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 第一冊 蕭梁篇 武帝蕭衍

作者 ︰ 肖堯

話說天監元年(502年)四月,梁王蕭衍代齊稱帝,是為梁武帝,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國號梁,史稱南梁,因為皇帝姓蕭,又稱蕭梁。至此,南朝梁開始了它50余年的歷史。

南梁(502—557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三個朝代,也是在南京建都的第五個朝代。蕭衍建立梁王朝時,南北矛盾趨向和緩,商旅來往不斷。據說,1500多年前的梁武帝時期,南京已有居民約28萬戶,若按每戶5口計算,竟超過140萬人,相當于1955年南京市人口280萬的一半,是南朝時期全國最大的城市。蕭衍治國雖然一般,但倡導佛教卻情有獨鐘,不惜傾盡國庫錢財大修寺廟,甚至發展到自己出家當和尚的地步。他一身最大的決策失誤,恐怕就是接納了北朝東魏的大將侯景,因此引出了「侯景之亂」,從此南朝梁一蹶不振,不再安定,蕭衍自己最後也死于侯景之亂。南梁共56年,歷6帝。

(一)武帝蕭衍

高祖武皇帝蕭衍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文武兼備、博學多通的皇帝。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可以說是堪稱翹楚(出類拔萃),不在其他開國皇帝之下。他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則更為突出。史書稱他︰「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六藝」包括「禮(德育)、樂(音樂)、射(射箭)、御(駕馭戰車)、書(書法)、數(數學)」。堪稱文武全才。「棋登逸品」,據說相當于現在的圍棋九段。蕭衍從小就受到正統的儒家教育,「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即位之後,「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午夜」。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為他治理國家和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梁武帝統治時期,是南朝(宋、齊、梁、陳四朝)歷史上最為穩定富足的幾十年。

(1)生于南京

高祖武皇帝蕭衍(464—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今江蘇武進)人。漢朝相國蕭何的25代孫(齊高帝蕭道成是24代孫)。父蕭順之,母張尚柔。蕭衍與南朝齊的皇帝是同族,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蕭道成族弟,他則是齊武帝蕭道成的族佷。他們都是東晉淮陰縣令蕭整的後代。蕭整秉性耿直,不善巴結,所以後來再也沒有升遷,終老于淮陰縣令任上。蕭家後來雖然也出現過幾個仕宦之人,但都事跡平平,沒有建樹。但是,蕭整南遷江左百余年後,蕭家卻接連出現了兩個開國皇帝,一個是南齊的建立者蕭道成;一個就是蕭梁的建立者蕭衍。

蕭順之在齊朝歷官待中、衛尉、太子詹事、領軍將軍、丹陽尹,封臨湘縣侯,贈鎮北將軍。因為生前未當上皇帝,所以天監元年(502年)梁武帝蕭衍即位後追尊其父為文皇帝,廟號太祖。葬建陵(今江蘇省丹陽市),與齊明帝興安陵相鄰。

蕭衍于宋孝武大明八年(464年)甲辰歲生于秣陵縣(今南京市,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前210年,改金陵邑置秣陵縣),同夏里三橋宅(今天南京市東南),這年是甲辰年,屬龍。當初,蕭衍之母張尚柔曾有一夢,夢見懷中抱日,隨後有娠,生下蕭衍。「帝及長,博學多通,好籌略,有文武才干,時流名輩咸推許焉。所居室常若雲氣,人或過者,體輒肅然。」

蕭衍生來就有異光,但凡皇帝天生就與眾不同,相貌殊特,日角龍顏,重岳虎顴,舌文八字,頂上有浮光,身映日無景。兩胯駢骨,項上隆起,生來就是一幅皇帝相。右手上還有一個「武」字,後來謚曰「武皇帝」恐怕就與此有關。

關于蕭衍出生地,在「同夏里三橋宅」,這似乎沒有問題,問題是「同夏里三橋宅」的具體位置在那里,這里有幾種不同的表述︰

第一,據南京晨報(200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江寧驚現1700年前大墓,「古墓是在南京的一處村中發現的。」「這個村子是《梁書》上記載的梁武帝蕭衍的老家和出生地,故已引起了多方關注。歷史學界有種說法稱同夏里三橋宅,就在該六朝早期大墓所在地的周圍。據推測,這個位置就是如今南京市江寧科學園上坊鎮中下村孫家墳土崗的南麓。

