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三次出家
梁武帝皈依佛門後,曾數次入寺廟做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他提倡尊儒崇佛,有「菩薩皇帝」之稱,並宣布佛教為國教。在國內大興佛寺,廣建佛塔。當時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建有佛寺500余所,僧尼達10余萬人。全國有寺院2846所,僧尼不計其數。唐代詩人杜牧在《江南春》中寫道︰「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是南朝當時佛教興盛的真實寫照。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南京有跡可尋或雖已消失但仍有其名的歷代寺廟尚有幾十處,其中人們比較熟悉和曾經有所聞的主要有︰雞鳴寺(同泰寺舊址)、鳳游寺、紫竹林禪寺、棲霞寺、承恩寺、普覺寺、光宅寺、永慶寺、香林寺、華嚴寺、玄奘寺、淨覺寺、瓦官寺、毗盧寺、靈谷寺、大報恩寺、天界寺、地藏寺、高座寺(甘露寺)、龍泉禪寺、弘濟寺、天隆寺、靜海寺、建初寺、長干寺、普德寺、惠濟寺、弘覺寺、清涼寺、半山寺、金光禪寺(**)、長蘆寺(**)、梵天禪寺(**)、招賢禪寺(**)、無想禪寺(溧水)、觀音禪寺(溧水)、永壽寺(溧水)定山寺(浦口)、惠濟寺(浦口)、泰山寺(浦口)、弘德寺(浦口)、極樂寺(浦口)、明因寺(浦口)、七佛寺(浦口)、兜率寺(浦口)、藏龍寺(江寧)、上國安寺(江寧)、定林寺(江寧)、幽棲寺(江寧)、雲居寺(江寧)、保聖寺(高淳)、彰教寺(高淳)、真如禪寺(高淳)。另有︰蔣王廟、城隍廟、夫子廟、龍王廟、金粟庵、西方庵、觀音庵(浦口)、松筠庵(浦口)等。
同泰寺(今雞鳴寺),一般認為是梁武帝于普通七年(526年)或大通元年(527年)間,下令在台城皇宮旁所建,取名為同泰寺。其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是當時南方之佛教中心。同泰寺建成後,梁武帝又在皇宮與同泰寺對著的地方開了一個門,取名大通門(大通是同泰的反語諧音)。這樣一來,他出宮入廟,出廟進宮,來往就方便了許多。
同泰寺位于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雞籠山東接九華山,北臨玄武湖,西連鼓樓崗,山高60余米,因山勢渾圓似雞籠而得名。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早在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闢為廷尉署,至南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才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同泰寺與台城皇宮隔路相對,整個寺院依皇家規制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盛極一時,無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之譽。由于梁武帝的尊祟,同泰寺儼然如當時南方之佛教中心。據說,天望高僧達摩從印度來建康時,就曾居于此。
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院,並為這座古剎題書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如今雞鳴寺院內,一座7層8面的藥師佛塔,為1990年重新建造,是雞鳴寺歷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約44米,外觀為假9面,實為7級8面。斗拱重檐,銅剎筒瓦,在陽光照耀之下,塔剎金光溢射四方。塔身建有內梯外廊,宏麗壯觀,映帶霞輝。此塔被稱為消災延壽的藥師佛塔,含國泰民安和為香客、游人消災延壽的祝禱之意。寶塔南面正門上額題「藥師佛塔」四個大字,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手跡。北門門額上鐫刻有「國泰民安」匾額,為當時的南京市市長所題。
觀音樓上有一副對聯︰「雞籠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陽樓故址;玄武湖邊,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舊觀。」
