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南拿著東西。順著人流朝里面老。穿過三重檐的明雙公堂、內龍門、聚本堂之後,眼前是一片小廣場。中間一條長長的甫道,左右設置了兩排寬大的木柵,木柵東西兩廂便是文場,也就是考試的地方。木柵之後是矮牆,有一人多高。矮牆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窄門。寬度剛,好容一人通過,兩人並肩是完全沒法走的。林南往兩旁打量了一下,東西文場都算上,這樣的窄門合共近百連,一連是九十間號房。加起來便是九千多間。
若是這九千多間號房全部坐滿。這一次考試便是近萬的書生,當真是大場面!
其實林南忘了一點,這是京師貢院。天子腳下的考場,肯定要比地方上的有派頭。出了京師之外,建朝各省也有各省的貢院,甚至有些州府也有自己的貢院,比如定州貢院、江南貢院」北貢院、岳州貢院等等,只是地方貢院相比京師來說要小得多。京師貢院不僅僅作為京畿地區鄉試的考場,同時還是全國會試的考場,想一想天下的貢生舉子們全都入京趕考,即便是篩選得嚴格一些,人數也絕對少不了。若是貢院修得小了不夠用,麻煩事丟了皇家臉面事大啊!因此京師貢院也佔地不雖然沒敢破萬,仍舊修了九千多間,但畢竟是考場,考生來這里是為了考試來的,不是為了享福,因此號房和其他地方貢院相同。尺寸矮除了四壁和房頂,就只有一張矮幾,此外別無他物。
九十多連號房,每一連都有連號。比如慧字連、薦字連、寧字連、和字連等等,以便登記區別。每一連內的號房按照天干地支排列,這樣到時候抽查試卷的時候能準確快。趕考的學生到了這里,就要分開了,開始在貢院大門口檢查完行李之後,專門有一位官員負責放號牌,實際上也就是一張紙,上面寫著連號房號,每個人按照號牌來找到自己的窩兒。林南看了看自己的號牌,沿著大街找了半天沒找到!
正猶疑間,忽然看到西北角還有一處疏漏的地方,這邊兒的連門不那麼顯眼,但上面有連號,顯然也是考場。只是這邊只有五連一連也沒有那麼多號房,只有十幾個。林南拿出號牌看了看,自己是地字連。辰字號,連忙按圖索旗走了過去。到門口被左右兩個監官給攔住了。其中一個朝林南一伸胳膊一沒有別的,出示號牌,然後還要再檢查一次行李才能進去!
林南沒說別的,東西一放由著這兩人查去。好在這兩人手腳可比大門口兒那得兵卒要仔細多了,雖然查得更細致一些,但比較小心在意。不多時便放林南進去了。林南正納悶兒呢︰「怎麼這一片的號房這麼少,還單獨列出來了?」忽然眼角余光一閃,前面看見兩個,熟悉的人影一正是林福和林壽兩位堂兄!此時還未到大考吉時,因此考生有的也沒有進入號房,都在號房門外站著靜候,因此林南一進來,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當然也包括林福和林壽。
林南心中納罕,怎麼這麼巧?從大門剛分開沒多久,居然又在這里遇到林福和林壽了,難得的是號牌居然也在一個連
其實林南不知道,他們幾個所在的號房和別的不同,叫做官生號。按建朝官制︰「京官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外官文職三品、武職二品以上之子、孫、曾孫,及胞兄弟佷應鄉試者為官生。」其試卷名為官卷,官卷另編字號,不佔民額,並且不能取中解元與經魁。
林文本身有著三品的武將餃。同時又有爵位在身,因此林福和林壽都順理成章地被戈進了官生號。而林南雖然算是林文的子佷,上下關系此時卻不能從林文那里牽扯,因為其父林武的官階現在比林文還要大。做到了朝廷二品大員的位置。所以林南更是理所當然地要在這里考試。正因為如此,林家三兄弟才在官生號里「巧遇」
見到了林南也來了,林福臉上泛起了一絲親近的笑容,林壽不知道是考前緊張還是什麼原因,雖然沒有直接打招呼,但也沒有冷臉相向。倒是讓林南微感詫異。此刻地字連里站著許多待考的書生,與其他號房里不同的是,他們臉上沒有那種擔憂和緊張,反到一個個地輕松寫意。有的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閑聊,顯得很是熟絡;有的則折扇款擺,饒有興趣地打量著周圍環境和其他人。總之,這些人給林南的感覺,就好像不是來考試的,而更像是在游山玩水、提籠子遛鳥!
