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順帝劉準
99世祖,順皇帝劉準(469—479年),字仲謨,小名智觀,明帝劉彧第三子,劉昱之弟,是劉宋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劉準生于泰始五年(469年)七月。泰始七年,封安成王,食邑3千戶。仍拜撫軍將軍,置佐史。廢帝即位,為揚州刺史。元徽二年(474年),進號車騎將軍、都督揚、南豫2州諸軍事,給鼓吹一部,刺史如故。元徽四年(476年),又進號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班劍30人,都督、刺史如故。
元徽五年、昇明元年(477年)七月十一日,安成王劉準在蕭道成的擁立下即皇帝位,時年8歲(一說,「本年11歲」),是為劉宋順帝。改年號昇明,實行大赦。
七月十三日,中領軍將軍蕭道成親自坐鎮東府。十五日,朝廷任命蕭道成為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袁粲為中書監;加授褚淵開府儀同三司;劉秉為尚書令,加授中領軍;晉熙王劉燮為揚州刺史。二十五日,任命武陵王劉贊為郢州刺史,蕭道成改兼南徐州刺史。蕭道成堅決辭讓司空。八月十二日,詔命袁粲出京鎮守石頭。袁粲性情淡泊,每次任命他新官職,都要堅決辭讓,實在迫不得已,才勉強就職。現在他發現蕭道成有推翻劉家王朝的野心,打算秘密謀劃除掉蕭道成,所以立即接受。二十九日,朝廷任命蕭道成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九月二十八日,朝廷分別封楊玉夫等25人為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當初,沈攸之與蕭道成在孝武帝及廢帝劉昱在位時,曾經同時擔任朝廷警衛,輪流入殿值班。蕭道成的女兒嫁給沈攸之的兒子、中書侍郎沈文和為妻。按說,蕭道成和沈攸之事女兒親家,但是因為蕭道成的名望、官位一向比沈攸之低,此時卻時來運轉,控制朝廷,心里憤憤不平。
十二月十二日,沈攸之派輔國將軍孫同等,相繼順長江東下。沈攸之寫信給蕭道成,認為︰「幼主(蒼梧王劉昱)昏暴瘋狂,你應與朝中大臣秘密商議,共同報告太後,下令廢黜。怎麼可以勾結他的左右侍從,下手殺害,甚至不肯早日入殮下葬,致尸體生蛆,爬到門戶之上!身為臣屬,誰不驚駭嘆息!另外你把朝廷的舊臣,紛紛驅逐,全部安排你的黨羽,宮殿官署的門禁鑰匙,都由蕭家的人掌管。霍光、諸葛亮的遺訓,難道就是這樣!你既然有滅亡宋國的野心,我豈敢摒棄申包胥乞秦救楚楚平王七年(前522年),伍子胥因父親冤案逃離楚國,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曰︰「子能覆之,我必能興之。」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吳王用伍子胥計破楚入郢。申包胥隨昭王撤出輾轉隨國。後自請赴秦,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初未獲允,乃7日不食,日夜哭于秦廷。哀公為之感動,派公子子蒲、子虎率領戰車500輛來援救楚國而攻打吳國。在秦、楚軍隊的反擊下,楚人驅走吳**隊,收復了楚國的都城郢都。申包胥歸郢後,昭王對他欲予獎賞,他聲稱請救兵是為了楚國人民,拒受賞賜。隨即隱居山中,以度余年。的節操!」朝廷听到這個消息,驚恐萬狀。
十八日,蕭道成入宮坐鎮,命侍中蕭嶷代替自己鎮守東府,撫軍行參軍蕭映鎮守京口。十九日,朝廷內外戒嚴。二十日,任命郢州刺史武陵王劉贊為荊州刺史。二十一日,任命右衛將軍黃回為郢州刺史,率前鋒各支軍,討伐沈攸之。
