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重開惡例殘忍殺殉
(1)永樂之死
這里主要是想說,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和人物都有驚人的巧合和相似之處。比如,東吳開國皇帝孫權,當年在南京納寡婦徐氏為妃;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也娶了一個叫鄭阿春的寡婦做老婆。又如,六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被人說是東昏侯蕭寶卷的遺月復子;明成祖朱棣,也被說是陳友諒的遺月復子。再如,六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兒子劉劭,雖然早已被立為太子,但是遲遲不能繼位。劉劭想當皇帝心切,竟然也學漢武帝兒子的做法「巫蠱」,咒他老子早死。還有陳朝的末代皇帝陳叔寶陳後主,南唐末代皇帝李煜李後主,兩個都是後主、兩個都是在南京肉袒投降成為亡國奴的。當然,巧合遠不止這些。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二十四日),有「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嬴政,在第五次東巡返回途中,病逝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縣),終年50歲。丞相李斯恐天下有變,秘不發喪,置棺木于(w n)涼車(喪車)中,讓親信宦官守護。每到一處,一切按照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一樣,照例送膳。百官奏事,也如往常一樣,只是由宦官坐在車內應答而已。時值酷暑,秦始皇的喪車腐臭難聞,于是(李斯或胡亥)又令隨從官員用車載上一車鮑魚跟在後面,來混淆尸體的臭味。
《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雲︰「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祕之,不發喪。棺載(w n)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涼車中可其奏事。……會暑,上車(喪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再來看看朱棣︰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一代英主永樂大帝朱棣,在第五次親征返回途中,病逝榆木川(今內蒙古林西北)。遺詔傳位皇太子,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因為皇帝死在外,太監馬雲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密謀,以六軍在外為由頭,所以沒有向外發喪,暫時用溶化的錫做成「錫棺」將朱棣收殮了,早晚、用膳一切禮儀如常,大軍繼續朝京師進發,同時派人到京師向太子密報。所以,當時外界並不知道朱棣已經去世。
《明史成祖本紀》所載︰二十二年「辛卯,崩,年六十有五。太監馬雲密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謀,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熔錫為椑(b i,載皇帝內棺的車)以斂,載以龍舉,所至朝夕上膳如常儀。」
明成祖朱棣、秦始皇這兩位皇帝大致相似和巧合之處主要是︰
第一、都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備受爭議的皇帝;
第二、都有一段說不清的身世之謎;
第三、都是第五次外出時,在返回途中病逝;
第四、都是死後秘不發喪,回京途中,一切禮儀如常;
第五、都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和統治了遼闊的疆域。
第六、兩位皇帝都是病死于工作之中,從今天來看,都應該算是因公殉職。
秦始皇統治的疆域︰「有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北擴千里」(疆域面積達到354.69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是我國現在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強)。
有人認為大約相當于這樣幾個省、市、自治區︰
西部北向南︰寧夏、陝西、四川、雲南
南部西向東︰廣西、廣東、福建(注意︰不包括海南)
北部東向西︰遼南、河北遵化、天津薊縣、北京、山西、內蒙呼和浩特、寧夏
東部南向北︰浙江、江蘇、山東、天津、遼寧南部
明朝初年的疆域,據《明史-地理一》︰「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5875公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5452公里)。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余里,南北萬里。」約1000多萬平方公里。
到了永樂大帝統治時期,幅隕(f y n)之廣︰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溏(t ng)」盡入版圖。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貢,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縻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
所不同的是,永樂皇帝和秦始皇相隔了1634年。此外,秦始皇東巡的目的是,除向全國「以示強威,服海內」,宣揚他統一四海的功德,鞏固中央集權外,主要是為了尋找三神山,求取長生不老藥,使自己永年不死。多少夾帶了一些私人的利益。
永樂大帝北征的目的是,鞏固疆土,平定北方。除此之外,永樂大帝還派船隊,七下西洋,稱霸海上。卻沒有任何個人目的,從這一點來看,似乎永樂大帝比秦始皇更硬氣一些。
朱棣死後,被尊謚曰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尊謚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怎麼看朱棣的言行舉止都酷似其父,只是貌相沒有考證(一說酷似),我想應該也是十分相像的。朱元璋的謚號是「聖神文武欽明應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謚號中有「文武、大孝、高皇帝」等文字,朱棣的謚號中也有「神武、至孝、文皇帝」等文字。不過,朱棣是「神武」在前。所以,有人稱他為馬背上的皇帝。
(2)活人殉葬
明太祖朱元璋再開活人殉葬惡例以後,到了朱棣當朝,繼續沿用這一制度。那些可憐的淑女,不論是何處選來,也不論受寵與否,最後在宮中也難免一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病逝。葬鐘山孝陵。死前命令46位嬪妃為其殉葬。漢族終止了1000多年的殉葬制度被朱元璋重新啟動。
