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戰場數據鏈

作者 ︰ 急凍人

郭逸銘對軍方的這次緊急訂單給與了高度重視,立即召集了移動電話項目組的所有研發人員,對如何滿足軍方要求展開討論。

「大家都知道,軍方這次要求我們在南疆前線修建一個簡易型移動電話網絡,以實現前後方通訊的安全保密。

對于產品的性能並沒有做過高要求。

畢竟我們研發的是民品,在高溫、酷寒、電磁環境下的性能表現遠遠比不上軍品。由此可見,軍方的預期是做一筆臨時買賣,僅僅是為了滿足軍方此次作戰需要,而並沒有對我們抱太大希望。

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降低要求!

我們的產品,一向是以技術先進、質量上乘而贏得口碑口我不希望在這筆買賣、哪怕是短期買賣中,砸了自己的招牌!

從軍方要求我們在明年2月份以前完成建設來看,軍事行動展開將是在明年2月以後,足夠我們對現有產品進行完善!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如何對設備進行改進,以達到軍品級別的要求!」

郭逸銘在一開始,就給會議定下了最終基調。

對他的苛刻要求,參加會議的研究人員們並沒有大驚小怪。老板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要求,從來在所里無人不知。他不能容忍自己研發的產品在南疆使用中出砒漏,要對其進行改進,以接近乃至達到軍品級要求,也絕非心血來潮。哪怕時間很緊,大家也必須盡其

所能將產品盡可能完善。

在座的研究員不少都曾參與過軍品研發,對于軍品的要求也都很熟悉。

眾人交頭接耳討論了一陣,電磁實驗室主任、移動電話項目組組長耿杰首先發言道︰「軍品就性能來說,不一定要求比民品更高,但卻在可靠性上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這次我們的設備將主要用于南疆戰斗,就我們了解,南疆從5月開始,天氣就會變得很悶熱。

因此我們要對設備的散熱性、潮濕環境下的使用進行針對性改進。

另外,雖然越方的電子戰能力不強,但也要考慮到蘇方可能會對他們給與援助,甚至是親自出馬。所以設備還須具備一定防電磁攻擊的能力。

我認為,防電磁攻擊首先要對元器件的封裝進行全面更換,將我們目前民品規格的陶瓷、塑料刮裝,全面更換為金屬封裝,以達到信號屏蔽。在關鍵電路上,也要進行局部屏蔽,最後是設備的整體屏蔽、接地,以防信號泄露,並抵御外來電波干擾。」

郭逸銘點點頭,國內幾十年研究,在如何防電磁干擾方面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技術,要對現有的移動設備進行屏蔽防護加固也是駕輕就熟。

他看著耿杰,進一步問道︰「那麼電磁脈沖防護呢?」

「電磁脈沖?」

耿杰皺了皺眉頭,沉思起來。

19世紀80年代,德國科學家赫茲首次通過電磁振蕩,人工產生出最早的電磁波。同時他認為這種電磁波可以作為一種動力源,去摧毀一些特殊的目標。在1925年,研究人員發現電磁干擾是由康普頓效應所引發,從而為電磁攻擊研發奠定了理論根據。

但要將理論變為現實,難度之大超乎想象

二戰時期各國就進行過類似的研究,可都沒有太大進展。戰後,美蘇也在進行相關研究,到目前為止少許有了些眉目,但還依然屬于概念性武器。

就理論而言,電磁攻擊很簡單,就是人為制造一個大功率的電磁場,電子器件吸收超量的能量就會3起過載,從而使得電子設備失效。

國內在防電磁脈沖攻擊方面,也在根據電磁攻擊的原理進行針對性研究。但在實用武器都沒出現的時代,這更多的是屬于技術儲備。

「要防止電磁脈沖攻擊,我看金屬屏蔽罩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口然後……,可能還需要專門的短路保險…。」耿杰純粹是靠自己的專業知識,有些不太確定地遲疑道。

「的確!這兩樣可以攔截絕大部分電磁脈沖,但要注意,短路保險不是只在接口處進行設置,而必須對所有與外界相連的線路、電路都增加短路保險,並做好接地,以迅速釋放過載脈沖電流!」郭逸銘伸出手指,嚴肅地說道。

如何防電磁攻擊,這個時代還不甚了了,但在後世卻有著完善的規範。

「其次,要對電路中的敏感脆弱器件、電路進行專門的保護,以防殘余能量造成器件損壞。

另外,要在關鍵電路上設置多重濾波器,將耦合頻率縮小在一個很小的頻段內,不允許大能量脈沖電流通過。采用自動增益和增益限制技術,必須保證波形平穩。

最後,還要準備一套備用設備,做好全面屏蔽工作,平時不開機。

當發生電磁攻擊,而主要使用設備損壞時,可以立即啟動以替換。

這幾點必須齊頭並進,缺少任意一項都不可!還有散熱,我們要分別對元器件進行散熱,利用金屬外殼、延伸散熱片等讓元器件在高溫狀態下能夠迅速散發熱量,保證設備正常工作。在設備內部,還需要安裝強力風扇,這需要我們對空氣流體、散熱有更多地了解,

