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們都知道農歷的正月十三,忌做活,忌出行,這是為什麼呢?
爺爺在給我和丫頭講婚喪嫁娶的習俗時提到過有一個忌日—楊公忌,講的就是在農歷的正月十三,忌做活,忌出行。
這是看閑書時無意翻看到楊公十三忌的,可是關于楊公忌的傳說比比皆是,這又是為啥呢?
傳說之一。
傳說,宋太宗趙匡義,中了遼國計策,前赴北國會談,楊家將在楊繼業率領下,七郎八虎闖幽州,前往保駕北征,行兵到兩狼山前,楊繼業認為此次行兵犯了地名之忌,自己姓「楊」,「羊」遇「狼」,又遇兩「狼」難以取勝,告誡子弟官兵都要小心,結果,在戰爭中,遇到了埋伏,兵敗金沙灘,楊家將受到嚴重損傷。
大郎替了宋王死;
二郎短壽一命亡;
三郎馬踏肉泥漿;
四郎流落在番邦;
五郎怕死當和尚;
七郎亂箭一命亡;
李陵碑前踫死了楊令公;
只剩一個楊六郎。
楊家將兵敗失了散,這一天,正月十三日,楊家將的忌日,人們為了紀念保國忠良,就把正月十三定為「楊公忌」。
正月十三也叫「楊公祭」,就是老令公楊繼業戰死的日子,諸事不宜。人們用各種形式表彰他的功績,以作紀念。
傳說之二。
很久以前,有一位姓楊的老翁,人們稱他楊公。
這位楊公有十三個兒子,十三個兒子如狼似虎,且又家資萬貫,可謂要人有人要財有財。楊公也就自然的有點飄忽忽。
一日,高興之極,在那里和人說起了滋話,道︰「我這些兒子就是一個月沒一個,還能有一個和我過年的哩。」
神仙無處不在,但凡人說話不要太狂了。
楊公的狂話恰被一個路過此地的神仙听去,此神上天報告了玉帝,玉帝大怒,隨下令每月收他一個兒子。
從正月十三開始,楊公的兒子每月都要走一個。每個月里往前趕兩天,正月里是十三,二月里是十一,三月里是初九,依次往下推。這年正好閏七月,所以,七月里收了楊公兩個兒子。日子是七月初一和二十九,那麼這一年也就是十三個月了。
楊公的十三個兒子自然是一個也沒剩下,到了年底,自然也就沒有一個和楊公過年的了。
後來人們把楊公兒子歸天的日子稱為楊公忌。這些日子很毒,是不能出門的,不過,現在人們天天外出,也就無所謂了,但如果想做事挑日子的話,最好不要挑這些日子。
這個傳說的另一版本是︰
從前有個姓楊的老人,鄉鄰們稱他為楊公。楊公有十三個兒子,兒子們個個文武雙全,遠近聞名。
玉皇大帝听說後,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很是嫉妒。陰歷正月十三,閻羅王告訴老人,說根據「生死簿」老人每一個月死一個兒子,一年內正好死完。
楊公說自己有十三個兒子,一年十二個月,每一個月死一個兒子,還能剩一個,怎麼會死完呢?
結果從那天開始,他每月死一個孩子,而那一年恰好是閏月年,有十三個月。恰好死了十三個兒子
以後每到這些日子,楊公都會給兒子祭祀,所以後人將陰歷正月十三及相關日子稱為「楊公祭」。
傳聞之三是在河北榮城地域講究的楊公忌只有正月十三這一天。
原因是民間流傳「楊公忌日」即是痛恨權奸,因為當地百姓是為了紀念楊繼盛的日子。
楊繼盛幼時聰明,很有才華,而且也是明代以巧對著稱的名人。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嘉靖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後改兵部員外郎。因奏權奸嚴嵩十大罪狀,被下獄。三年後被殺。臨刑賦詩曰︰「丹心照千古,浩氣還太虛,平生未報恩,留作忠魂補」。民間流傳「楊公忌日」即是痛恨權奸,紀念楊繼盛的。
傳說,楊繼盛剛入里塾的時候。有一天,來了一個年紀很大的學生,老師看這麼大的人也來求學,就出了一個對子相嘲︰老學生,誰知話音剛落,就被坐在一旁的楊繼盛接了過來,隨口就答;小進土。老師大吃一驚︰「此小兒聰穎如此,將來必中進士矣!」
有一天,老師外出,學生們作布陣交戰的游戲玩耍,正玩在興頭上,不料老師突然回來,大家慌忙四處藏匿,老師大怒,挨個地罰跪,並出對︰藏形匿影,規定先對出者免罰,對不出者繼續罰跪。只見楊繼盛微微一笑,答道︰顯姓揚名。里墊老師臉上的怒氣頓時一掃而光,驚呼︰「此絕對也!」伸出雙手將楊繼盛扶起。
有一次,楊繼盛的表叔辛體元到他家作客。剛好家里沒有酒,酒館里的酒也賣完了,楊繼盛的父親很為難。辛體元于是出對戲日︰無酒是窮主,話音剛落,只听一個稚聲稚氣的聲音回答︰有兒為名臣。表叔一看,竟是楊繼盛作答,贊不絕口。
楊繼盛才華出眾,文筆辛辣。他曾為山東濟南廟武廳題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後來,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李大釗先生非常推崇楊繼盛這副名聯,其中「辣」字改為「妙」字,成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視為座右銘。
有一次,楊繼盛乘船渡楊子江,游覽鎮江焦山風光,夜宿焦山洞內,忽想出一副妙聯題詠,寫于山壁。聯雲︰
揚子江頭渡楊子
焦山洞里住椒山
全聯名和景相交,楊子指本人,椒山是楊繼盛的號。真是天然趣成,妙不可言。
他在此次游覽中,還題聯一副。聯雲︰
人心莫高,自有生成造化。
事由天定,何須苦用機關。
讓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