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 第二冊 明朝篇 永樂帝朱棣

作者 ︰ 肖堯

長期的野外生活,使得他身心疲憊,顏色憔悴,面容枯槁。到了夏天,又患上痢疾,但因害怕被發現,不敢出山覓食、求醫,狼狽到了極點。這時史彬等3人趕來,境況頓時改善。幾天後,3人離別,抱頭痛哭一場。建文帝交代,今後不必再來,一則道路艱險,二則關津盤查嚴密。

建文帝究竟是**而死,還是由密道逃離皇宮去了他鄉呢?史學專家對此各執一詞,600多年來尚無定論。清人編修《明史》之時,明史館中諸史臣即對此意見不一。有人認為,隨著對建文帝出亡問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對史料掌握的不斷增多,相信建文帝未**而是出亡的人漸多。

其實,迄今為止,600多年來人們研究建文帝的下落,大都沒有離開《明史-恭閔帝本紀》中表述的範疇︰

「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雲帝由地道出亡。正統五年。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恩恩知府岑瑛聞于朝。按問,乃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楊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獄,閱四月死。同謀僧十二人,皆戍遼東。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

下面有三種說法大都源出于此︰

一是避難雲南說(「滇」)。根據當地資料記述,建文帝從宮中出逃後,來到了雲南。當時鎮守雲南的,是鎮國公沐英的三兒子沐晟。建文帝從小和沐晟要好,到了昆明後,找到了沐晟,沐晟和建文帝從小情同手足,但迫于明成祖朱棣的權勢,只好采取了折中的辦法,把他偷偷送到離昆明100公里的武定府,讓知府薩周妥為護衛,薩周于是就把建文帝安排到了山高林茂、非常利于隱蔽躲藏的獅子山。

在朱棣死後,建文帝年紀也大了,思鄉心切,心想在位的英宗皇帝朱祁鎮(年號正統)是晚輩,不應該有加害之理,就取道回京。當時,正統帝難辨其真假,就讓先前侍奉過建文帝的太監來辨認。建文帝一口就叫出那太監的名字,並說出該太監在宮中一次吃飯時掉了塊鵝肉,急得自己趴著吃了的情景,太監大驚,斷定他就是建文帝。正統皇帝就將建文帝迎到西宮奉養。一年後建文帝病故,享年64歲。

二是避難貴州說(「黔」)。建文帝出逃後,曾在貴陽題過兩首詩,這與他後來所作的詩文相對照,可判定他到過貴州。據了解,在《明史紀事本末》一書中,曾多次記載他落魄的情形。其中,書中記述他曾到貴州金竺(今貴陽)長官司羅永庵,在庵壁上題詩兩首,慨嘆自己的流亡生活。

其一為︰「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紫薇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其二為︰「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瘴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群烏早晚朝。」

後來,據說建文帝回到了京城,又作詩一首︰

「牢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發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雲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收。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在這首飽含滄桑的詩中,曾提到「西南」一詞。如把「西南」與前兩首詩的所題之地相對應來看,建文帝無疑到過貴州。

三是避難四川說(「巴、蜀」)。青川華嚴庵確為明代建文帝在四川的避難所,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四川大學的資深專家學者們實地考察後這樣認為。華嚴庵位于青川縣青溪鎮以南7.5公里的蓮花山上,佔地面積超過100畝,東西兩面是草木叢生的山溝,西側山溝內有巨石壘砌的雙層中空明代石牆。

四是避難江蘇說(江蘇吳縣說)。《文匯報》的記者徐作生親自到江蘇吳縣去考察,發現了建文帝出亡時遺留下的一些遺跡、遺物,並結合文獻資料,認為建文帝當年藏于吳縣普濟寺內,不多久姚廣孝歸隱禪寺,在姚廣孝的監護下,建文帝隱藏于穹窿山皇駕庵,直到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病殞(y n)于此,終年46歲,葬于庵後山坡上。

