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 第二冊 明朝篇 洪武大帝朱元璋

作者 ︰ 肖堯

(4)即位吳王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韓山童(韓林兒的父親)與劉福通、杜遵道等在潁上(今屬安徽)發動起義,韓山童被捕遇害,韓林兒隨母逃往武安,劉福通等攻克潁州(今安徽阜陽)。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劉福通等迎韓林兒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為帝,稱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以亳州為都城。

至正二十三年(宋龍鳳九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部將呂珍圍攻安豐(今江蘇興化市),殺劉福通,逼走韓林兒,張士誠自稱吳王。韓林兒被名義上尚屬大宋政權的朱元璋救出,安置在滁州(今安徽滁州),雖然仍被奉為皇帝,但從此受朱元璋挾制。

張士誠泰州(今江蘇泰州市)人,小名九四,出身為為運鹽工,由于不堪鹽官壓迫,1353年與其弟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與鹽販李伯升等18人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興化、高郵等江北重鎮。于1354年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為周,以天祐為年號。1356年,移都平江(今蘇州)。1363年,張士誠在幫助元朝消滅了劉福通後,自認為有功,要挾元朝賜封王爵,未能如願。九月,再度叛元自立,在平江自稱吳王。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李善長等率群臣勸進,朱元璋先是不同意,固請,于是36歲的朱元璋在南京乃即吳王位,建百官(此時,他參加紅軍只有短短的12年)。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立長子朱標為世子。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因1363年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故歷史上稱張士誠為東吳,朱元璋為西吳。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派遣廖永忠接韓林兒至應天(今南京),途經瓜步(今江蘇**縣南瓜埠),沉之江中,韓林兒卒,宋亡(龍鳳政權結束)。後世多認為此乃朱元璋授意所為。

韓林兒死後,朱元璋以明年為吳元年(1367年),建廟社、宮室,祭告山川。所司進宮殿圖,朱元璋命去雕琢奇麗者。著手建造應天府城,作新宮于鐘山之陽。次年,建成皇宮三大殿及太廟、社稷壇。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則展開巷戰相抵抗。最後,張士誠被俘,解往應天。朱元璋問話,他不搭理;李善長問他,他則破口謾罵。朱元璋氣極,命手下衛士以亂棍打死(一說自縊死),連尸骨都燒成灰,張士誠時年47歲,東吳滅亡。

(5)建立大明

韓林兒死後,朱元璋成為最高領導,他在南征浙東方國珍、福建陳友定的同時,派出大軍北伐中原,發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對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壓迫頗具號召力。

至正二十七年、吳四年(1367年)十二月,中書省左丞相宣國公李善長率文武百官奉表勸進︰「開基創業,既宏盛世之興圖,應天順人,宜正大君之寶位。……既膺在躬之歷數,必當臨御于宸居,伏冀俯從眾請,早定尊稱。」

按祖宗的規矩,朱元璋自然三請三謝,三進三辭,以表虔誠倨恭。奉表10天之後,朱元璋率文武百官祭告上帝︰「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于沙漠……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爭。惟臣帝賜英賢,為臣之輔,遂戡定諸雄,息民于田野。……必欲推尊帝號,臣不敢辭,亦不敢不告上帝皇尊。是用明年正月4日于鐘山之陽,設備儀,昭告帝尊,惟簡在帝心。如臣可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尊來臨,天朗氣清。如臣不可,至日當烈風異景,使臣知之。」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二十三日這天,天朗氣清,和風柔雲,紫氣東來,大明王朝,開國大吉。40歲的朱元璋告祀天地,于應天南郊登基即皇帝位,建國號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以應天為南京。追尊高祖考曰玄皇帝,廟號德祖,曾祖考曰恆皇帝,廟號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廟號熙祖,皇考曰淳皇帝,廟號仁祖,妣皆皇後。立妃馬氏為皇後,世子朱標為皇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

二月,定郊社宗廟禮(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歲必親祀,以為常。三月,稱南京為應天府。詔儒臣修女誡,戒後妃毋預政(由于「女誡」嚴明,所以在明朝,幾乎沒有後宮干政的事件發生)。八月建都,稱南京。南京的名稱就此載入史冊。並仿古代兩京制,以應天府為「南京」,開封(汴梁)為「北京」。十一月,稱京師。直到永樂元年(1403年)仍稱南京。

自洪武元年(1368年)起,明朝又進行了長達22年的統一戰爭。五月,朱元璋親至汴梁(今河南開封)督戰。七月,徐達率領的北伐軍逼近大都(今北京),元順帝攜後妃、太子倉皇出逃上都(今內蒙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政府所在地),統治中國98年的蒙元被趕出了中原,元朝覆亡。八月,明軍攻克大都。改大都路曰北平府。