經過計算得出最優解決方素…」

郭逸銘扳著手指,將後世軍品的各種保護措施一條條解說起來,並直接將整個條例照搬過來,強令眾人遵守。

耿杰等研究員們听著這苛刻的要求,都不由得嘔舌。

從他們的專業技術角度來分析,按照老板的要求設計的保護方案,比我軍現在的軍品要求還要嚴格數倍!如果都完全做到,設備在高溫、酷寒、復雜電磁環境、強脈沖攻擊下的保護可以說做到了萬無一失!

可這樣一來,成本必然也會急劇上升,這值得麼?

「我不只是想為這次軍方的行動提供一款臨時性的通訊解決設備,而是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向軍方推銷一款陸軍基層部隊數據鏈解決方案!」

郭逸銘最後的一句總結,暴露了他的真實野心。

數據鏈啊!

耿杰等人猛然心頭一振,頓時變得火熱。

數據鏈這東西,其實沒什麼神秘的,無非是不同設備之間相互數據的傳輸、處理、交換解決方案。說穿了,數字移動電話本身就是一種數據鏈解決方案,原來最初就是為野戰部隊所設計,只是在近些年轉為民用了而已。

美軍早在50年代中期,就開始整合國家防御體系,將200個作戰中心、200部雷達進行並網。所有的數據都直接傳送至北美防空司令部,由計算機對飛機的飛行軌跡進行計算後顯示在大屏幕上,從而使指揮官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北美上空飛行物的數量、方向、速度,

及時對各處防空陣地下達指令。

這套系統最大的好處,是縮短了作出反應的寶責時間。

以前雷達站在發現目標,半斷其類型、方向之後,一般是先報告給作戰中心,由作戰中心來確認其是否含有敵意。作戰中心的權限有限,在出現突發事件後,需要再次上報至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部又要有一個反應時間,然後再一級級傳遞下去,並由最終執行單位執行攔截命令。

整個反應時間長達數小時。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戰場中,幾個小時都足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了!

自從有了這套系統,不明意圖飛行物一出現在防空雷達上,北美防空司令部就能立即發現,然後對其進行跟蹤、研判,並下達最終指令。

原本需要數小時的反應時間,迅速縮短至半個小時、乃至十幾分鐘,防空效率和安全系數大大提升。

這套系統其實相當簡單,所顯示的數據也非常有限。但就因為其實時觀測性,減少了大量的中間環節,讓防空司令部最高指揮官直觀了解空情變化,迅速下定決心,做出應對,便使得作戰效率大大提升。

在這套最初級的,型數據鏈出現,並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北約空軍方面也開始采用同樣的防空數據網絡體系。隨後是美國海軍、美國陸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備隊等等,各軍種紛紛開始研發各自的數據鏈系統,並投入使用。

但這套系統在越戰時卻遭到了巨大失敗。

由于各軍種都有自己的數據鏈,且各不匹配,在軍種界限越來越模糊、相互協同作戰要求越來越精確的現代戰爭中,不但沒有幫助部隊提高作戰效率,反而在某些時候成為了戰斗勝負的阻礙。

陸軍無法識別空軍信號,不能及時引導空軍攻擊正確目標。空軍不能識別地面友軍,自主判斷胡亂轟炸,甚至投下炸彈攻擊己方軍隊。而且不同區域之間的信號也不相同,同一架戰斗機,從這個空域進入到另一個空域,便無法再接收到預警機的數據,從而變成瞎子。

也就是在越戰之後,美軍痛定思痛,決定整合各軍種之間的數據鏈,提出了一個規範的數據接口規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16數據鏈體系。

這種數據鏈體系,一直使用到了二十一世紀初。

我軍的數據鏈系統起步較晚,從60年代中期開始,才出于國土防空需要,進行防空體系的整合。原是打算引進蘇聯的數據鏈體系,但此後由于雙方交惡,不得不自己研發。由于技術落後,加之那十年,斷斷續續一直到70年代末才正式啟動雷情,號半自動預警系統的

研發工作。

至于陸軍則更差,至今仍在采用二次大戰時期的通訊體系,依靠戰地電話、電台、步話機作為上下級溝通的主要工具,早已落後于時代。

如果能為陸軍打造一套基層指揮數據鏈系統,那可是了不得的巨大成績啊!