閏十二月二十二日,尚書左丞濟陽人江謐,建議朝廷授給蕭道成黃鉞,順帝劉準批準。二十六日,蕭道成出居新亭,對驃騎參軍江淹說︰「天下大亂,你認為形勢如何?」江淹說︰「成功失敗在于德行,不在于人數的多少。你具有雄才大略,這是第一勝因。你寬宏大量,仁愛寬恕,這是第二勝因。賢能的人才,願意為你竭盡全力,這是第三勝因。民心歸附,這是第四勝因。奉天子之命,討伐叛逆,名正言順,這是第五勝因。沈攸之性情急躁,器量狹小,這是第一敗因。只有威嚴,沒有恩德,這是第二敗因。士卒離心離德,這是第三敗因。地方勢力和豪門世族不支持他,這是第四敗因。深入敵境幾千里,而無同黨援助,這是第五敗因。他們即使是10萬只豺狼,也會最終被我們活捉。」蕭道成笑著說︰「你的議論太過了。」南徐州行事劉善明對蕭道成說︰「沈攸之招兵買馬,制造船只,鑄造武器,野心勃勃,迄今已有十年。他的性情陰險而急躁,缺乏深謀遠慮,起兵已經數十天,卻遲遲不敢前進。他一是不懂軍事,二是軍心離散,三是受到牽制,四是上天奪取了他的靈魂。我本來擔心他驃悍勇猛,輕裝急進,在我們尚未準備妥當之前發動襲擊,一戰決定成敗。而今朝廷各路大軍已經集結,士氣高昂,各地諸侯,都統一行動,沈攸之已成為籠中之鳥。」蕭賾向周山圖打听沈攸之的有關情況,周山圖說︰「沈攸之是我的鄰鄉,我們多次一同帶兵出征,我非常了解他這個人,他性情陰險刻薄,不得軍心。現在屯兵于堅城之下,正是離散逃亡的開始!」
由于沈攸之一向喪失人心,只靠暴力來脅迫部下,所以逃亡的將士很多。昇明二年(478年)正月,沈攸之率殘兵西返,距江陵100余里,得知江陵城已被雍州刺史張敬兒佔領,士卒再度逃散。沈攸之走投無路,跟他的兒子沈文和逃到華容(今湖南華容縣)邊界,在櫟樹林中上吊自殺。二十一日,鄉民砍下沈攸之父子人頭,送到江陵。張敬兒把沈攸之父子的首級放到盾牌上,用青布傘蓋在上面,到各集市上展覽,然後送到建康。
二十八日,朝廷解除戒嚴。任命侍中柳世隆為尚書右僕射,驃騎大將軍蕭道成返回,鎮守東府。二十九日,任命左衛將軍蕭賾為江州刺史,侍中蕭嶷為中領軍。二月初五,加授蕭道成太尉、都督南徐等16州諸軍事。任命衛將軍褚淵為中書監、司空。蕭道成上疏交還皇帝誅殺專用的銅斧。
這一年,蕭道成認為,自大明年間以來,官府與民間奢侈浪費十分嚴重。他計劃延聘當時德高望重的人才,共同幫助他建立偉業。一天夜晚,他召見驃騎長史謝朏(f i),屏去左右侍從,說出了自己的打算,等了很久,謝朏卻不說一句話。之後,太尉右長史王儉知道蕭道成的意圖,就建議加授蕭道成為太傅,再賜給黃鉞,命中書舍人虞整撰寫詔書。
九月初二,順帝劉準下詔,賜給蕭道成持有黃鉞,任命他為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兼揚州牧,上殿時可以穿鞋佩劍、入朝時不必快步小跑、奏事時不稱名,使持節、太尉、驃騎大將軍、錄尚書、南徐州刺史等官職,仍然如故。蕭道成堅決辭讓特殊的禮遇。十月二十八日,順帝劉準立謝梵境為皇後。
昇明三年、建元元年(479年)三月初二,順帝任命太傅蕭道成為相國,總領百官,封給他10個郡的封地,號稱齊公,頒賜九錫,讓他仍然擔任驃騎大將軍、揚州牧、南徐州刺史。順帝劉準又頒詔決定,齊國的官職爵和禮典儀式,一概仿效朝廷。初四,順帝劉準任命蕭道成的世子蕭賾兼任南豫州刺史。
十二日,齊公蕭道成接受策書的任命,大赦齊國境內的囚犯,以石頭城為世子的宮室,與皇室設立東宮完全一樣。褚淵援引何曾由曹魏的司徒擔任西晉的丞相的舊事,請求擔任齊國的官員,齊公蕭道成沒有應允。他卻任命王儉為齊國尚書右僕射,主管吏部。當時,王儉只有28歲。
