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主李
南唐烈祖高皇帝李,即徐知誥(888—943年),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一說海州,今連雲港人),自雲是吳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的後裔。
據《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李,字正倫,徐州人也。世本微賤,父榮,遇唐末之亂,不知其所終。少孤,流寓濠、泗間,楊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狀貌,養以為子。而楊氏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溫,乃冒姓徐氏,名知誥。及壯,身長七尺,廣顙隆準。為人溫厚有謀。」
徐知誥本姓李,自幼家境貧寒,6歲喪父,8歲喪母,從此成為流浪兒。曾一度棲身濠州(今安徽鳳陽)名剎開元寺。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楊行密的軍中士兵搶掠到一個8歲孤兒,楊行密和徐溫先後收為養子,徐溫給他取名為徐知誥。這個孤兒後來成為南唐的開創者——李。
徐溫(862—927年),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蘇東海)人,徐知誥(李)的養父,原先是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帳下右衙指揮使。楊行密去世後,長子楊渥繼立。由于楊渥十分驕傲奢侈,將領們頗感不安。因此徐溫與左衙指揮使張灝于天祐四年(907年)發動政變,共掌軍政,楊渥大權旁落。次年(908年)徐溫、張灝殺楊渥,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不久,徐溫又殺張灝,獨攬大權。
開平三年(909年)三月,徐溫認為金陵(今南京)地勢優越,戰船聚集,于是自己以淮南行軍副使兼領昇州刺史,留駐廣陵(今江蘇揚州),任命他的養子元從指揮使徐知誥為昇州防遏兼樓船副使,前去治理昇州(今南京)。
開平四年(910年)二月,弘農王楊隆演兼中書令,繼承吳王。
乾化二年(912年),徐知誥因功任昇州(今南京)刺史。徐知誥為徐溫做事非常謹慎,任勞任怨,辛苦異常,有時通宵不解衣帶,徐溫因此特別喜愛他,常對諸子說︰「你們為我做事能夠像徐知誥嗎?」當時各州長官多是武夫,只以征戰為職責,不體察民間之事。徐知誥在昇州,只選用廉潔奉公的官吏,修明政治教化,招請四方士大夫,用盡所有家財也無所吝惜。由于昇州刺史徐知誥整治城市、府舍非常興盛。五月,徐溫巡行到昇州,非常喜歡這里的繁華富裕,遂將昇州升格為金陵府。
潤州(今江蘇鎮江)司馬陳彥謙勸徐溫把鎮海軍的治所遷到昇州,徐溫听從了他的意見,把徐知誥調任為潤州團練使。徐知誥請求調到宣州(安徽宣城),徐溫沒有答應,徐知誥很不高興。宋齊丘偷偷對徐知誥說︰「三郎驕傲放縱,遲早要失敗。潤州離廣陵(今江蘇揚州)只是一水之隔,這是上天授與你的。」徐知誥听後也覺得高興,于是馬上去上任。三郎,指的是徐溫的長子徐知訓。于是徐溫任命陳彥謙為鎮海節度判官。徐溫只抓大事,具體事情全部委托陳彥謙來辦理,從此江、淮南區也可稱得上是管理得不錯的地方。
徐知訓對吳王楊隆演戲弄輕慢,沒有君臣禮節。曾和吳王扮作優伶,他自己當參軍,讓吳王當僮奴,把頭發扎為兩個丫角,穿著破舊的衣服,手里拿著帽子,跟在他後面。徐知訓又曾和吳王在濁河上劃船,吳王先起來,徐知訓用彈子兒彈他。徐知訓也曾和吳王在禪智寺一起賞花,徐知訓喝酒時很狂悖傲慢,吳王都被他嚇哭了,四座的人害怕得兩腿發抖。吳王的左右侍從扶著他登船,徐知訓乘輕便的船追逐,因沒有追上吳王,就用鐵器打死了吳王親近的官吏。將佐們沒有敢說話的,徐知訓的父親徐溫也不知道這些事。
徐知訓當時是吳國內外馬步都軍使、昌化節度使、同平章事,他為人傲慢婬暴,他和弟弟徐知詢都對徐知誥沒有禮貌,唯獨三弟徐知諫對徐知誥以兄禮相待。徐知訓曾經召集他的兄弟們一起喝酒,徐知誥沒有參加,徐知訓十分生氣地說︰「討飯的家伙不想喝酒,難道想吃劍嗎?」後來徐知訓又曾和徐知誥一起喝酒,埋伏了甲兵,準備殺死徐知誥,徐知諫暗踩徐知誥的腳以示意,徐知誥假裝起來上廁所而逃走。徐知訓把劍交給他的親信刁彥能,讓他去追趕徐知誥把他殺掉。刁彥能騎馬追到半路上,只是舉起劍來向徐知誥表示一下就回去了。回來後告訴徐知訓說是沒有追上。後來徐知訓被硃瑾所殺。徐溫讓徐知誥代徐知訓去管理吳國政事。
同年七月二十七日,徐溫任命徐知誥為淮南節度行軍副使、內外馬步都軍副使、通判府事,兼江州(今江西九江)團練使。後來徐溫又回到金陵鎮守,總管吳國大事,其余的政事,全都由徐知誥決定。
貞明五年(919年)四月初一,吳王楊隆演登王位。任命徐知誥為左僕射、參政事兼知內外諸軍事,仍然領管江州團練使。
龍德元年(921年)二月,吳國改年號順義。十月十二日,吳王楊溥在南郊祭天,並以太祖配享。十三日,實行大赦。加封徐知誥為同平章事,兼任江州觀察使,不久以後又改江州為奉化郡,讓徐知誥兼任節度使。
順義七年(927年)十月二十三日,吳國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鎮海與寧國節度使兼中書令東海王徐溫去世,年66歲。十一月初三,吳王楊溥即皇帝位。
乾貞三年(929年)十月二十七日,楊溥加尊號睿聖文明光孝皇帝,全國實行大赦,改年號大和。1二月,吳國加封徐知誥兼任中書令,並領寧國節度使。徐知誥請徐知詢來喝酒,用金做的酒杯酌酒給他喝,並說︰「希望弟弟能活千歲。」徐知詢懷疑其中有毒,又拿其他杯子將酒平均分開,隨著獻給徐知誥,並說︰「希望和兄長各享500歲。」徐知誥臉色都變了,來回看著左右大臣,終不肯接受,但徐知詢捧著酒一直不退。左右大臣都不知徐知誥想干什麼,伶人申漸高徑直走到他們面前說了幾句詼諧的話,就奪過兩杯酒,倒在一起喝下去,然後懷揣金杯很快退出。徐知誥偷偷派人用良藥去給申漸高解酒毒,但他的腦子已經潰爛而死亡。
大和三年(931年)十一月,中書令徐知誥向楊溥上表說,自己輔政時間長了,請求告老回金陵。楊溥便任命徐知誥為鎮海、寧國節度使,鎮守金陵(為金陵尹),其余官職如舊,總管朝政像他的父親徐溫一樣。又任用徐知誥的兒子兵部尚書、參政事徐景通為司徒、同平章事,主管中外左右諸軍事務,留在江都輔政。1二月初十,徐知誥到達金陵。
大和四年(932年),楊溥封徐知誥東海王。八月,吳國徐知誥擴建金陵城周圍20里。十一月,吳國任用諸道都統徐知誥為大丞相、太師、加領德勝節度使。徐知誥辭卻丞相、太師。
大和五年(933年)五月,宋齊丘(歷任吳國和南唐左右僕射平章事即宰相)勸徐知誥將首都遷到金陵,徐知誥便在金陵營建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