「我的總體構思是這樣的,現在外軍的戰場數據鏈體系,都采用的是樹狀結構。團、營,連、排,一級一級傳達下來這樣有利于上級首長對下面部隊的掌握,但從外軍在實戰中的體會,很多時候部隊的建制會被打亂,並且由于信號的傳輸距離有限常常出現各兵種混編

的狀況。在這個時候,樹狀數據鏈體系平級之間無法正常交換數據的限制,就給混編部隊的指揮帶來了極大的障礙。

作戰時,必須幾個最高指揮官聚在一起,同時向己方部隊下達命令才能協同作戰。

假如當幾支各不統屬的小隊匯合在了一起,卻因為無法相互傳送數據,以致彼此之間只能各自為戰。

但現代戰爭就是陸、海、空、防空、陸航等不同單位聯合作戰,因此樹狀體系並不是合作為未來數字鏈系統的首選體系……」

他在上面侃侃而談其他研究人員只能瞪大了眼楮听著,飛快地做著記錄。

這些研究員雖然不能算是國內頂尖科技工作者,可也具有相當水準。許多人從事了一輩子軍工研發,技術功底之深厚,可能比郭逸銘還強。

但國內在數據鏈上的研究起步晚,本身設備技術能力又差而且幾十年來強調的人民戰爭理論是一種基于地技術含量下的大規模游擊戰,對于信息數據鏈的研究滯後。樹狀體系他們是明白的,而且也能洋洋灑灑寫出一大篇論文,但這是閉門造車!

真正這個體系是好還是壞、實戰中的優缺點,他們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如果郭逸銘不特別強調,他們絕對會直接照抄西方外軍數據鏈體系同樣搞一個樹狀體系出來。

但在後世,這種體系已經被完全淘汰。

更加優化的數據鏈體系是網狀體系,又稱無縫結合體系。

這套體系的精髓是同一個戰地數據網內實現信息共享。一個戰場中心內,各作戰單位共享資源,然後自動服從戰場內最高指揮官的命令。相鄰的兩個班可能個屬于一個作戰單位,但都能對眼前的戰況有著同樣的了解為了作戰需要,兩個班可以通過手持式電子地圖勾

勒出一個簡單的作戰計戈」傳送到每一個士兵手中,然後協同作戰。

支援戰機,可以從電子地圖中看到呼叫的支援單位,並由地面引導人員迅速確定打擊的先後順序,戰機只需依序打擊即可。

戰斗結束,這個臨時性的指揮體系又可以就地解散,然後各自歸建。

這種網狀數據鏈體系最大的好處是靈活,可以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中迅速組建起一個高效團結的作戰體系,將各自為戰的許多小單位捏合為一個拳頭,進退有序。而在這個臨時作戰體系中,最高長官又可以將權限分別下發,形成更小的作戰單位,激發出「,大于2、甚

至可能等于4、等于5的巨大力量來!

無縫結合技術移動電話項目組的研究員們並不陌生,他們研發的數字移動電話所采用的就正是這項技術。

一台手機出現在。基站覆蓋範圍內,但它在進入時,便會被基站所識別,隨後錄入服務名單,開啟移動電話服務。此後雙方不斷進行聯系,以確認該手機仍在服務區內,當它關機,基站便會自動將其從服務名單上刪除。

如果手機離開。基站,基站會根據信號強弱,判斷其離開服務區。而當它進入另一個基站服務區內時,便會自動登陸另一個基站,列入該基站的服務目錄。

這就是無鍵轉換技術。

這些研究員們既然對數據鏈所知有限,自然是郭逸銘這麼引路,他們就怎麼走。他們雖然創新能力不太強,但卻是非常優秀的實現型技術人員,只要給了他們目標,具體如何將現有技術融合起來,以實現需要功能,卻無需手把手指點。

例如郭逸銘要求這種班排級手持電話的屏幕要做大點,但要能防電磁干擾。研究人員們就采用了目前實驗室能夠做到的最大液晶尺寸3英寸屏,作為特種手機的顯示屏。同時在屏幕上方覆蓋了細密的網狀金屬絲作為信號屏幕,然後經過一層透明玻璃,又壓制了第二層

金屬網,進行雙重屏蔽。

經過了金屬網屏蔽之後,屏幕顯示要比普通手機屏顯得暗淡一些,但通過加強背光便可加以解決。

同時軍用品需要的持續時間要長于民品,因此項目組采用了特制的加厚、高密度電池,使其待機續航時間延長至了五天,同時設計了一套通過蓄電池充電的特種充電器。一個堅守單位,可以依靠一台鉛酸蓄電池,保證手持數據接收器一個月的正常使用。

由于是在成熟的技術上進一步開發,研究進度進展很快。

隨後,郭逸銘也找到了軍方,表示希望有他們提供一台適用于各種地形環境的履帶車輛,作為移動基站的承載平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