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說的是曹植自己在洛水邊遇仙的故事。
曹植說自己在洛水邊遇見了一位美人,開篇就像講故事,說「余從京城,言歸東藩……」雲雲。就像大多神話故事,多從很久很久以前,這樣很平淡而又平凡種孕育奇怪的語句,這樣的起始氛圍說起。
然後曹植就說了自己看見了一個位麗人,而這位麗人的樣子,曹植身邊的援御者卻是見不到的,很是神奇,卻也是情理之中,大凡仙子總是這樣,不會讓俗人見面的。于是就引發一問,于是帶出了曹植對心目中的洛神美態的盡情刻畫,這種寫法很自然,也很妥帖。
「其信也,翩若驚鴻,婉如游龍……」就是對洛神神態和美麗容貌的歌唱。于是很自然的引發曹植對宓妃的愛,于是宓妃也很落落大方,愛就是愛了,沒有過多的造作,于是「托微波而通辭」,「解玉佩以要之」,這宓妃似乎比曹植要磊落的多,倒是曹植很是疑心,這里用了一個典故「感交甫之棄言兮,悵憂郁而狐疑」,這個交甫是個人名,曾經也是在水邊遇仙,也是得到一位美女給的一塊美玉,可是後來,轉眼玉佩和美人都沒了,像夢一樣消失了,所以曹植想到這里就很猶豫,這本是人之常情,卻傷了宓妃的心,曹植大概是想說這宓妃和自己這場相遇不是等閑看待,這是真有其事的意思,也有可能是想抒發一下美人遭懷疑的心情,反正就是和那段典故是不一樣就是了,于是就有了一段「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傍徨……」這樣的情緒激蕩之詞。但是不多,文章馬上又寫歡樂景色,卻又寫洛神對自己掩面而泣的傷心態。最後在人神殊途的命運下被分開,留下曹植無盡的思念。
追尋完《洛神賦》的故事,我們來看他的歷史背景和傳說。
據傳說,曹植很喜歡艷麗非凡的甄妃,卻被自己的哥哥娶了,和甄妃兩人是有情人不能眷屬,甄妃逝後,曹丕卻把甄氏的陪嫁枕頭給了曹植,不知是故意刺激他還是安慰曹植,于是曹植就夢見了甄妃,于是寫了一篇《感甄賦》,後來魏明帝覺得不妥或是什麼別的緣故改為《洛神賦》。
關于這篇賦,是歷說紛紜,我們丟開傳說不論,關于此賦的主旨,清代何焯曾說︰「植既不得于君,因濟洛以為此賦,托詞宓妃,以寄心于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按曹植地歷史背景來說還是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說曹植沒有任何實權,卻被哥哥猜忌,心里很是苦悶,于是他在賦中托言而述怨憤,就是洛神遭誤解的那一段「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傍徨……」來表達,曹植賦中的表達是委婉的、有限的,而表示忠誠的態度居多。
《洛神賦》藝術手法凝重富麗,又不失空靈之勢,語言華麗,新鮮可人,全文波瀾起伏,感情深厚,是不可多的的一篇漢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