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後人評價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多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關于朱棣這個人,歷史上有很多評價,至于對朱棣這位皇帝的功過是非,是三七開、四六開、還是五五開,最好留給歷史專家們去分析,我們不宜妄作判斷。
——有人說朱棣是個好皇帝,但卻是個壞人。在明朝諸帝中,其豐功偉績恐怕無人能與之匹敵,所作所為僅次于其父朱元璋,但是永樂大帝的凶殺成性、冷酷無情,特別是他殘殺建文遺臣時極盡酷刑之所能,也是歷史上無人能及的。
——也有人說,朱棣是「開疆拓土,西洋現威,萬邦來朝,太平盛世。」的領袖。
——還有人說,朱棣是一個殘暴的政治家,利用手中的權力作了許多令人發指的屠殺——方孝孺十族滅門,三千宮女被殺;又是一個開放的領導者,讓世人認識了明朝國力的強盛;還是一個陰險的執政者,設置東廠進行特務統治。
——《明史》贊曰︰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明太宗實錄》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太祖曰︰‘諸子中燕王仁孝有文武才略,能撫國安民,吾所屬意。’」
——黃如一詩雲︰「君不見天風浩蕩莽蒼原,勁草繁根車轍淺。車轍淺,單于遁逃前,永樂大帝空嗟憐。君不見碧波涌起大明帆,萬里海疆日月懸。日月懸,寰宇共華簾,三寶太監英名全。」描寫明太宗時期中華帝國的宏偉氣象,上闋(qu )說蒙古對明太宗敬畏如虎,當明軍北征蒙古的時候,大汗已經提前一年多逃遁,連逃跑的車轍印都已經模糊了,永樂大帝欲求一敗而不得;下闋則是說中華帝國的國威遍布四海,中國海軍安撫了全世界,寰球人類都向往華夏文明,成就了三寶太監鄭和公公的一世英名。
——從廟號來看朱棣。廟號是皇帝死後由後人為其所加的稱號,基本是于其性格特點,生平事跡有關,大體符合本人的特征,但也有名不副實之類。永樂皇帝朱棣病故還京後,被謚為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謚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明成祖朱棣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了不起的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肇基了「永宣盛世」。正如舊史家所說︰「高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肇造,享國長久,六七十年間,倉廩贍足,生齒繁殖。」因此朱棣也和其父朱元璋一樣,是個值個肯定的人物。
——**在一次談話中說︰「《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4)成祖年表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宋龍鳳六年四月十七日,生于應天(今南京),1歲。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宋龍鳳七年,2歲。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宋龍鳳十年,5歲。
正月,朱元璋稱吳王,仍用龍鳳年號。二月,朱元璋伐漢,陳理降,漢亡,兩湖、江西原陳友諒屬地多歸降。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吳元年,8歲。
朱元璋為諸子命名,始名朱棣。
明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9歲。
正月,朱元璋于應天即帝位,國號明,年號洪武。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湯和克延平,陳友定死,五月,兩廣平。七月,徐達、常遇春克通州,元順帝北逃上都,從此稱北元,明軍取大都。
明洪武二年(1369年),10歲。
詔中書省編《祖訓錄》,定分封諸王及國邑官屬之制。朱元璋立皇陵碑,以鳳陽為中都,命輯《昭鑒錄》。
明洪武三年(1370年),11歲。
封皇子九人為王,二子樉為秦王,三子棡為晉王,四子棣為燕王,五子橚為吳王,六子楨為楚王,七子榑為齊王,八子梓為潭王,九子杞為趙王,十子檀為魯王,從孫守謙為靖江王。
明洪武九年(1376年),17歲。
正月27日,朱棣訂親,冊徐達長女為燕王妃。秦、晉、燕王受命赴中都。朱棣為北平燕王府工程事致書李文忠。
明洪武十年(1377年),18歲。
太子朱標次子朱允炆生。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20歲。
