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野論曰︰太祖劉義隆這番訓導真是正確啊!奢華浪費產生在富足的環境中,節儉出在貧窮困苦之中。
就是這一則小故事,後來被人演繹成了《宋文帝設「憶苦思甜」宴》。有這樣一個版本說︰宋文帝在位期間,舉辦過一次「憶苦思甜」宴,又稱「饑餓宴」。當時劉宋朝已經非常富足,雖然宋文帝下了無數次戒酒令,但奢華之風不減。宋文帝本人很節儉,也很會經營這個國家,當時有印度、日本、朝鮮等諸多國家來向他朝貢,按禮節,得回禮,然而他只回了他的字畫,其實他的字畫並不值錢,但出于禮節,外國使節只當「禮輕情誼重」收下。他在那年九月的一天,宴請眾文武大臣和王子王孫,到開宴時間卻不開宴,過了兩個時辰,每人一盤的「國宴」才端上來,眾人打開一看,卻是他寫的兩個字「饑餓」,于是,他開始演講請大家吃「饑餓」兩個字的意義。其內容無非是中原連年遭災,雖然南方運去了很多糧油等食品,但北方仍受到強悍北魏的侵犯,民不聊生,南方生活雖已小康,錦衣豐食,富庶安定,但在安樂中不能忘記饑餓。
導游說,這頓「饑餓宴」後來被許多人仿效。在20世紀60年代的「文革」期間,很多人都吃過「憶苦飯」,其源頭恐怕就在于此。
「元嘉小康」、「江左之風」都是後人對宋文帝的治國方略取得成功的一種美譽。如今我們講的「小康水平」,也可追溯到宋文帝時期。史學家李延壽這樣評價宋文帝︰「生前性存儉約,不好奢侈,在位日久,惟簡靖為心,于是政平訴理,朝野悅睦。」他所乘座的輦車篷舊了,皮破了,修修補補,照常用著不換。
據說,宋文帝在位期間,將鐘山(今南京紫金山)南北的天壇與地壇合二為一,理由是天乾地坤,天是父,地是母,父母豈能分,故而合一不能分。不久前考古發現的鐘山六朝祭壇遺址,可能就是元嘉年間的產物。宋文帝每年有兩次要去登壇祭祀天地。除此之外,每年還要到其父劉裕的初寧陵(今南京麒麟門麒麟鋪)晉拜。
就在這年十一月,宋文帝又經歷了一場謀反的風波。當初,魯國人孔熙先精通文學和歷史,並通曉數術(術數以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論,來推測自然、社會、人事的吉凶。屬《周易》研究範疇的一大主流支派),有縱橫天下的才氣和抱負。因官小位卑,憤憤而不得志。他父親孔默之曾任廣州刺史,因為貪贓枉法犯罪,由于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的相救才免于判刑。為此,孔熙先十分感激劉義康,決心效力報恩。他根據天文、圖讖,認為宋文帝將一定死于非命,原因是骨肉互相殘殺。孔熙先認為範曄(南朝劉宋時期的杰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對朝廷也有不滿情緒,于是通過範曄的外甥、太子中舍人謝綜來拉攏範曄一起來謀劃。
孔熙先游說範曄道︰「大將軍劉義康果斷聰敏,百姓及神明都願歸屬于他,但他卻被罷免職務發配到南部邊陲,普天之下都為他憤恨不平。近來,天下人心騷動不定,天象錯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時運已經來到,這是不可以改變的事情。如果我們順應上天、百姓的心願,結交英雄豪杰,內外接應,在宮廷內起兵,爾後殺掉反對我們的人,擁戴聖明的天子,號令天下,有誰能敢不服從呢!範曄猶豫不決。孔熙先又說了一些挑撥的話,範曄終于下了決心。他們暗地計劃布署,孔熙先認為發起大事應該用劉義康的旨令告諭大家。于是,範曄偽造劉義康寫給徐湛之的書信,命令他殺掉文帝身邊的壞人。