四月初一,順帝進封齊公蕭道成的爵位為王,增加10個郡的封地。十五日,順帝以特殊的禮節對待齊王蕭道成,將齊國的世子稱作太子。二十日,劉宋順帝頒詔將帝位傳讓給齊王。二十一日,順帝應當到殿前去會見百官,但他不肯出面,卻逃到佛像的寶蓋下面。王敬則率領軍隊來到宮殿的庭院中,抬著一頂木板轎子入宮,去迎接順帝。太後(陳太妃)害怕了,便親自率領宦官找到了順帝,王敬則勸誘順帝,讓他從寶蓋下面出來,領著他上了轎子。順帝止住眼淚,對王敬則說︰「準備殺死我嗎?(此問出自小皇帝之口,真是可憐兮兮的)」王敬則說︰「只是讓你到另外的宮殿中居住罷了。您家先前取代司馬氏一家也是這樣做的。」順帝掉著眼淚彈著食指說︰「但願我今後生生世世永遠不再生在帝王家中!(撕心裂肺的哀號,慘不忍睹的哀號,一言道盡末代皇帝的悲哀)」宮中的人們都哭泣起來。順帝拍著王敬則的手說︰「如果不發生意外,就贈送給你10萬錢(試圖保命,但這10萬錢並沒能保住順帝劉準的命)。」
禮典結束以後,順帝坐著彩漆畫輪的車子,出了東掖門,前往太子的府邸。順帝問︰「為什麼今天沒有器樂演奏?」周圍的人都沒有回答。可見皇帝年齡太小,被人篡了皇位,攆出宮去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右光祿大夫王琨(是宋文帝劉義隆手下重臣王華的堂弟,在晉朝已經擔任了郎中,這時候已經80多歲了),當時,他抓著車上懸著的獺尾痛哭著說︰「人們都為長壽高興,老臣卻為長壽悲哀。遺憾此身不能夠及早死去,所以才屢次目睹今天發生的這種事情!」他嗚嗚咽咽地哭泣著,難以自制,百官也都淚如雨下。
不久,汝陰王劉準被殺,終年13歲(據《宋書》,實際應為11歲),在位3年。六月十五日,葬汝陰王劉準于遂寧陵(今南京江寧)。至此,由劉裕開創的劉宋王朝全部結束。
末代皇帝死得都很可憐,但是哭著喊著︰「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的也無獨有偶。在這之前20年,劉準的堂兄劉子鸞因受父親孝武帝疼愛,被他的哥哥前廢帝劉子業逼令自殺時年僅10歲,就曾說過︰「願不再投生帝王家」,但是依然難逃一死。
不知為什麼,劉裕的後代子孫,除宋文帝劉義隆外,個個荒婬無恥,一代勝過一代。加上父子兄弟之間瘋狂的一通砍殺,不知有多少劉氏宗室死于非命。據有人統計,劉裕之後,皇族共有158人,其中子殺父者1人,臣殺君者4人,骨肉相殘者103人,被他殺的6人。其中,開國皇帝劉裕的7個兒子;40余孫子;6、70曾孫屠戮殆盡,這也是劉宋王朝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列傳》選錄︰
宋順帝劉準皇後,諱梵境,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右光祿大夫謝莊孫女也。昇明二年(478年),立為皇後。順帝禪位蕭道成後,封宋順帝為汝陰王,謝梵境降為汝陰王妃。謝莊自有傳。
這一朝同歷朝一樣,王侯將相考慮的都是如何當上皇帝、掌握更大權利、獲得更多土地、享受更多的風光。因此,打打殺殺,成了家常便飯。而百姓的需求似乎是永久不變的,也不是很高,只要能夠安居樂業,就是最大的滿足。因此,閑聊歷史,總離不開王侯將相,而且說得更多的還是王侯將相。歷史就是歷史,必須還它本來的真實性,並將真實貫徹到底。任何扭曲事實,篡改歷史的東西,都應該用「鼠標」將它刪去。
南朝劉宋時期,在建康(今南京)有一位比有名的官員,即宋文帝劉義隆時期的建康令(相當于現在的首都市市長)、史書稱之為「將作大匠」的張永。他在任上大規模疏浚、改造北湖(後改名玄武湖)、擴建華林園,在南京城市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