每當農歷二月十九日(觀音誕辰)、六月十九日(觀音成道)、九月十九日(觀音出家,一說觀音涅磐)觀音菩薩聖誕之日,寺院均要舉行慶祝儀式,數萬善男信女前來寺廟敬香,人潮如織,熱鬧異常。
英國有個國王愛德華八世,是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典型。因內閣和各自治政府不同意他與曾兩度離異、名叫沃麗絲-辛普森的美國平民女子的婚姻,1936年1二月十一日,他發表了告別廣播講話,宣布正式退位,成為溫莎公爵。他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自願退位的國王。十二日,愛德華八世的弟弟喬治六世繼位。這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國王的羅曼史,留給世人無盡的遐想。
梁武帝是個不愛江山愛佛寺的典型。梁武帝不僅提倡尊儒崇佛,自己也身體力行,而且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當皇帝期間,梁武帝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多次到同泰寺說法講經,听眾逾萬。並曾經3次(一說4次)舍身。
梁武帝當皇帝時,曾3次到同泰寺舉行舍身儀式;3次入住同泰寺舉辦講座。
第一次(3天)。原先,梁武帝修建了同泰寺,又開了大通門以對之,取「同泰」與「大通」反語相協。梁武帝早晚親臨同泰寺,都出入大通門。大通元年(527年)梁武帝(64歲)。三月初八,梁武帝來到同泰寺行舍身儀式。十一日,回到宮中,頒發大赦令,改年號為大通。
第二次(12天)。中大通元年(529年)梁武帝(66歲)。九月十五日,親臨同泰寺,設置四部無遮大會。梁武帝月兌下御服,換上法衣,行清淨大舍,以同泰寺中的便省室為居所,室內設素床瓦器,乘小車,以私人為執役。梁武帝還升講堂法座,為四部大眾開講《涅經》。二十五日,梁朝群臣百官用1億萬錢向佛、法、僧三寶祈求,以贖皇帝菩薩,僧眾們默許了。二十七日,百官來到同泰寺東門,上表請梁武帝回到皇宮,請了3次,皇帝才同意。梁武帝3次都復了信,這幾封信都用「頓首」一詞。
中大通三年(531年)梁武帝(68歲)。十月十三日,臨幸同泰寺,登法座,向眾人宣講《涅經》,持續了7天才結束。十一月二十九日,梁武帝臨幸同泰寺,向僧眾宣講《般若經》,又持續了7天。
中大通五年(533年)梁武帝(70歲)正月二十五日,梁武帝駕臨同泰寺,講解《般若經》,持續了7天才結束,到會的多達幾萬人。
中大同元年(546年)梁武帝(83歲)。三月初八,臨幸同泰寺,就住在寺里的臨時官署中,講讀《三慧經》。四月十四日,梁武帝講經結束,實行大赦,改換年號。這天夜里,同泰寺的塔起火,梁武帝說︰「這是魔鬼造成的,應該大規模地做一些佛事活動。」文武大臣們都說好。于是,梁武帝下詔說︰「道高魔盛,行善發生障礙,應該大興土木,建造規模要超過以往。」于是便開始起造一座高12層的佛塔;將要建成之時,正趕上侯景叛亂,便中止修建了。
第三次(18天)。太清元年(547年)梁武帝(84歲)。三月初三,梁武帝親臨同泰寺,舉行舍身儀式,和大通元年那次一樣。初十,梁朝文武百官給佛門捐錢為梁武帝贖身。二十一日,梁武帝回到了皇宮,大赦天下,改換年號為「太清」,就象大通年間那次一樣。
同泰寺是當時首都建康(今南京)最大的寺廟,有僧侶有數千人。梁武帝每次舍身,朝廷都要動用億萬錢的代價,才能將「皇帝菩薩」從同泰寺「贖」回。梁武帝先後五次舍身奉佛,僅贖身錢朝廷就總共花去了幾億萬錢。晚年因他過于迷信佛教,至使百姓「肌肉略盡」,「骨髓俱磬」,被人們斥之為︰一個迂腐昏庸的怪老頭。看來人一老就會作怪,這是自然的規律。
「侯景之亂」後,同泰寺荒蕪多年,至922年楊吳時期,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時稱淨居寺,建有涵虛閣,後又改稱圓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寶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興建寺院,盡拆故宇舊屋,加以拓展擴建,題額為「雞鳴寺」。清朝康熙年間曾對雞鳴寺進行過兩次大修,並改建了山門。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院,並為這座古剎題書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後來,乾隆皇帝也來過此寺,並題寫了匾額和楹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