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東昏侯蕭寶卷
東昏侯蕭寶卷(483—501年),南齊明帝蕭鸞的次子,字智藏,母劉氏。蕭鸞在稱帝伊始于建武元年(494年),立為皇太子,確定了他的儲君身份。永泰元年(498年)七月三十日,明帝蕭鸞駕崩後,由太子蕭寶卷登皇帝位,名正言順的當上了南齊第六位皇帝,時年16歲。後被廢為東昏侯。
當時,蕭寶卷,不喜歡明帝的靈柩停放在太極殿里,想快速安葬了事,因徐孝嗣一再堅持,才得以停放超過1月。蕭寶卷每當該哭靈的時候,就說自己喉嚨痛。太中大夫羊闡進殿哭靈,他沒有頭發,號啕大哭,前仰後合,以致頭巾都掉到了地上,蕭寶卷看到後,立即停止哭泣而放聲大笑,對左右的人說︰「禿來啼叫了。」十一月十一日,立妃子褚氏為皇後。
永元元年(499年)正月初一,南齊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元。
蕭寶卷,在做東宮太子時就不好學,只喜歡玩耍,嬉戲無度,並且性格沉悶寡言。即位之後,他不愛與朝臣們接觸往來,專門親信宦官以及身邊左右御刀(佩刀侍從)和應敕侍從。
這時候,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右僕射江祏、右將軍蕭坦之、侍中江祀、衛尉劉暄等6人輪留在朝中內省當值,輪到誰當值,誰就在當天的敕令後面簽署執行意見。雍州刺史蕭衍知道了這一情況之後,對他的擔任錄事參軍(掌管文書、糾查府事)的堂舅、範陽人張弘策說︰「一國有三公已經不堪其亂,何況如今六貴同朝,他們之間勢必要互相圖謀,因此必定會發生動亂。
起初,明帝雖然在臨終遺詔中把朝政委托于朝中諸大臣,但是最信任的是江祏、江祀兄弟二人,把更多的遺命囑托于他們二人。所以,蕭寶卷即位以之後,江氏兄弟二人輪流在殿內當值,皇帝的一舉一動都要通過他們的同意。蕭寶卷漸漸想要自行其意,徐孝嗣不能加以制止,蕭坦之有時也表示不同意,而江祏則堅決限制,不許其自作主張,蕭寶卷對此非常忿恨。蕭寶卷左右心月復會稽人茹法珍和吳興人梅蟲兒等人,受主上委任辦理一些事情,江祏常常對他們施以控制、阻擋,以致使茹法珍等人對江祏恨得咬牙切齒。因此,徐孝嗣就對江祏說︰「皇上稍微有些自己的主張,這也是正常的,怎麼可以一概加以反對阻攔呢?」江祏不以為然,說︰「只要把事情交給我,完全沒有什麼可憂慮的。」
東昏侯失德作惡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江祏就商議要廢去他,而另立江夏王蕭寶玄為帝。劉暄曾經做過蕭寶玄的郢州行事,對蕭寶玄非常怨恨,所以就不同意江祏的主張,而想立建安王蕭寶寅為帝。江祏與始安王蕭遙光秘密計謀,可是蕭遙光自以為年長,想自己取而代之,把這個意思隱約地向江祏表示了。江祏的弟弟江祀也認為年幼的皇帝難以保得住,就勸說江立蕭遙光為帝。江祏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就去同蕭坦之商量,蕭坦之當時正為其母守喪,不敢對此表示意見。
劉暄認為蕭遙光如果立為皇帝,自己就要失去皇舅之尊,所以不肯贊同江祏的意見,因此江祏也遲疑而久不能決定。為此,蕭遙光大怒,派遣手下人黃曇慶在青溪橋刺殺劉暄。黃曇慶因見劉暄的部下特別多,不敢前去,而劉暄察覺了,于是告發了江祏的陰謀,東昏侯命令拘捕江祏兄弟倆。當時,江祀正在內殿值守,懷疑情況有異常,派人報信給江祏說︰「劉暄似乎有別的陰謀,現在作何計議呢?」江祏說︰「正應該以靜待不動而鎮之。」一會兒,就有詔令傳江祏入見,江祏進朝之後停在中書省等待。
