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個很快樂的事情,讀書不必像朱子所雲︰必須「眼到、心到、口到」,真正的讀書之道,應該是「無心、無眼、無口」,這種狀態就是老子所提倡的「道非道,非常道」,任何能口述言表的道理都是垢漬,只有用心體會到的才是真正的道理,而用心體會到的絕不是能用口說出來的,刻意的強調用心、用眼、用口仍然沒有得到讀書之道,讀書之道就是拋開這些,整個身心的和書本交流,達到渾然忘我的地步,才是真正的讀書之道。
竊以為,讀書就是和未見面的作者做一次很深的談話,做一次會心會意的交流,讀到會意處,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心意,就是讀書之道。
當我讀到這篇《青青陵上柏》的時候,就產生了這樣的感嘆「相逢何必曾相識」,作者是先秦的古人,和我有三千歲的隔離,可是在我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覺得作者的感嘆讓我覺得好親近,好像我已經听到作者輕輕的嘆息,看到作者狂狷的樣子,看到作者微蹙著眉頭,撫模著無弦之琴,唱著悲傷的歌。
這首詩是一首好詩,言雖淺近,感情卻醇厚,沒有過分的雕琢詞義,雖是直抒胸臆,運用對比的技巧達到了大巧若拙的境界。
第一句「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起句很自然,詩人眼中所見,詩人口中所言,都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陵上的松樹,松樹又叫長青樹,有永恆的象征之意,磊磊的石頭也是不會改變的物質。
詩人為什麼把這兩件東西獨獨拎出來說呢?
後面就有進一步闡述了,「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結合這一句就解釋明白了,原來作者是感嘆人生的短暫,這後一句「遠行客」說的好,這句話有點老莊的思想,就是人生于天地之間,人間實際上是旅程,是遠行客,真正的歸途是什麼,實際上是︰人死了,死,是人的最終的歸宿,這里說了一種對生命豁達的解釋,對死的詮釋,死,不可怕,死,只是人生的一個終點,死比活著更好,死後沒有煩惱,四大皆空,應該比活著更自由。
第三句「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這句也很有味道,說自己喝酒不在乎酒是不是好酒,只要喝的自己快樂,就是好酒,這個立意很好,現在的人有了房子還想要大房子,追求物質的享受無窮無盡,實際上是追本求末,已經忘記了快樂的本身了,那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換來的是得不到的無盡煩惱。
後面幾句「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候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余尺。」這幾句是寫詩人自己騎著很次的馬,來到京城,看見達官貴人們不為民為國擔憂,只是醉生夢死,描繪了一下當官人的房子和表面上繁華的狀態,為最後一句詩做鋪墊。
最後一句詩「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這最後一句用了孔子描寫小人的一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意思很明顯就是一種諷刺,說你們都是貴人,應該是孔子所言的君子類的人物,如何也和小人一樣惴惴不安呢?既然是為了開心,為什麼不快樂呢,好像還沒有我這個生活貧困人活的開心啊!
這首詩是說快樂不在于物質上的點點滴滴,是心的寧靜,才是真的快樂。
我讀完這首詩,掩卷而思,覺得這個人說的真好,雖是幾千年前寫的詩,卻在今天仍然有社會意義,是啊!物質的追求是無盡的,只有把握好自己的本心,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我感嘆和作者不是同一個年代的人,不能促膝而談,可是轉念一想,讀了作者這首詩,也就是認識這位高尚的人了,「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樣拘泥于現實呢!作思想上的溝通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