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 第一冊 陳朝篇 後主陳叔寶

作者 ︰ 肖堯

導游說,你看這楊堅也是夠大度的,對一個囚犯近乎無理的要求,竟一一允諾,「隨他罷」三個字,足將陳叔寶看透、貶透,比罵都難受。而陳叔寶即便當了俘虜,也不肯放下皇帝的架子,全然沒有一點點恥辱感。

確實像陳後主那樣的皇帝也不多,亡了國、當了囚徒,到了這一步田地,還哭著鬧著要官要位、要酒要女人,不過有一點他還是十分明白的,那就是他始終沒有開口,請求隋文帝把皇位再還給他,這樣的人他不亡國,誰亡國。陳後主的老祖宗陳霸先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僅僅30多年,就被子孫敗光了。

文帝因為陳氏宗室子弟很多,恐怕他們在京城長安惹事生非,于是下令把他們分散安置在邊遠州郡,分配給他們田地產業使他們得以為生,並且每年都派人去賞賜給他們一些衣服以使他們安然度日。

開皇十四年(594年)閏十月二十三日,隋文帝下詔,由于北齊、梁、陳三國帝室的宗廟祭祀廢絕,命令原北齊高平王高仁英、原後梁國君蕭琮、原陳後主陳叔寶3人分別按時負責祭祀,祭祀時所需要的器物,由朝廷有關部門主管官吏供給。陳叔寶隨從文帝登上洛陽城北邙山,在陪侍文帝飲酒時賦詩說︰「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並上表請求文帝上泰山祭祀天地,文帝用親切客氣的詔令答復了他。在另一天,陳叔寶又在文帝舉行的宴會上作陪,等他離開時,文帝目送他說︰「他的敗亡難道不是正由于酒嗎!與其在作詩上下功夫,不如用來考慮安定時事政局!

仁壽四年(604年)四月,文帝感到身體不適。六月,大赦天下。七月初十,文帝病重,他躺在床上和文武百官訣別,並握住大臣們的手歔欷(x x )不止。十三日,文帝在大寶殿駕崩。二十一日,為文帝發喪。太子楊廣即皇帝位。是為隋煬帝。十月十六日,文帝葬于太陵(也稱泰陵。今天陝西咸陽城西75公里處楊凌區五泉鄉雙廟坡村),廟號高祖,與獨孤皇後同墳異穴。

同年,十一月二十日,過了近5年囚徒生活的後主陳叔寶去世,時年52歲。被追贈為大將軍、長城縣公,謚號為煬。葬于洛陽邙山。巧的是楊廣死後謚號也是「煬」(古代謚法,去禮遠眾稱「煬」)。

《列傳》選錄︰

ヾ後主陳叔寶沈皇後,沈婺華,儀同三司望蔡貞憲侯君理女也。母即高祖女會稽穆公主。主早亡,時後尚幼,而毀瘠過甚。及服畢,每至歲時朔望,恆獨坐涕泣,哀動左右,內外咸敬異焉。太建三年,納為皇太子妃。後主即位,立為皇後(後無子)。

沈婺華性端靜,寡嗜欲,聰敏強記,涉獵經史,工書翰。初,後主在東宮,而後父君理卒,後居憂,處于別殿,哀毀逾禮。後主遇後既薄,而張貴妃寵傾後宮,後宮之政並歸之,沈婺華澹然未嘗有所忌怨。而居處儉約,衣服無錦繡之飾,左右近侍才百許人,唯尋閱圖史、誦佛經為事。陳亡,與陳後主俱入長安。及陳後主薨,沈婺華自為哀辭,文甚酸切。隋煬帝每所巡幸,恆令從駕。及煬帝為宇文化及所害,沈婺華自廣陵過江還鄉里,不知所終。

ゝ後主陳叔寶張貴妃,名麗華,兵家女也。家貧,父兄以織席為事。陳後主為太子時,以選入宮。是時龔貴嬪為良娣,貴妃年10歲,為之給使,陳後主見而說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陳後主即位,拜為貴妃。性聰惠,甚被寵遇。陳後主每引貴妃與賓客游宴,貴妃薦諸宮女預焉,後宮等咸德之,兢言貴妃之善,由是愛傾後宮。又好厭魅之術,假鬼道以惑後主,置婬祀于宮中,聚諸妖巫使之鼓舞。因參訪外事,人間有一言一事,妃必先知之,以白後主。由是益重妃,內外宗族,多被引用。及隋軍陷台城,妃與後主俱入于井,隋軍出之,晉王廣命斬貴妃,榜于青溪中橋。

唐代魏征在陳後主本紀中評論說︰「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不知稼穡艱難,復溺婬侈之風。賓禮諸公,惟寄情于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軸,遂無骨鯁之臣,莫非侵漁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庭,臨機不寤,冀以苟生,為天下笑,可不痛乎!」