十一月的一天,文帝到武帳岡赴宴,範曄等人圖謀在這天發動叛亂。許曜侍衛文帝,將佩刀微微拔出,向範曄使眼色。範曄不敢抬起頭來看。不一會兒,宴席結束,徐湛之害怕事情不能成功,就將孔熙先等人的陰謀全都報告了文帝。孔熙先、範曄等人的謀反流產。文帝下令逮捕了所有參與者。
範曄在獄中作詩說︰「雖無嵇生琴,庶同夏侯色(雖不像嵇康被殺時索琴而彈,卻可以像夏侯玄臨刑時面不改色)。」
孔熙先在獄中上書文帝,並將圖讖上所顯示的征兆告訴文帝,特別告誡文帝要小心骨肉之間的禍變。他說「請不要把我寫的這些東西扔掉,把它放在書省。如果我坐監死了以後,也許可以想起來查看,我在九泉之下,也會稍稍減少我闖下這一大禍的罪責。」估計文帝根本沒當回事,導致最終被兒子所殺。此是後話。
十二月十一日,範曄、謝綜、孔熙先和他們的兒子、兄弟及同黨全部被殺。
朝廷沒收範曄家產,見那些音樂器具、服飾珍玩,都非常珍奇華麗,歌妓妻妾們有用不完的珠寶翡翠,而範曄母親居住的房子簡陋不堪,只有一個堆著木柴的廚房。他的佷子冬天沒有棉被蓋,叔父冬天只穿一件單薄的布衣。這不僅使朝廷大為震驚,也讓我們今天的人百思不得其解。堂堂一位大文豪,竟然對自己的母親如此虐待。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六月,宋文帝「築北堤,立玄武湖于樂游苑北」(《宋書-何尚之傳》)。從這年起,東吳的練湖、後湖,東晉的北湖被「玄武湖」一名取代。
宋文帝一朝有個叫檀道濟的人,值得一提。檀道濟(?—436年),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出生于京口(今江蘇鎮江)。
自幼父母雙亡,與兄姊流寓京口。晉安帝隆安末年,隨劉裕鎮壓孫恩、平定桓玄之亂,以軍功先後封吳興縣五等侯、作唐縣男。
晉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後秦十六國之一。羌族姚萇所建。都長安(今西安),檀道濟為冠軍將軍,與王鎮惡同為先鋒,引軍沿淮水、淝水向許昌、洛陽進發。檀軍先抵項城,後秦守將姚掌不戰而降,但在進攻新蔡(今屬河南)時,遭到了後秦大將董遵的頑強扺抗。檀道濟督軍猛攻,破其城,殺董遵,繼而攻克許昌,擒獲後秦潁川太守姚垣及大將楊業。利用軍威大振之機,檀道濟乘勝前進,拔陽城,克滎陽,直抵成皋(今河南滎陽)。秦征南將軍姚洸屯戍洛陽,急向關中乞求援兵。姚泓派將姚益男領1萬人馬星夜趕赴往救。可援軍尚未到達,檀道濟已攻下成皋,並會同其它部隊,四面環攻洛陽。姚洸孤軍難守,只得開城門率4千兵卒出降。
對這些俘虜,晉將紛紛主張殺掉,以壯軍威,檀道濟卻不同意。他說︰「王師北征是為了吊民伐罪,怎好枉殺?」他下令盡數釋放俘虜,讓他們回歸鄉里,並申明晉軍入城後,應嚴明紀律,不得擾民。
次年三月,劉裕讓毛修之留鎮洛陽,令檀道濟率師繼續西進。王鎮惡克澠池,抵潼關。檀道濟和沈林子渡河北擊,進攻蒲?(今山西永濟),想以此繞過潼關,進入關中。但後秦守軍戰斗力甚強,城堅難下。檀道濟不得不回軍河南,會同王鎮惡合攻潼關。後秦太宰姚紹率軍5萬援救,開關出戰。晉軍奮擊,殺傷秦軍千余人。秦軍受挫後退駐定城(今陜西華陰東),據險固守。相拒數月,姚紹病死軍中。秦軍失去主將,無心戰守。八月,王鎮惡率舟師由黃河入渭水,至渭橋登岸,破後秦軍。姚泓出城投降,後秦滅亡。
劉裕東歸後,任檀道濟為征虜將軍、瑯琊內史。及劉裕建宋,檀道濟以佐命之功,改任丹陽尹、護軍將軍。永初三年(422年),又奉命出為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監淮南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