第二,據史料記載︰南京門東有古巷老虎頭,原是東吳大帝孫權手下老臣張昭居家之地。221年,孫權封吳王,封張昭為拳侯。229年,孫權即東吳皇帝位,拜為輔吳將軍,改封婁候,邑萬戶。張昭在宅前開挖水塘,被稱為婁湖。後來湖成了巷子,婁湖的名字也一代代往下傳,演變成了「老虎頭」。

據說,南京城南老虎頭44號曾有光宅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七年(508年),原為梁武帝蕭衍的故宅。1982年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蕭衍當了皇帝以後,即將同夏里三橋籬門側之故里舍為寺廟,取名光宅寺。當時廟宇宏偉,是建康城里18座大寺之一。

梁天監八年(509年)梁武帝曾將僧祜所造高達1丈9尺的無量壽佛銅像供奉于此(僧祜既是當時著名的宗教史家,又是著名的佛教雕塑家。由他奉敕監造的光宅寺銅像,用銅43000斤,莊嚴精美,被稱為東方第一)。且詔鐫金像花跌,命周興嗣、陸倭等著名文人各制寺碑。光宅寺內有井,又稱「郗氏窟」。相傳梁武帝皇後郗徽(又稱郗氏)生性妒忌,殘害後宮,後因褻瀆聖僧寶志大師,遭到梁武帝的當眾訓斥,羞憤難忍而投井自盡,化為蟒蛇,托夢給梁武帝。梁武帝為郗氏之死十分懊悔,常懷悼念之心,寢食不安,遂冊封郗氏為龍天女。光宅寺之所在地,至今民間仍稱為「蟒蛇倉」或「回龍里」。

一說,郗後是個「醋壇子」,蕭衍稱帝有了三宮六院,為其所不容。為了讓梁武帝遠離其他,郗後自殺並化作一條巨蟒,「見形光彩,照灼帝體不安」,在夢中攪得梁武帝寢食難安。武帝只好冊封其為龍天女,舍宅為寺,雕刻石觀音供奉。觀音下還有一深不可測的石洞稱為「郗氏窟」,就是郗後化蟒後藏身之所。其實是梁武帝晚年信佛,逼殺發妻後常魂不守舍,幻覺時生,于是作出一系列懺悔舉動。

還有一說,梁武帝之原配郗夫人妒忌側室,動心發口有如毒蛇,30歲時,忽然夭亡。夫人生前心懷瞋(ch n)毒,致死後墮變蟒蛇。

隋唐以後,光宅寺日漸荒廢。南唐保大年間僅存地數畝,更名法光寺。北宋時寺僧募資重修,正殿依岩而築,塑佛像16尊,改稱鹿苑寺。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顓及管仲姬曾在寺內畫觀音大士像,將之刻石成像。

明永樂(1403—1424年)年間,西域回光大師以修建大報恩寺的余款重修此寺,更名回光寺。明神宗萬歷元年(1573年)重修,並立碑記事。此後幾經戰亂,名寺復成廢墟。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一游方和尚偶然在廢墟中掘得一尊石觀音像,即設法重建寺廟,以石觀音寺為名,直至現在。現存正殿一座,後堂一座。寺內僅有一尊孤立的石觀音像,置于一口深井之畔。

光宅寺與相鄰的周處讀書台及清代著名戲劇理論家李漁的芥子園原來連成一片,前為赤石磯,後為白鷺洲,確為風景絕佳的勝地。寺側舊有古柏庵、西蓮庵、接引庵等建築,今均蕩然無存。

第三,據《至大金陵新志卷三下》︰「同夏縣梁武帝生于秣陵同夏里大同元年因以置縣陳屬建興郡隋省入江寧‘圖經雲縣東十五里有同夏浦舊有城今上元縣長樂鄉是其地’」。

據《建康志》記載,建康驛位于上元縣長樂鄉的蛇盤,地處建康交通要道。20世紀90年代初,南京市政府在原建康驛站的舊址,興建了一座「文天祥詩碑亭」,碑的陽面為文天祥的畫像,背面則是文天祥寫于那時的《建康驛》︰「草合離宮轉夕輝,孤雲漂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原無意,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此別卻江南路,化著啼鵑帶血歸。」

以上三種表述,雖然有些差異,但是方向是一致的「今南京市東南」,距離上最多只有十多華里的差距,相對于1534年前蕭衍出生地的事來講,這個差距不算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最新章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文閱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