燕王回師京師。湯和率列侯練兵于臨清。右丞相汪廣洋謫到廣南,追敕殺之。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21歲。
三月,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給燕王中、左二護衛侍從及將士5777人。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23歲。
馬皇後病逝,燕王奔喪京師。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30歲。
正月,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以秦王為宗人令,晉、燕王為左、右宗正,周、楚王為左、右宗人。十二月,周王朱橚棄國奔鳳陽,命其居京師,世子有燉理藩國事。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31歲。
正月,命晉、燕王率師北伐。三月,燕王師抵迤都,收降乃兒不花。朱元璋命運鈔百萬賜之。晉王不見敵而還。重興胡惟庸案,譚王妃父坐胡惟庸黨,譚王懼罪自殺。肅清逆黨。榜列功臣57人。藍玉平施南等洞蠻。殺李善長、陸亨等。嚴禁沿海軍民交通外番。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33歲。
四月,皇太子朱標卒。九月,立皇第三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正月,晉、燕、周、楚、湘諸王進京朝見。靖江王以婬虐幽京師,卒。命諸王「歲訓將練兵,周視封疆,作軍器必精良,以固邊圉」。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35歲。
三月,命韓、沈二王省視秦、晉、燕、周、齊諸王,以敦友悌。
嚴禁私人海外貿易。修《孟子節文》。傅友德、王弼賜死。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36歲。
命周王、晉王發兵往塞北築城屯田。命燕王發北平不齊萬7千人、遼東兵同總兵官周興等往3萬衛搜捕野人女真。更定諸王歲供之數。皇太孫完婚,以光祿少卿馬全女為妃。秦王病卒。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37歲。
三月,燕王北征,敗敵于徹徹兒山。重定諸王見東宮禮。
明洪武30年(1397年),38歲。
五月,敕晉、燕、代、遼、寧、谷諸王備邊。禁諸王擅自興作。敕楚王、率師征「古州蠻」,湘王副之,築銅鼓城。四月,燕王受命督築大同城。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39歲。
三月,晉王卒。四月,敕燕王備邊方略。五月,敕燕王節制北平都司、行都司及燕、寧、谷王府兵,遼東都司及遼府兵備御開平。閏五月,朱元璋病卒。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以齊泰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為太常卿,參予機務,定削藩之議。七月,周、齊、代、岷諸王以罪被逮。十一月,朝廷命張昺、謝貴掌北平布政司、都指揮使司事。密旨伺察燕府動止。燕府長史葛誠具言府中之謀。
明建文元年(1399年),40歲。
二月,詔令諸王不得節制文武力士。三月,命宋忠屯開平,耿練兵山海關,徐凱練兵臨清,調兵屯彰德、順德,防燕王。四月,湘王柏自殺,齊、代、岷王廢為庶人。七月,燕王殺張昺、謝貴等,奪北平九門,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援祖訓起兵,以僧道衍為謀士,稱「靖難」之師。朱允炆遣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北伐燕軍。八月,燕師夜襲雄縣,殲耿部先鋒9千,復破耿炳文軍于真定。復遣李景隆代耿炳文。十月,朱棣率師襲大寧、挾寧王,得朵顏三衛騎兵。回師又敗李景隆于北平鄭村壩。
明建文二年(1400年),41歲。
詔減蘇松重賦。以盛庸代李景隆率師伐燕。四月,敗李景隆、平安軍于白溝河。五月,圍濟南,山東參政鐵鉉固守,並敗燕軍,解圍撤兵。1二月,盛庸敗燕軍于東昌,張玉戰死。
明建文三年(1401年),42歲。
二月,燕師出北平。三月,破盛庸于浹河。再破平安于 城。六月,燕將李遠焚南軍糧道。用僧道衍計,直趨京師。
明建文四年(1402年),43歲。
洪武三十五年燕軍下徐州,不克,趨宿州,朱棣率師破平安軍于淝河。徐輝祖敗燕師于齊眉山,四月又敗官軍于靈璧,俘平安。渡淮,趨揚州,六月,陳瑄以舟師降。燕師渡江,破盛庸官軍于瓜州,鎮江守軍降。五月,詔天下勤王。召喚齊泰、黃子澄。命慶城郡主如燕師。割地請和不成,谷王、李景隆開金川門納燕師。宮中火起,建文帝下落不明。燕師入京。