用活人殉葬,是奴隸社會的一種非常殘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殺或自殺後陪葬。中國的殉葬制度,就考古發現,最早始于殷商時期。商人相信人死以後,靈魂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事。奴隸主貴族死後,都用奴隸為之殉葬,讓他們在「陰間」繼續為主人效力。從對殷墟墓葬的發掘情況來看,人殉的數目少的幾十,多的上千。當時用奴隸殉葬已成為一種制度,據《墨子-節喪篇》記載︰「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就是說,為皇帝殉葬,多的幾百人,少的幾十人;為將軍一級的殉葬,多的幾十人,少的幾人。
到了春秋時期,奴隸制瀕于崩潰,人殉的做法開始引起非議。春秋之後,人殉的做法已不多見,基本上改用木制或泥制人形偶像殉葬。戰國時的秦國就曾在公元前384年,正式下令廢止人殉。但是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殉葬制再次卷土重來。
秦始皇嬴政死後,確切的殉葬人數至今是個謎,《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據有關史料,為秦始皇殉葬的不僅僅有後宮女人,而且參與陵寢建設的工匠也都成了「殉葬品」。估計秦始皇墓中為之殉葬者數以萬計。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沒有任何依據。
秦朝滅亡後,到了漢朝,除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以外,強制婦女殉葬作為一種制度,已不復存在。據《三國志-吳書》載︰三國時吳將陳武戰死,孫權破例下令以陳愛妾殉葬。不久吳亡之後,即被人指責︰「權仗計任術,以生從死,世祚之短,不亦宜乎!」
但在明朝初期,再次出現了嬪妃殉葬的情況,朱元璋重開惡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他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後,以兩名王妃殉葬。
據《明史-太祖本紀》記載,1398年閏五月初十,(朱元璋)「崩于西宮,年七十有一」。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凡沒有生育過的後宮嬪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宮女從死。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朱棣死後,據說被殉葬的宮人有30余人。即使最受寵愛的韓氏和在呂氏慘案中幸免于難的崔氏亦在其列。殉死那天,照例要賞她們一頓酒宴,隨後,把她們領入大堂,這時大堂上已經安置好了許多小木床。只听得哭聲震天,宮女們一個個被強迫站在木床上,把頭伸進吊好的繩套中。由站在一旁的宦官將床撤開,宮女便升天了。韓氏死時,呼喊著自己的乳母說︰「娘,我去了!娘,我去了!」喊聲未絕,床已撤去。雖然殉葬者的家屬被稱為朝天女戶,有優厚的撫恤,殉葬者也會得到好听的謚號,並被葬入皇陵,但這仍然不能彌補她們年輕的生命代價。
從北京定陵的發掘情況看,定陵地宮中沒有傳說的傷人機關,也沒有傳說中的把營建皇陵者埋在墓穴中的事情。但是在長陵、獻陵、景陵三陵墓中有人殉葬,殉葬者不入地宮而入「井」。陵區之東西二井葬朱棣妃16人,朱高熾妃5人、朱瞻基妃10人。其他陵墓雖然也有殉葬者,但未載入史冊。
直到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稗事匯編》記載︰明英宗臨崩時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明初以來所實行的嬪妃殉葬制度就此廢除。
但實際上,這一制度一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才真正得到禁止。從此,帝王死後的殉葬制才算真正退出中國歷史的舞台。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皇太子迎朱棣靈柩入仁智殿,加殮納辛宮。九月,葬長陵(今北京十三陵)。
《列傳》選錄︰
ヾ明成祖朱棣的仁孝皇後徐儀華,是中山王徐達的長女。幼時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女秀才)。朱元璋聞徐儀華賢淑,召徐達謂曰︰「朕與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徐達頓首謝。
洪武九年(1376年),冊為燕王(朱棣)妃。高皇後(朱元璋皇後馬秀英)深愛之。後來,徐妃跟隨朱棣到北平就籓,居孝慈高皇後喪三年,蔬食如禮。高皇後遺言可誦者,徐妃一一舉之不遺。
靖難兵起,王(朱棣)襲大寧,李景隆乘間進圍北平。時仁宗(朱高熾)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備御,多稟命于
徐妃。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後激勸將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朱棣即帝位後,冊徐妃為皇後。徐皇後說︰「南北每年戰斗,兵民疲敝,宜與休息。」又說︰「當世賢才皆高皇帝(朱元璋)所遺,陛下不宜以新舊間。」又說︰「帝堯施仁自親始。」帝輒嘉納焉。早先,徐皇後的弟弟徐增壽常將京師(今南京)的情況密報燕王朱棣,使朱棣最終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後來徐增壽被建文帝朱允炆殺死。朱棣要追贈徐增壽爵位,徐皇後力言不可。朱棣不听,還是封徐增壽為定國公,並命其子徐景昌襲爵,然後才告訴徐皇後。徐皇後說︰「非妾志也。」連謝都沒謝。
徐皇後曾經采輯《女憲》、《女誡》作《內訓》20篇,又類編古人嘉言善行,作《勸善書》,頒行天下。
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徐皇後病死,時年46歲。朱棣十分悲慟,為薦大齋于靈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祿為具物。十月,謚曰仁孝皇後。永樂七年(1409年)營壽陵于昌平之天壽山,又4年而陵成,以後葬焉,即長陵。朱棣亦不復立皇後。仁宗(朱高熾)即位,尊謚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後,祔太廟。
ゝ明成祖朱棣昭獻貴妃王氏,蘇州人。永樂七年(1409年)封貴妃。妃有賢德,事仁孝皇後恭謹,為朱棣帝所重。朱棣晚年多急怒。妃曲為調護,自太子諸王公主以下皆倚賴焉。十八年(1420年)七月薨,禮視太祖成穆孫貴妃。
ゞ明成祖朱棣恭獻賢妃權氏,朝鮮人。永樂時,朝鮮貢女充掖庭,妃與焉。姿質穠農粹,善吹玉簫。朱棣愛憐之。永樂七年(1409年)封賢妃,命其父權永均為光祿卿。明年十月,權氏侍朱棣北征。凱還,薨于臨城(今河北臨城),葬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