五是避難江西說,明建文四年(1402),應天(今南京)發生「金川之變」,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率軍攻入京城,建文帝神秘失蹤。現有人考證出了湘潭錦石何氏始祖何必華即是明建文帝朱允文,建文大將何福直接策劃和組織了救主行動。永樂二年(1404年),何福之弟何祿,攜子魁二、魁五與何福季子魁六,祖籍湘潭、原任左軍都督顧成之孫顧興國,戰歿鄱陽湖的旗武將軍齊成之子、千戶齊興(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宗族之始遷湘潭祖),護送建文帝朱允文由江西撫州臨川來湘潭,護送人的眷屬亦在隨行之列。朱允文始藏銀塘,先後移居縣城東隅之金泥灣和西鄉之碧泉,改姓名為何必華,字汝川,娶銀塘四甲土著何氏何惠之長女為妻,終年87歲。

還有一個比較有力的說法。一位高僧名溥洽者,為帝剃度,此說見于正史,《明史-姚廣孝傳》︰「初,帝(朱棣)入南京,有言建文帝為僧遁去,溥洽知狀,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給事中胡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帝(朱棣)以廣孝言,即命出之。」這是建文帝出家遁去,最有力的一個證據。成祖為絕天下人懷念故主之心,明知建文帝未死,而故意說他闔宮**;這樣就不能承認建文帝做了和尚,自然也不能課溥洽以私助建文帝出亡的罪名,因而「以他事」收捕溥洽下獄。

另外,近幾年有人自稱建文帝後人,獻出《讓氏家譜》(讓姓由來︰一說明惠帝因燕王棣造反,焚宮時逃亡而出。其後,滇、黔、巴、蜀間,皆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世遂以帝為遜國雲。遜者,讓也,讓之肇姓,實取義于此。),稱建文帝通過地道逃離南京,假扮僧道,雲游各地,後隱居于武昌,死後就葬在武昌洪山。當然,這一說法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考證。

此外,還有避難浙江說、青海說、泉州說等等。可以看出許多「說」都是基于《明史-恭閔帝本紀》中的表述,或從中衍生出來的,有的純屬民間傳說。

導游認為,這些說法都是說說而已,認真不起來,也沒必要去認真。但是有一點是必須注意的,那就是建文帝的**說、出逃說,與朱棣身世的後出(即皇後所生)、妃出(妃子所生),有相應的關系。凡是認為朱棣是後出的,一般同意建文帝的**說,這樣誰都無話可說,一了百了,朱棣作為朱家的正宗血統,繼皇位無可爭議。建文帝**死了,死無對證,也決不會有人前來討伐朱棣。這也是朱棣最願意看到的結果。凡是認為朱棣是妃出的,一般接受建文帝的出逃說,希望建文帝活著,伺機重率討虜大軍,奪回失去的皇位。

有人提出了這樣一種假設︰那就是在城破之前,朱棣完全有可能派人對建文帝進行暗殺,這樣最有利于他登上皇位。因為只有建文帝的死才能讓他才有機會登上皇帝的寶座,因為朱棣發動的是「靖難之役」,打的是「清君側」的大旗,如果建文帝還活著他最多也只個輔政大臣,如果他廢掉建文帝,自己再做皇帝,他就真正成了亂臣賊子,會遭到天下的反對;如果留著建文帝,盡管是讓他做傀儡皇帝,自己掌握實權,朱棣也決不會甘心,自己辛辛苦苦打到南京,目標就是做皇帝,而決不會甘心僅僅作個權臣。可以這樣想象,深謀遠略的朱棣在攻打南京前就已經考慮好處置建文帝的最佳方法,那就是在城破時派一只心月復的小部隊趁混亂闖進皇宮,殺死建文帝,再造成建文帝**的假相,再宣告天下,然後就可以打著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幌子,堂而皇之的做皇帝去了。

大家不妨想一想,這種可能性存不存在?會不會永遠無人知曉?如果某人做了一件事情能夠做到永遠無人知曉,那麼,任何我們不知曉的事情都可能存在,也就是說,後人對建文帝的任何一種猜測和判斷都可能是正確的。顯然這種推斷也存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最新章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文閱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