七月,燕王朱棣即位,改建文年號,仍稱洪武三十五年,改明年為永樂元年。殺齊泰、黃子澄,族誅,殺方孝孺,滅十族。大殺「奸臣」,株連甚廣。詔一切復舊制,命解縉、黃淮、胡廣、楊絨、楊士奇、金幼孜、胡儼等入內閣予機務。詔重修《太祖實錄》。論「靖難」功封賞。
永樂元年(1403年),44歲。
改北平為順天府稱北京。
永樂四年(1406年),47歲。
三月,朱棣親臨太學祭孔。詔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宮殿。
永樂五年(1407年),48歲。
封哈立麻為大寶法王。五月,安南平,設郡縣及交阯三司。七月,皇後徐氏死。九月,鄭和出使還。修《永樂大典》成。
永樂七年(1409年),50歲。
朱棣于即位後首次北巡至北京,皇太子監國。七月,營昌平天壽山陵。
永樂八年(1410年),51歲。
二月,朱棣親征韃靼本雅失里,胡廣、楊榮、金幼孜等從,長孫朱瞻基留守北京。五月,敗本雅失里與斡難河。六月,敗阿魯台。七月,回師北京。十一月,抵京師。
永樂九年(1411年),52歲。
張輔再征交阯。開會通河。倭寇浙東。鄭和出使還,俘錫盧山國王阿烈苦泰兒至京,釋還。解縉以私覲太子,下獄。十月,封哈密兔力帖木兒為忠義王。詔姚廣孝重修《太祖實錄》。立朱瞻基為皇太孫。
永樂十二年(1414年),55歲。
三月,張輔平定交阯,獻俘京師。朱棣親征瓦剌馬哈木,戰于忽蘭忽失溫(阿魯渾河、斡難河、圖拉河三水交匯之地,三面環水,最最險惡。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大敗之,殺傷相當。
永樂十四年(1416年),57歲。
改封趙王朱高燧于彰德。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伏誅。作北京西宮。十一月,朱棣自北京還,決定遷都。命建北京宮殿城垣。削漢王朱高煦二護衛,以其有過。鄭和復使西洋。
永樂十五年(1417年),58歲。
二月,谷王有罪,廢為庶人,徙封漢王朱高煦于樂安州。朱棣北巡至北京。北京西宮成。四月,頒《四書大全》、《五經大全》、《性理大全》于兩京六部、太學及府、州、縣學。
永樂十六年(1418年),59歲。
姚廣孝卒。復代王朱桂護衛及官屬。重修《太祖實錄》、《太祖寶訓》成。逮東宮官屬梁潛等。封瓦剌月兌歡為順寧王。
永樂十七年(1419年),60歲。
六月,遼東總兵劉江大破倭寇于望海渦。鄭和下西洋還。
永樂十八年(1420年),61歲。
二月,山東蒲台唐賽兒反,唐賽兒不獲,溟逮天下出嫁尼姑萬人。命陳智為參將助李彬平交阯。八月,置東廠于北京。詔遷都北京。復遣中官侯顯使西域。皇太子、太孫至京師(北京)。北京宮殿郊廟成。
永樂十九年(1421年),62歲。
以北京為京師,以原京師為南京。朱棣御新殿受賀。鄭和復下西洋。後宮以魚、呂之亂大殺宮女宦官,坐死3千余人。奉天、華蓋、謹身3殿大火,盡焚毀。主事蕭儀下獄,以諫遷都也。再議征沙漠,夏原吉力諫止,下獄。
永樂二十年(1422年),63歲。
三月,朱棣親征韃靼阿魯台,九月,返抵京師。皇太子監國。韃靼阿魯台遠遁,移師破兀良哈。鄭和自西洋還。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64歲。
常山護衛指揮孟賢謀立趙王朱高燧奪嫡,伏誅。七月,朱棣親征韃靼阿魯台,皇太子監國。韃靼已被瓦剌所敗,聞大軍至,遠遁。朱棣不遇敵而還,十月,收也先土干,賜姓名金忠,封忠勇王。十一月,回師返抵京師。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65歲。
正月,阿魯台犯大同、開平。復命鄭和出使西洋。四月,朱棣親征韃靼,次翠雲屯,以不遇敵,還師,七月,卒于榆木川。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在北京先後有10多位皇帝繼位︰
1、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皇帝朱高熾;
2、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皇帝朱瞻基;
3、明朝第六位、第八位皇帝——英宗皇帝朱祁鎮;
4、明朝第七位皇帝——代宗皇帝朱祁鈺;
5、明朝第九位皇帝——憲宗皇帝朱見深;
6、明朝第十位皇帝——孝宗皇帝朱佑樘;
7、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武宗皇帝朱厚照;
8、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世宗皇帝朱厚熜;
9、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穆宗皇帝朱載垕;
10、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神宗皇帝朱翊鈞;
11、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光宗皇帝光宗朱常洛;
12、明朝第十六位皇帝——熹宗皇帝朱由校;
13、明朝第十七位皇帝——思宗皇帝朱由檢。