關于六朝帝王的陵墓的大致情況如下︰

1、東吳大帝孫權死後葬「孫陵崗」(今南京梅花山)或稱「蔣陵」或「吳王墳」,陵內葬有孫權的潘夫人、步夫人和宣明太子孫登。但是地面上已找不到任何遺跡。

2、東晉皇帝除司馬弈葬于吳縣外,其余均葬于建康(南京)幕府山之陽和雞籠山之陽,以及富貴山南麓(東陵),鼓樓崗南麓(西陵),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平葬,不起墳」,因此陵墓位置不易確定。東晉至南朝的帝王陵墓之前,大多有巨大生動的石刻,保存到今天的還有20多處,這些都是我國古代石刻中的代表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3、劉宋王朝的皇陵,已發現的有宋武帝劉裕的初寧陵,在南京東郊的麒麟門。陵前的神道入口處,保存著造型優美的雙翼石獸一對,長、高各3米左右,重達2萬多公斤。左邊的石獸為雙角通稱「天祿」,右邊的石獸為獨角,通稱「麒麟」,二者合稱「麒麟」。文帝劉義隆陵的石獸,獸身已趨窈窕,裝飾華麗。雕刻技巧隨體型而異,平整簡樸者用方刀法,繁復者用圓刀法,較漢代簡便粗放的石雕大有進步。

4、由于南朝蕭齊、蕭梁兩代的蕭氏皇帝死後,都葬回其故鄉南蘭陵郡(今江蘇省丹陽市境內),但是王侯一級的陵墓,則多數葬在建康(今南京)地區。在梁代王侯墓前的神道中,通常有一對雙翼石獸,身軀肥壯,頸部粗短,作張口吐舌、闊步向前之狀,重達15000公斤左右,與石麒麟相仿,通常稱之為「闢邪」。如果說南朝石麒麟給人的印象是窈窕而秀美的話,那麼石闢邪的藝術形象便是健壯而豐滿。南京地區現存的南朝石刻︰以蕭景墓(堯化門外太平村,即十月村)前的神道石柱,為南京地區保存得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南朝石柱。石柱全高6.5米、拄身高4.2米、座高0.98米、蓋高0.51米,柱蓋小獸高0.81米、長0.84米。柱額書有「梁故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平忠侯蕭公之神道」。以靖惠王蕭宏墓碑側面浮雕的紋飾,最為精美獨特,堪稱藝術精品。

江寧縣淳化鎮劉家邊南的蕭正立墓保存也比較完整。蕭正立乃臨川王蕭宏之子,官丹陽尹、侍中左衛將軍建安敏侯。墓前存有石闢邪、神道石柱各二。柱下陷于土,殘高3.86米,柱端長方形柱額一方,上刻「梁故侍中左衛口口口口口口(按︰剝落字。應為‘將軍建安敏侯’六字)之口口(神道)」,上下右讀;一為「梁故侍中左衛將口(軍)建安口(敏)侯之神道」,上下左讀。石闢邪長2.55米、高1.96米,二石闢邪相距16.36米。

南朝王侯墓前神道中的第二列石刻是一對高達6米左右的神道石柱。這種石柱分作柱蓋、柱身和柱礎三個部分。最上部是一只屹立于蓮花紋石圓盤之上的小型石闢邪;中部是具有20余道直線凹稜紋的橢圓形柱身,其上端附有長方形石額一塊,刻寫著墓主人的官餃和姓氏,通常是左柱刻正書,右柱刻反書,或左柱刻順讀文,右柱刻逆讀文;下部的柱礎上則蟠曲著一對頭部相向、口餃寶珠的螭龍。全柱的造型勻稱,比例協調,使人有秀麗挺拔和端莊凝重的感覺。

5、南朝陳的帝王陵已發現的有︰南京光華門外上坊附近陳武帝陳霸先的萬安陵、棲霞山甘家巷南獅子沖陳文帝陳蒨的永寧陵和西善橋附近罐子山北麓陳宣帝陳頊的顯寧陵(尚未確定)。以陳蒨永寧陵石刻最為著名。陵墓前200米處有石獸二,東西相對。雙角者為天祿,獨角者為麒麟,長度和高度均在3米以上。麒麟角上突起三個圓形物,環目張口,舌尖上翹,須髯下垂,耳如削竹,雙翼刻鱗紋,襯以羽翅紋,遍體飾卷毛紋。雕刻手法細膩圓熟,姿態傳神,為南京地區同類石刻中精品。它們比西安唐太宗的昭陵石刻,還早一個世紀,是我國石刻藝術史上的瑰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最新章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文閱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