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戰國 第二十九章 墨 法

作者 ︰ 從小不會爬

墨子很快就確定了土地政策,但卻並未急于組建自治領的政權和確立統治制度,因為自治領才剛剛建立起來,人口少得可憐,而且「以法治國」根本沒有先例可循,如果急于求成,很可能會出現大問題,到時候墨門的聲望必定會受到重創,而墨家思想也會受到質疑,還是先進行「人治」,等到自治領初步有個國家的樣子之後再穩步轉為「法治」比較好。何況「以法治國」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一套詳盡縝密的法律體系,這更加不是坐在家里冥思苦想就能弄出來的。

對此聶華提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一開始只以墨門內部的三條約法為基本原則,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損人財物要賠」這三句話,再結合人情人性審理以後自治領出現的案件,判決務必要能服眾。然後將那些有代表性的案件記錄在案,作為以後類似案件的判決依據,估計用不了十年時間,自治領的法律條文應該就能構建得很完善了

對于聶華這一源自記憶中海洋法系的想法,墨子十分贊賞,他委派弟子中處事最為公平、律己也最嚴的高石子全權負責樂土自治領的案件審理,並特別補充了幾點:

一,對于欺侮殘害老弱婦孺的,要從重判決;二,開惡行先例者誅,即犯下之前沒有記錄的新惡行的罪犯,無論情節輕重,一律處死,因為他們給後人作了很不好的示範,甚至令有心向善的人不敢做好事,其禍害遠不止他們犯下的罪行本身(比如現代社會中的第一次偷井蓋、盜割電線、好心司機救人反被誣等等,後果都比其本身造成的損害要大萬倍以上);三,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犯下的罪行,從輕判決;四,簡單案件中,恩將仇報者殺,比如被人救起後卻盜竊恩人財物之類;五,二次犯罪者罪責加倍,三次犯罪者處死;六,允許罪犯當眾自辯,以免出現冤假錯案,但利用這個機會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的直接處死(注1),這一條高于其他五條。這六個要點與聶華提出的判例法原則一起,組成了被後世稱為「墨法」的獨特法律體系,並因此產生了後來墨門之中勢力最大的派系——「墨法派」

聶華听得兩眼都是星星,若非以前的幾次試探都沒有得到回應,他現在肯定會以為墨子也是穿越者了,這個老頭的很多想法居然比21世紀的觀念還人道。不過,墨子太仁慈了,他的思想雖然激進,但行動上卻更近似于改良主義者,若非聶華的出現引起了蝴蝶效應(主要是墨門力量增強,使得大家膽子變大了。),他這輩子都下不了決心邁出這關鍵的一步

在盛行「家天下」宗法制度的華夏,嘗試建立一個共和制的國家,一不小心就會觸及各國諸侯的逆鱗,甚至會血流成河也說不定。無論是墨子還是幾千墨門弟子,都不希望看到那一幕,但是這一步遲早要邁出去的,長痛不如短痛,既然決定了,他們就不會後悔。

雖然樂土最高三成、最低一成的田稅不低,但對居民自身沒有直接利益的徭役全免,各項福利制度也都是其他地方聞所未聞的,又有墨子與墨門的崇高聲望作保證,再加上樂土位于人口稠密的中原中央,鄰近的宋國、衛國與三晉中的韓魏二國以及楚國北部(即後來的魏都大梁一帶)都有大量無地少地的農民(注2),因此消息傳開後很快就有無數移民從各個方向絡繹而來。

對于那些條件較好、自帶農具與畜力的農戶,墨門采取了「無償一換一」的做法,即無償以新式農具替換舊式農具,以馬匹替代耕牛,而讓他們更好地種田。而那些貧民,墨門則根據他們的需要賒賣農具、畜力、口糧和種子,年息只有一成,而且利息最高兩倍封頂。就是限制條件多了點,除了糧田只能以五百畝為一個基本單位,種不了這麼多就只能放棄種糧之外,不管種什麼作物,一旦定下來就不能自行改變,必須征得墨門同意才行,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大家為了經濟利益而一窩蜂地種植經濟作物以致于滯銷虧損,同時也保證墨門的糧食儲備。

順帶提一句,樂土雖然沒對糧食搞統購統銷,卻設定了最低收購價,規定在任何情況下農民都可以以這個價格將糧食不限量地賣給墨門,既避免了谷賤傷農的情況,又打擊了囤積居奇的黑心糧商,還增加了墨門的糧食儲備,可謂是一舉多得。

另外,對于各國的農奴、奴隸乃至罪犯,只要逃到樂土,墨門都無條件地收留了下來。這是因為墨子一向同情奴隸(墨子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主張奴隸也應該享有人權的名人),也一直認為應該給有罪之人一次改過向善的機會,特別是在各國律法過于嚴苛的現狀下。而且墨子和他的弟子禽滑厘等人不但武藝過人,在江湖上也聲望甚隆,就算是亡命之徒,到了樂土一般也不敢放肆。再加上墨子教化勸善的本事天下無雙,甚至很多原來的窮凶極惡之徒到樂土後也開始重新做人,極少數冥頑不靈的混蛋則遭到了嚴厲的制裁(有重罪前科的會留案底,來樂土的五年內只要犯罪,不管輕重都立即誅殺。)。數年下來,收容了無數「惡人」的樂土居然成為了天下最安寧的一片土地,樂土之名也漸漸變得名副其實

注1︰避免某些自知罪無可恕的家伙利用這個機會侮辱他人泄憤,這個年代的華夏人普遍性烈,因為受辱而殺人或自殺的比比皆是,被人當眾辱罵是一件十分嚴重的事。

注2︰前文說過,井田制下自耕農的土地是由公田分配下來的,但由于貪婪的貴族想方設法竊取公有土地,各國可分配的公田日益減少,以致于很多農民都無法分到足夠養活家人的土地而不得不為地主種田,忍受遠比田賦高得多的地租,更有不少多人淪為了失去自由的農奴。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墨色戰國最新章節 | 墨色戰國全文閱讀 | 墨色戰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