此後,統一戰役仍在繼續。同年,湯和率領的南征軍滅方國珍、陳友定,福建、兩廣盡入版圖。洪武三年(1370年),陝西平定,北方全入版圖;洪武四年(1371年),四川平定;十四年(1381年)平雲南;二十年,平山西、陝西以及東北;至二十二年,全國基本統一。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立功臣廟于雞籠山。同時,朱洪武詔曰︰「朕淮右布衣,因天下亂,率眾渡江,保民圖治,今十有五年。荷天眷佑,悉皆戡定。」也就是說,經過15年的征戰討伐,朱元璋終于實現了自己「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夢想,從一個放牛娃、小行僧、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三月,編撰《祖訓錄》,確定封建諸王的規制。八月,《元史》編撰完成(元朝滅亡的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編修元史。第二年,以李善長為監修,宋濂、王為總裁,趙壎等16人為纂修,開局編寫。僅用188天的時間,便修成了除元順帝一朝以外的本紀、志、表、列傳共159卷。接著又讓歐陽佑等12人四出搜集元順帝一朝的史料,于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六日重開史局,仍以宋濂、王為總裁,率領趙塤,朱右、貝瓊等15人參加編寫,用143天,七月初一書成。增編順帝紀10卷,增補元統以後的《五行》、《河渠》、《祭祀》、《百官》、《食貨志》各1卷,三公和宰相表的下卷,《列傳》36卷,共計53卷。然後合前後二書,按本紀、志、表、列傳厘分後,共成210卷,也就是現在的卷數。兩次纂修,歷時僅331天。

同年,明太祖遣使持金印文誥,封王顓為高麗國王。高麗始用洪武年號,對遼東元朝來使稱北元。由于形勢改變,帝都問題再度提出。朱元璋力排眾議,據南京形勝之地,虎踞龍盤,足以立國。且臨濠前臨長江後倚淮水,地勢險要,運輸方便。遂決定以臨濠(今安徽鳳陽)為中都,動兵修築城池宮闕。這里是朱元璋的家鄉,群臣豈敢有異議?這樣,明初就形成了南北兩京、中都並存的情況。他之所以決定以臨濠為中都,甚至一度想遷都臨濠,除了這里是他的家鄉,還與優待淮西功臣集團有關。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規制在臨濠(今安徽鳳陽)營建中都。由左丞相李善長負責,大將湯和等督領大批軍隊與工匠民夫修建宮殿、城池、街道、橋梁、寺廟等工程。經數萬軍民近6年的勞作,至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中都已經初具規模,朱元璋親至中都「驗功勞賞」。奇怪的是在他20多天的視察後,突然宣布中止中都的建設,理由是「以勞費罷之」(《明太祖實錄》)。洪武十一年(1378年)才改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于1366年開始修築應天府城,至1386年建成,歷時21年。明代南京城為四重城垣︰宮城、皇城、都城及外廓。內為宮城,亦稱紫禁城。皇城之外曰都城,周長48公里。其外郭,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建,周180里。可見當時的南京城已經具有相當規模。

京都雖然確定,但朱元璋並未放棄遷都西北的雄心,選擇的重點仍是長安和洛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特派皇子朱標巡視西北比較兩地形勝。太子回朝後,晉獻陝西地圖,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主張。不料第二年四月,太子薨逝,遷都大事再次擱淺。這年朱元璋已經65歲,從此不再輕談遷都之事。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興滁陽王,立廟滁州。並手書郭子興事跡,立碑廟中,令有司歲時奉祀,以報知遇之恩。郭子興有3子,長子陣亡;次子郭天敘、3子郭天爵均為反元戰將,後與朱元璋反目被殺。養女被封為皇後;另一女封為惠妃,生3子,分別封為蜀王、谷王、代王。

四月,封皇子樉為秦王,?晉王,棣燕王,橚吳王,楨楚王,榑齊王,梓潭王,杞趙王,檀魯王,從孫守謙靖江王。元順帝也在這年死于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達里諾爾西),子愛猷識理達臘嗣位。

朱元璋稱帝後,便在全國範圍內大量拉攏士大夫參加各級政權,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選取應天各府、州、縣士大夫到南京做官,共1400余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政府調查浙江等9個布政司,直隸、應天18個府州,田地在700畝以上的地主,共14000余戶,編成花名冊,準備分批召見錄用。

據有關資料,明朝政府的中央官制,在洪武初年,仍沿襲漢唐舊制。後來隨著明太祖統治力量的逐步加強,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自己制定了一套新制度。明朝的官制大致分以下幾類︰

第一類,三公、三孤。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三公三孤是職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的重要官職。

第二類,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順序)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主事等。吏部︰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升遷等。戶部︰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禮部︰主管國家凶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軍政(軍令由五軍都督府管理)。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工部︰管理建築、後勤、水利、制造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最新章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文閱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