當初,袁文曠由于斬了王敬則有功,應當封官,但是江祏執意不給,東昏侯就讓袁文曠去殺江祏,袁文曠去執行,他用刀環擊江祏的心口,說道︰「看你還能奪去我受封之官否?」江祏、江祀兄弟一並被殺。劉暄得知江祏等人已死,從床上大驚而起,奔出門外,問左右說︰「抓捕的人來了沒有?」過了許久才定下心來,重新回到屋中坐下,十分悲哀地說︰「我並非是懷念江氏弟兄,而是自知禍將及身,故而痛心啊!」
從此以後,蕭寶卷無所忌憚,越發自恣其意,日夜與親近之人在後堂鼓吹彈唱、馳馬作樂,常常鬧至五更時分才就寢,睡到傍晚才起床。朝中群臣們按例應于每月初一和其他固定的日子入朝參見,但是到傍晚方才前去入朝參見,就這樣有時等到天黑蕭寶卷還不出見,只好被遣退而出。尚書們的文案奏告,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才上報一次,而報上去後有的竟然不知去向,原來是宦官們用來包裹魚肉拿回家去了。
蕭寶卷以騎馬為樂事,常常是一騎必求極意盡興,忘乎所以。他還看著隨從之人說道︰「江祏經常禁止我騎馬,這小子如果還在的話,我那能象現在這樣痛快呢?」因此又問道︰「江祏的親屬還剩下誰呢?」隨從者回答說︰「江祥現在還在東冶(東郊鐵礦場)。」蕭寶卷就立刻在馬背上發出詔令,賜江祥自殺。
始安王蕭遙光向來心懷異意,覬覦皇位,與他的弟弟荊州刺史蕭遙欣密謀策劃,準備發兵擁據東府,爭奪帝位,決定讓蕭遙欣率兵從江陵直下建康,但是就在按規定日期將要出發之時,蕭遙欣卻病死了。之後,蕭遙光爭奪帝位的謀劃流產。
八月十三日,蕭寶卷詔令,因特殊情況而赦免建康的囚徒,朝廷內外戒嚴。從徐孝嗣以下都駐扎在宮城外保護,蕭坦之率朝廷兵眾討伐蕭遙光。十六日,蕭遙光被朝廷軍從床下拉出來,立即斬首。
江祏等人失敗之後,蕭寶卷身邊拿刀和應敕的一幫子人全都恣意縱橫,想怎麼辦就怎麼辦,無有忌憚,當時人們稱他們為「刀敕」。蕭坦之剛愎自用,凶狠殘忍,專橫獨斷,蕭寶卷周圍的寵信之徒們因害怕而特別憎恨他,在蕭遙光死後20多天,蕭寶卷派遣延明殿主帥黃文濟率兵包圍了蕭坦之的住宅,將其殺掉,他的兒子秘書郎蕭賞也一起被殺。
茹法珍等人誣陷領軍將軍劉暄有謀逆的意圖,蕭寶卷說︰「劉暄是我的舅舅,哪里可能如此呢?」直新蔡人徐世標說︰「明帝與武帝乃是堂兄弟,他受到武帝那樣的恩待,但是還殺盡了武帝的後代,舅舅哪里值得信任呢?」于是,殺掉了劉暄。
散騎常侍、右衛將軍曹虎善于吸引、招納人,每天供食好幾百從蠻地或域外來的人。但是,他到晚年之時,卻極其吝嗇,結束雍州任時,斂集有錢5千萬,其他財物合價也有這麼多。蕭寶卷因曹虎是前朝老將而對他有疑心,並且貪上了他的財富,于是也殺了他。至此,蕭坦之、劉暄、曹虎這幾位新被任命的官員,都沒有來得及上任就被殺害。
當初,齊明帝臨死之時,以蕭隆昌的事件告戒蕭寶卷︰「做事行動不可以落在他人之後。」所以,蕭寶卷數次同身邊親近密謀誅殺大臣之事,每次都突然行動,主意堅定,沒有半點遲疑之心。于是,搞得大臣們人人自危,難以自我保全。
枝江文忠公徐孝嗣,由于是個文士,待人處事圓滑周到,不露稜角,因此雖然官高名顯,但猶自得以久存,未被除去。虎賁中郎將許準給徐孝嗣講述時事要害,勸說他廢去蕭寶卷,另立新帝。徐孝嗣長久遲疑難決,以為欲行此事一定不能動用干戈,必須是等待皇帝出游的機會,關閉城門,召集群臣百官在一起商議,把蕭寶卷廢掉。他雖然有此想法,但是終究不能決策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