下將領和親眷們都拜服于吉而出于的一時沖動,而應該是有更深層的考慮的。而孫策錯在手段過于直截了當,四處樹敵。

不管後人有什麼詬病,反正王易自己在孫策殺于吉這件事上是舉一百個手的。

那小吏見王易對于吉的態度十分輕蔑,倒也極為好奇︰「大人看來也不大看得過去這于吉啊。」

確認是于吉後,王易呵呵直笑︰「哪里,只是我想空口無憑,怎麼這于神仙說了山中有巫蠱,縣令大人就信了呢?」

小吏聳聳肩︰「縣令大人信不信又如何?縣民都篤信不疑。他們要是在府邸前聚眾爭嚷起來,縣令大人就麻煩了啊。」

王易大驚。想不到于吉的手段這麼厲害,才短短數十日,就已經控制住了烏程縣的民心。要知道封山會關系到一部分老百姓的生計,然而封山還是迫于民意成功實施了。這于吉的影響力絕對不能小覷。

王易是要掌控吳郡的。他當前的矛頭主要是對準本郡的豪強的,他還不希望有邪魔歪道來打攪他。

正想著,王易突然現周倉神態局促。

作為昔日黃巾軍的一員大將,周倉自然對太平教有所接觸。要知道他當初追隨的大賢良師可是太平道的創始人。王易見他尷尬,估模著大賢良師張角興許和于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王易以前在翻閱《後漢書》時,曾在方士傳中瞥到于吉的字樣。他現在仔細思之,又覺得于吉不僅和張角有關聯,甚至與左慈也有聯系。

王易深吸一口氣,他拍了拍周倉的肩膀,笑道︰「相傳這于神仙是《太平經》的作者,恐怕他還是大賢良師的師傅呢。阿倉,咱們每年要不要見見這個于神仙?」

陪伴在王易身邊這麼長時間,周倉當然知道王易對牛鬼蛇神的態度。他在王易潛移默化下,對這些東西也漸漸痛恨起來——畢竟當初投奔黃巾軍時,他只是因貧困和犯罪,而不是因宗教信仰。

「听憑主公之意。」周倉這樣說。他已經預感到王易要在烏程老百姓的活動里插一只手臂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破虜討逆戰三國最新章節 | 破虜討逆戰三國全文閱讀 | 破虜討逆戰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