林南看了兩眼,忽然間心中隱約猜到這都是些什麼人了閱讀最新董節就洗澗書曬加凹口氐姍」說齊傘。川他們舉年投足流露出來的與息。非富即貴!想到眾迎自無奈地笑了笑,和兩位堂兄打個招呼,轉身便奔自己的號房走去。沿途早有人注意到有新人進來,倒也有一兩個曾在宮里見過的熟面孔,都紛紛朝著林南打招呼。
不知不覺之間,林南在京師的王孫公子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尤其是不久前在中秋宮宴上被啟元帝大加贊賞之後,更是讓他成了眾多官宦子弟的目標。不忿者有之,羨慕者有之,听過一笑者也有之,但不管出于什麼目的,林南這個名字都在這些人心中有了一席之地。此番來到貢院考場,有很多打過照片的人便認了出來,不少人過來打招呼。林南毫不怠慢,面上堆笑拱手還禮,腳步卻不絲毫停頓,最後身子一抹,躲進了號房里面。
雖然是官生號,但號房也沒有什麼別的,里面僅能容一人坐臥,就是案幾較新,屋子里干淨許多罷了。林南簡單收拾了一下,用一方絹布將桌子擦拭了一番,隨後將文房四寶按位置放好。最後在地面上鋪了一張軟墊,斜靠著牆壁坐了下來,開始閉目養神。
秋陽漸漸升高,外面忽然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有人高聲喊道︰
「時一辰已到,士一子一號!」
林南驀地把眼睜開,起身端坐。外頭傳來一陣唱名受卷的聲音,時辰不大,未己號的門口出現了兩具袍裾,方頭的官靴顯示,這是此次鄉試的監官。
「地字連未一!林南受卷!」
林南連忙站起來,弓著身子朝門外伸出雙手來。外面的監官微微俯身探頭,把林南上下打量了一番,又拿過號牌對了一下,確認無誤之後拿過一方小小的印章,朝卷頭處蓋了一下,這才將卷紙交到林南手上。
領了試卷,號房的門一關,便等于考試開始了。
鄉試大考,第仁場為經史,主要是從四書五經之中摘選出一些句子來,讓考生辨認到底出自那一經哪一章,之後把該章補全主要考的是博聞強惡第二場為策論,就是文題,給出一段話來,根據這段話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引證**。第三場為詩賦,講究五言八韻,考生在熟練掌握格律之余,詩賦有特色的為上。
林南參加過童生試,兩相比較,考的形式和內容大體相同,只是鄉試顯然考的範圍更廣更大,需要論述的道理更加有深度。此外,對于士子的文字也要求極高,字跡需要整潔工整,古人認為觀字如觀人,因此考試中字跡越精美的人越容易受到青睞。若非如此多的限制和規定。又何必搞如此大的陣仗,一場考試就需要三天?三場考試一共九天,身子骨差的都抵受不住!
第一場是經史。林南展開考卷。細細一覽,大致心中有點譜了。這些年一邊跟著靜安齋主沈修學習,一邊在宮中伴讀,受著各位大學士的燻陶,林南雖然沒達到過目不忘的水平,但也勉強可以說是博聞強記了。
卷子上有三道題,開篇第一題是這麼一段話︰「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這段話林南看過,出自四書之中的《孟子》,意思主要是講人之所欲、所樂與所性。
第二題為︰「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這句話出自《論語》,記錄的是孔子說的話。全文大概是這個意思︰
孔子說︰「天下有道的時候,制作禮樂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決定;天下無道的時候,這些事情多半是由諸侯作主決定。天下有道,國家政權就不會落在大夫手中,老百姓也就不會議論國家政治了。」所謂上無失政,則下無私議,非箱其口使不敢言也。有道,謂秩序正常;無道,謂不正常。國命,即政權。
第三題出自《禮記》,仍舊是孔子說過的話︰「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中庸之道,便是從這里來的」
林南上下看了一遍,立刻淡定下來全都學過,能不淡定麼?經史子集的默寫,如果會背誦,剩下的事兒就是磨墨揮毫,把一手漂亮字兒寫好,讓人一看便眼前一亮罷了!胸中計議已定,林南從桌上拿過硯台和墨條,在硯台里倒了一點清水,手執墨條不緊不慢地緩緩磨了起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